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民间环保力量成长机制研究 |
|
作者:洪大用/中… 文章来源:http://green.eedu.org.cn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5-27 18:32:14 | 【字体:小 大】 |
一、中国民间环保团体转型的表现
中国民间环保团体的转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环保社团的构成发生变化。90年代以前的环保社团,绝大多数是自上而下组建的半官方社团,实际上是政府进行社会动员的工具。90年代以后,纯民间性质的环保社团(包括高校学生社团)或志愿者活动团体开始在全国各地大量出现,并呈逐年增加的趋势。目前,在安徽、四川、山东、福建、重庆、广东、河北、云南和北京等地,都有大量纯民间性社团在活动。以北京市为例,90年代以来,纯民间性质的社团在社团数量和成员数量上都呈迅速增长的态势(参见表1)。
第二,环保社团的资源获取方式,特别是资金来源,已经发生重大变化。80年代,环保社团的活动经费主要来源于政府的财政拨款;90年代以来,财政拨款所占的份额越来越少,原有社团的活动经费来源多元化,新建社团则几乎享受不到国家财政拨款,经费主要靠自筹。在一些纯民间社团的活动经费中,来自国外或境外的捐助占有很大比例。
以国内规模最大的专业环保社团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为例。1979年学会成立时的活动经费,100%来自于国家财政拨款。90年代以来,财政拨款越来越少,到1997年,仅占社团正常运作经费的35%,另外65%的经费都要靠学会自身采取多种方式筹措,如拉企业赞助、开展咨询服务等。
纯民间社团,如北京地球村环境文化中心,其活动经费大多来源于国外资助。截至1999年,“地球村”共收到福特基金会、世界自然基金会等公益组织和大企业的捐款折合人民币大约320万元,平均每年约80万元(孙志翔,2000)。“自然之友”1995年3月1日至1999年9月30日,共计收入252.6万元,其中,国外捐赠132万元,国内捐赠98.3万元,会费收入7.9万元,专项救助5.4万元,其他收入9.0万元,国家没有任何拨款。
第三,环保社团,特别是新兴纯民间环保社团,日益具有较强的务实行动取向。90年代以前的环保社团,有的多年不搞活动,有的活动流于形式,有的研究多于行动,在公众中和社会上产生的反响并不大。而90年代以来,许多环保社团日趋活跃,并积极采取务实行动,产生了较大社会影响。笔者在北京市海淀区的抽样调查表明,有41.5%的人听说过像“自然之友”之类的民间环保团体。
在一定意义上,采取务实行动是民间环保团体的生存基础。特别是对于新兴环保社团而言,要扩大影响,获得社会承认,就必须如此。各个环保团体都争相创造自己的标志性、品牌性行动。例如,“自然之友”以开展环境教育为宗旨,同时采取一些实际行动,干预破坏环境的行为,如保护藏羚羊和滇金丝猴,制止攀登梅里雪山等。绿家园志愿者则以推动领养树和沙漠植树,对青少年和儿童进行环保教育为主要行动类型。“地球村”则致力于在中国基层社区建立公民参与机制,通过垃圾分类、绿色交通和绿色建筑等具体行动,将“能源的可持续消费模式”由学术性话题转变为大众的意识和行动。
第四,民间环保团体在其活动对象上,越来越注意面向广大公众。90年代以前的民间环保团体,主要是政府自上而下组建的,以服务于政府为宗旨,满足政府的各种需求,如人事安排、对外交往、延伸职能等等。与此相应,政府也提供各种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这种情况下的社团,其组织运作、活动方式、活动渠道等都具有较浓的官方色彩,大多数社团活动是围绕着政府的中心工作,并且是借助政府力量和行政渠道来进行的,他们在面对群众、深人群众和发动群众方面有很大欠缺。
90年代以来,政府与社团的关系正在经历着微妙的变化。政府从减轻负担、明确职能的角度,希望社团走向“三自”①发展道路,最明显的就是逐步减少财政拨款。这样,原有社团就不得不另外考虑获取资源的渠道,并重建自己合法性的基础,这大概是90年代以来许多社团纷纷强调自己的民间性和群众性的基本背景。
对于新兴的纯民间性环保社团而言,本来就是自下而上发展起来的,所以明显地重视面对公众。很多民间环保团体积极开展群众性活动,到公众中游说,发动群众,特别是注意争取大学生和中小学生。例如,在1994~1999年的5年里,“自然之友”会员应邀到学校和社会团体做环保报告或讲课100次以上,举办或参与了多次环保教师交流、培训活动。“地球村”动员了全国各地的3400多名志愿者加入绿色志愿者网络,而直接参与绿家园志愿者活动的群众已经有7000~8000人次。
第五,越来越多的非专业环保团体,也积极参与或开展环保活动。目前,环保团体的“同志”增多,环境运动渐显声势。其中,一些在社会上有着重要影响的妇女组织和青年组织的参与最为明显,如各级妇联、共青团和以发起“希望工程”而闻名于世的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等。
全国各级妇联将宣传环境保护纳入其日常工作安排,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环保宣传教育活动,并利用妇女在社会生活中的特殊地位②,积极引导家庭环境教育和绿色消费。例如,组织“妈妈环保志愿者”,周末带孩子上街拣垃圾、参观垃圾填埋场以及学习垃圾分类;开展“我最喜爱的绿色产品”评选活动,建立“绿色产品监督网”,等等。
共青团组织除了面向广大青少年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环保教育活动外,还通过组织、招募青年志愿者,成立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直接参与环保活动。其中,青年志愿者协会实施的“中国青年志愿者绿色行动营”计划,集中组织青年在植树造林、沙漠治理等生态建设领域和大气、水污染的治理与监控、白色垃圾治理等环保领域进行志愿服务,并在条件成熟的地区建设“中国青年志愿者绿色行动基地”。
1998年冬,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具体论证了通过配合政府的生态建设规划,积极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创建生态补偿的新机制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并把这一项目命名为“绿色希望工程”。1999年初,青基会联合其他单位,正式推出了“保护母亲河——绿色希望工程”。同年7月3日,经第三届理事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的新的《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章程》的第三条,在其活动宗旨中增加了“促进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这一项,这标志着青基会的正式“绿化”。截至2000年11月,“绿色希望工程”已批准重点资助项目13个,总面积达27万亩,并已募集资金2800多万。
以上5个方面标志着中国民间环保团体的转型,这一转型的趋势是:环保团体正在扩大自己的社会基础,其民间性正在凸现;环境运动规模在扩大;运动所表现的力量在增强;环保团体的影响日益深刻。中国民间环保团体正在成为促进中国环境保护的重要力量。
[1] [2] [3] 下一页
|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