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绿韵博客  环境生态论坛  留言 今天是:
网站首页资讯文章供求生活NGO考试旅游下载图库
载入中…
相关文章
在成长中专业 在专业中成…
最新推荐最新热门
专题栏目
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NGO >> NGO信息台 >> NGO动态 >> 正文
高级搜索
刻不容缓--中国青年的环保行动
作者:赵颖 文章来源:新华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10-6 15:39:58 | 【字体:

  新华网北京10月6日电(记者赵颖)詹育峰每天平均工作12小时且周末无休。这个24岁的小伙子是非营利性协会“中国青年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网络”(以下简称青年气候网络)的负责人。

  “我要培训志愿者、为项目筹款、或者与合作方会面。”他说,“有时不得不在办公室过夜。”

  詹育峰去年毕业于北京服装学院艺术设计专业。他于2009年应邀参加青年气候网络的联合国日宣传活动筹备工作时,对气候变化还所知不多。他为那次活动设计了标志、海报和宣传册。活动吸引了全国各地200余个高校、50余家非政府组织参加,总参与人数估计达到了500万。

  “我和志愿者们持续工作了一个月,大家都非常努力。没想到我一下子喜欢上了这项工作,就好像是一见钟情的感觉。”詹育峰回忆说。

  有大约3万名中国青年直接参与到活动中,活动得到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等机构的支持。志愿者们的行为艺术表演给詹育峰留下了深刻印象。当时,有的社团用电风扇给雪山降温;男同学们把身体涂成蓝色在海边站成一排,警示全球变暖引发的海平面上升;有的以骑车或轮滑代替开车。

  詹育峰说:“我从同龄人身上深切感受到了热情、坚韧和力量。”这一活动使他发现了物质社会闪光的另一面:年轻人正在为建造绿色星球和洁净未来而积极努力。

  活动一结束,青年气候网络就开始在中国招募志愿者以组建代表团赴哥本哈根参加2009年12月举行的第十五次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这是中国青年第一次组团参会。

  那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为数百名来自世界各地的青年代表参加了2008年在波兰波兹南举行的气候谈判大会,但中国青年代表却只有一名。

  詹育峰对于是否加入代表团感到犹豫。他说:“我担心由于自己英语水平不高而影响整个团队的工作。”不过最后他还是决定加入,负责摄影和活动策划。

  除了构想口号、设计T恤衫和海报、拍摄会议,詹育峰和团队成员也组织了不少活动,如“中医诊断,为地球开出药方”活动:身着传统中医服装的他们向参会者提供“健康检查”,在反对气候变暖请愿书上签字的参会者收到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药方。

  此外,团队成员还与各国政要、记者、谈判代表进行了讨论,其中包括中国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和美国时任商务部长骆家辉。

  中国青年团打出的口号是“刻不容缓”,英文缩写意思是“现在”,呼吁全世界公民立即行动起来投身低碳环保、制止气候变暖事业。

  詹育峰认为第十五次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显示出中国青年环保志愿者在能力上存在的差距,主要是语言方面。中国青年团的大部分成员虽然能理解发言内容,但却很少有人能用英语表达自己的观点。

  其他国家青年代表的专业性给詹育峰留下深刻印象。他说:“很多国际青年组织的成员都谙熟气候谈判会议的架构和政策。他们往往能提出一些有启发性的建议,而我们光是听。”

  他指出,中国高校很少开设气候谈判方面的课程,中国的年轻人参与相关国际交流的机会也不多。

  为了迎接第十五次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青年气候网络对团队进行了培训,帮助他们了解会议的框架体制、气候变化议题、筹资、公共关系维护和项目运作。但詹育峰认为这还远远不够,必须提供经常性的培训。从第十五次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回国不久,詹育峰成了青年气候网络的一名全职工作者。

  青年气候网络由7个青年环境组织于2007年共同发起成立,仅有三名全职工作人员,而其大量工作都是依靠51名在北京的志愿者和9名在国外工作或学习的志愿者来完成的。

  詹育峰和这批年轻人共同组织了一系列与气候和环保有关的活动,如2010年在上海召开的第二届国际青年能源与气候变化峰会,以及吸引了中、美、印1000多个学校参加的清洁能源竞赛项目“三国智”。现在,詹育峰成了青年气候网络的负责人。

  詹育峰来自中国南部沿海省份广东省,父母在家乡做生意。他在北京上学期间喜欢业余时间逛逛画廊、看话剧和电影、或者和朋友们打台球。但现在他的工作时间表已经不允许他再享受这些兴趣爱好了。

  如果詹育峰毕业后时从事设计行业,那么他的收入应该大约是现在的三倍。但他并不急于挣钱。“现在最重要的是锻炼自己的能力,而青年气候网络恰恰是一个让我可以接触各行各业的人、不断学习的地方。”他说。

  筹款和培训新人是让詹育峰比较操心的事情。去年有三个月,青年气候网络的工作人员没有工资。“那段时间确实不容易,不过我们还是挺过来了。我们做的一个项目策划方案后来获得了基金会的赞助。”

  此外,团队里一些精英逐渐转到其他行业或出国深造,青年气候网络不得不招募新人。

  “中国有很多青年社团,但关键问题是要提升他们的专业性,只有这样中国青年才能在国际舞台上发出响亮的声音。”詹育峰总结说。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