5月15日下午1点左右,大批部队开进北川。急行军来的,除了军人还有医生。
武汉161 医院张红全医生说:“我们第一时间就到了北川,一起来的同事都是医学教授。到这里后,余震已经发生了几百次了。我们已经习惯了,地只要一不动,我们立即救人。”
山上,一个老人在幼儿园又发现一个男孩。江苏消防总队拿着锯子切割了4 小时,张红全则端着牛奶在旁边等。
王福珍是北川县城里的另一个外来者。“我不是这里人,我是擂鼓镇医疗中心的护士,大地震那天我正在给病人输液。”地震发生时,王福珍晃得站不住了,“我意识到是大震,就马上丢下手中的药品,招呼所有的病人医生从楼道跑到草地上。”擂鼓镇医疗中心20 多名医生和病人无一受伤。
王福珍的女儿在北川幼儿园上学。5月13 日,王福珍独自步行到了北川来找女儿。走到北川医院,王福珍哭了。医院被后面的泥石冲垮,已经夷为平地。“这里有100 个医生,没有几个跑出来,还有那多么病人都没了。”
王福珍没有找到女儿,“有人说我女儿已经被救出去了。但我还没有看见她。”绝望中的她,还是决定留在县城。
5 月14 日中午,王福珍在北川小学那里发现了被困学生,她立即飞跑着出来。“里面有好多孩子!”记者奔上去询问孩子们的情况,王福珍大声地喊:“你去那里鼓励一下他们,让他们坚持一下,我出去找部队来。”
前一天,一位部队首长在北川中学给她一张纸条。“我在指挥部说了北川的情况,这里的孩子太多了。”部队首长听后,亲自写下字条,要官兵协助她。
半小时后,王福珍带领着20 多位武警战士跑了进来。她满脸通红,眼里全是泪水:“孩子们都在叫我妈妈啊。”
在王福珍带着武警战士救孩子同时,内江人林固芝在不远处的废墟里他的两个女儿。
40 岁左右的林固芝, 2001 年来到北川。几年前,通过一个朋友介绍,他招商引资盘下了北川的一个公园。当时,林固芝选择北川就是因为这里四面环山,还有一泓水:“美极了”。
但正是这样的地形,使得林固芝全家和北川人都付出了代价。“这次我的损失是最惨重的,投资的100 多万没有了。还搭上我两个女儿。”林固芝站在山顶,眼望着远处的公园红色屋顶喃喃自语,那是北川一片废墟中为数不多的完好建筑。
地震发生时,林固芝和妻子正在公园里散步。“当时我就大喊趴下,那时公园里有100 多个人全都趴在地上,结果没有一个人伤亡。”
“如果地震是发生在周日就好了,起码会有1000 人在公园玩,我的公园可以救好多人。” 林固芝对记者说。这时,他的妻子在山下走来,大喊:“林固芝,我有个重要事情告诉你,你站的这个地方不是学前班。女儿不会在这里” 。
北川县公安局副局长李跃进再次见到儿子李宇航时,儿子安详地躺在地上。由于城东一个百米高的山坡大面积滑坡,整个派出所已被泥石埋平。
李跃进用手轻轻捋平儿子衬衫,一口气写下“北川公安局干警李宇航”。过了一会,他想写下儿子的警号。一边的民警劝道:“李局,写警号没多大用。”李跃进不听,继续写。但他只记得警号前三位数字,他停下笔,固执地在儿子身上寻找警官证,最终将儿子的警号“033138”写完。
来自绵阳公安局刑侦中心的陈警官,5 月12 日大地震第一天就来到北川公安局,“那里基本上没跑出人来。”这几天,陈警官和他的同事给所有的遇难者尸体拍照、编号、做DNA 样本检测,“除了北川县城,还有附近城镇的遇难者,比如这个编织袋上写的E1180,前面的E就是给北川的编号。”
陈警官干了数年的刑侦工作,对死亡早就习惯了。“但在这里,深夜给家人一打电话,我就想哭。”
一对新人的24小时逃生记录
“5·12”地震时,有六对新婚夫妇在彭州白鹿书院拍摄婚纱照。他们在人生中最美丽的时刻,遭遇了大地震。唐迪、于海姣是六对新人中最年轻的一对, 结婚仅6 天。经过24 小时的逃生,新娘于海姣说,我感觉再也与他分不开了。
文/ 曾进 摄影/ 李凯 老盖
5 月24 日,本该是白鹿书院的百年寿辰。
5 月12 日,只用了8 秒,地震摧毁了这座老教堂。
白鹿书院,位于彭州市白鹿古镇回水村,原名“圣母领报修院”,1908 年由法国传教士洪传广所建。后来,这座像巴黎圣母院的建筑,成为政府办公楼、仓库、疗养院、学校,当地人称为“白鹿书院”。近10 年,由于年久失修,白鹿书院只适宜游览,是当地拍婚纱照的首选外景地。
5 月初,24 岁的黑龙江姑娘于海姣和成都小伙子唐迪在成都登记成婚。不久,于海姣在互联网上看到白鹿书院,很喜欢,就将它定为自己拍摄婚纱照的第一景点。
12 日上午,唐迪、于海姣驾车沿成彭高速公路前往白鹿书院,朋友阿龙驾车随行,摄影公司的车紧随其后。到达书院后,于海姣发现这座建筑成了婚纱摄影地:有三对新人在化妆,还有一对新人在吃午餐,他们是第六对新人。
这一天,白鹿书院现场一共有33人忙着拍婚纱照。
书院的陈旧和苍老有点出乎于海姣的想象,她隐隐有点失望,这座建筑物太老,走在木板上会发出嘎嘎的响声。
下午两点,唐迪、于海姣进入白鹿书院的礼拜堂,里面已有几对新人,摄影师、化妆师正在忙活。
突然,于海姣听见一阵“风声”从没有玻璃的圆拱形窗棂传来,声音越来越大,像数千块木板在打击另外数千块木板,然后是断裂声,越来越大的断裂声。
此时正是2 点28 分,于海姣听见有人大喊:“地震了!”
