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建立国际志愿服务“青年使团” |   
    |  |   
    | 作者:王斯敏  文章来源:光明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3-13 8:25:50 | 【字体:小 大】 |   
    |   能不能征集优秀毕业生,到海外开展志愿服务呢?清华大学NGO(非政府组织)研究所所长王名委员一直在思考。 
   2008年夏天,大学生奥运志愿服务令王名赞叹不已,“既有热情,又有才干,面对国际友人时更有语言和学识的优势,是理想的新型志愿者。” 
   “美国从上世纪60年代起建立‘美国和平队’,日本建立‘海外协力队’,派遣以大学毕业生为主的本国青年到发展中国家的贫困地区,直接面向基层民众,从事文化传播、基础教育、医疗卫生等志愿服务。我国也有这样的尝试,但是尚未制度化。”王名介绍说,这是一种具有深远社会价值和持久影响力的“友谊工程”。 
   深思熟虑后,王名写了一份提案,建议国家制定青年国际志愿服务制度,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国际志愿服务。 
   王名提出,青年国际志愿服务制度的基本框架应该是由国家建立,中央政府领导并统一组织协调,纳入我国政府统一的对发展中国家援助与国际合作计划中;实行官民结合的实施体制,在政府统一领导下,培育一批社会组织作为派遣机构,从事志愿服务的招聘、选拔、培训、派遣、现场指导和监督管理;参与主体为毕业大学生和研究生,派出前统一实行为期不少于两个月的集中培训;受益对象为发展中国家的基层民众,志愿者要与当地工作人员同生活、同思考、同工作,在长期基层工作中发挥友谊使者、文化使者的作用……  
 
 |  |  
      
        |  网友评论: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