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世界的肚脐 复活节岛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环球时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11/11 9:21:02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复活节岛是智利的一个小岛,距智利本土3600多公里,像一叶孤舟漂泊在万顷碧波上。岛上的居民则称它为“拉帕努伊”,意为“石像的故乡”,或称“特皮托·库拉”,意即“世界的肚脐”。

    据说,1722年荷兰探险家雅可布·洛吉文(Jabbo Roggeween)在南太平洋上航行探险,突然发现一片陆地。他以为自己发现了新大陆,赶紧登陆,结果上岸后才知道是个海岛。正巧这天是复活节(1722年4月5日),于是就将这个无名小岛命名为复活节岛。1888年,智利政府派人接管该岛,说来也巧,这天又正好是复活节。在烟波浩淼的南太平洋上,有一个面积仅117平方公里的小岛——智利的复活节岛。它以神秘的巨石人像、“会说话的木板”和奇异的风情吸引着无数游人。

    特别是每年的复活节都会使这个面积不大的小岛活跃起来,那些喜爱旅游的人可以到复活节岛一边过复活节一边感受小岛的美丽。

 

 

    初印象:古铜色的人们


    从圣地亚哥出发,经过5小时的飞行,身后的海岸线很快被大海和云彩淹没,飞机一直向西,向着太平洋的腹地——复活节岛飞去。

    当地人多是古铜色的皮肤,让游人羡慕不已。懂得生活的智利人漫步在狭长的海滩,享受着日光,也许正因为如此,他们的肌肤才都是古铜色的吧。短短的一条街,几家旅馆、餐厅、小店,很快就到了头。转过弯去,远远地就能看见蓝色的大海,海浪拍打在黑色的礁石上,不时发出巨大的响声,阳光愈发的猛烈,使得人刹那间有些眩晕。

    海潮去了又回来,一刻不停地给喧闹的海滩伴奏。舒服的海风拂面吹来,钻进人身上的每个毛孔,弄得人心里痒痒的,直想在沙滩上倒头呼呼大睡。

    天渐渐黑了,空气也变得凉了,点点繁星连接起不远处的山,形成星星的海洋,迎着已成漆黑一片的太平洋。就在这时,你抬头看,就能看到了MOAI(“莫埃”石像)。

    日落时分,虽然云层很厚,但太阳还是在落去之前映出一道晚霞,映得那5尊MOAI平添了不少光辉。

[1] [2] [3]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