那一瞬间,一只大手拽住了她,疯狂地拉她往前跑。她的高跟鞋掉了,光脚跟着唐迪往前,两人在波涛起伏的撼动中跑下楼梯。于海姣被长长的白纱裙拽住了,跌了出去,趴在地上。随后,她听到右前方很闷地一声摔倒声,她猜那是丈夫唐迪。
10 秒钟,或许8 秒钟,或许更快,天昏地暗,于海姣、唐迪同时被吞没在巨大的黄色烟尘之中。
于海姣什么也看不清,半跪着在地上爬,每爬起一次就被婚纱拽住;她尝试用手往右前方挪动,因为那是她最后听到唐迪声音的地方。她摸到一个穿婚纱女人的手,知道还有人在。她继续僵硬地往右前方爬,又害怕又麻木,只能感觉自己微弱的呼吸。后来,她听到身后传来一声:“于海姣”。那是她最熟悉的声音。唐迪就在身后。
当于海姣、唐迪在尘烟中挣扎的时候,站立百年的白鹿书院轰然倒塌,只剩下正面一堵墙。侦察兵出身的唐迪感觉这座百年建筑是被地震撕裂坍塌的。如果地震波往前,摧毁的不仅仅是教堂,还有现场30 多个生命。
唐迪觉得,他和海姣十分幸运。他说,能劫后余生,或许因为教堂本身就是一个祈福的地方。
“抱着一起死,死也要死在一起”
地震过后5 分钟,有人发现3 组工作队里,有5 个人不见了。经过一番折腾,他们在空旷的地方陆续找到了丢失的同伴。几名男人决定爬到教堂边上的山头去打电话求救。
唐迪发现自己的车钥匙、手机、证件全部掉进了废墟,决定到瓦砾中寻找。于海姣目光呆滞,在书院前的空地等他。等了很久,他还没回来,她只好也去废墟。看到唐迪那一刻,她突然想哭,但没有哭出来。
从废墟中出来的唐迪,只找到了自己的一条Levis 皮带。这意味着,他们无法打开自己的轿车,但是食物和衣服都在车里。和其他几位逃生的新娘一样,高跟鞋断了的于海姣只能光着脚。身高1 米75 的唐迪将自己的皮鞋脱给身高1米60 的妻子穿上。于海姣像蹬上了两条大船,不久,她脱了皮鞋,换上了唐迪的袜子。唐迪不习惯自己的皮鞋,朋友阿龙从自己的车里找了一双布鞋给他。
山头求救的男人们回来了,带来令人沮丧的消息,手机没有信号,求救电话打不通。更糟糕的是,当地村民告诉他们,似乎有救援队经过这里,但并没有看到他们。最糟糕的是,出去的路全部阻断了,一些道路已经呈90 度直角耸立起来。有人在教堂边倒塌的村小卖部买了两袋爆米花。这成了众人第二天早晨的干粮。
这时,雨淅淅沥沥下起来。穿着黑乎乎婚纱的姑娘们开始浑身发抖。和穿白西服的男人不一样,她们只穿了薄薄的婚纱。于海姣还算比较幸运,拍照片时,她将自己的裤子套在婚纱内;而大多数姑娘连裤子都没有穿。
这时,村民们陆续跑到教堂前空地来避难,一些村里的大姐开始嘘寒问暖。一些村民看到姑娘的情况,回到倒塌的房屋里挖出自己的衣服和鞋子。于海姣分到两件农村大姐送她的衣服:一件牛仔材质的绒衫,还有一件仿皮衣,里面有点绒毛。于海姣还穿上了农民送的胶鞋,鞋太大,她用绳子像绑粽子一样,将自己的鞋捆扎起来。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