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资讯 | 文章 | 供求 | 汇展 | 水资源 | 读书 | 生活 | NGO | 考试 | 旅游 | 低碳 | 下载 | 图库 | 留言 | 环保频道 | 环保会展 | 生态博客 | WIKI | RSS
阿拉斯加冰雪之旅 领略大自然最后的前沿
Eedu.org.cn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凤凰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5-6
 



 

阿拉斯加冰雪之旅 领略大自然最后的前沿
远观

  坐累了,躺乏了,站起来伸个懒腰。车厢里的空间很大,每节车厢的首尾还各有个露天的平台。外面风很大,虽是夏天,却依然冷得有些如刀割面,好在背囊里揣着事先预备好的绒帽和风镜,不怕冷,才能痛快呼吸极北绝对清新的空气。

  车走着走着,忽然慢慢减速停了下来。以为是要错车,却看见路边两条汉子拎着脏兮兮的行囊走近,沿着列车员放下的铁梯上了车。一声汽笛,车再次开动起来。正好走过的车长解释说,是因为路边等候的他们招手要求搭车。这让人觉得不可思议。和所有的火车旅行一样,我们的列车从安卡雷奇准点发车,但离开车站后,似乎时间就不再是个需要考虑的因素。

  阿拉斯加的荒野对户外狂有着不可思议的诱惑,最后的前沿,总会有探险家在那些荒无人烟的地方下车,在那些鸟儿都不愿意落脚的地方自我折磨一段日子,过段时候再出现在路边,搭上路过的火车回家。对这样随意的行程和计划外的停车,似乎没任何乘客会抱怨耽误了他的时间,说到底,在这里坐火车旅行,不也是为了享受别处无法企及的这种自由自在吗?

少见的居民点
少见的居民点

  快到德纳里的时候,天开始下雨,车窗上,道道水珠随着车行斜斜向后飞去。车里变得很安静,端着酒杯,默默地看着窗外,铅云低笼,压着原野中偶尔出现的黑松林。列车员不无遗憾地说:“这个月每天来往这里时,天气总是这样,麦金利大多数时候都躲在雨雾里。”我知道她说的都是真的,北美第一高峰,自然有些通灵的神气,哪肯那么轻易为人所见。抿口酒,叹气,人算果然不如天算。

  大自然确实懂得如何展现自己。但大家都已经绝望时,窗外的天却忽然开始放晴,只几分钟,列车驶出雨区,满目都是蓝天白云,大地辽阔,视野直达天边。车厢狠狠晃了一下,列车开始刹车,还以为又有人招手搭车,列车员却全然失去先前的婉约优雅,兴奋得如孩子那样大喊大叫起来:“快看,快看,前方10点方向,麦金利峰!”

  透过清凉的空气,麦金利巍峨矗立在地平线上,封顶的莹莹冰雪,半山若隐若现的云雾,让人一时间竟被感动得说不出话,火车好像停下了,我不太清楚,因为连整个时空,都好像在瞬间凝固。

  Tips:

  阿拉斯加火车

  阿拉斯加火车分三类,旅行团的包车、普通车和头等舱。散客的最佳选择是头等舱,除了有全透明的车厢可以观景,车厢首位的露天平台更可以让喜欢拍照的朋友没有任何阻碍地尽情按快门。戴好你的毛线帽、手套和护目镜,这样你可以在露天平台上多待一会儿,即使是夏天,阿拉斯加还是有些冷的。

天地之间
天地之间

  太阳回头的地方

  跑道尽头是栋木板房,外墙上几个巨大的排风扇,屋里立着原木竖起的柱子,上面刻满了无数的名字和奇形怪状的记号。能到此一游,对任何人,都是件值得夸耀的事情。

  这里已经很靠近北极圈,地面很平缓,间或无数的湖面,被最后一纪冰川推铲后大地难得有什么起伏,偶尔能见到一些丘陵,估计是冰舌来回吞吐时留下的痕迹。

  飞机降落在砂石铺就的跑道上,机轮带起几道飞尘。跑道尽头是栋木板房,外墙上几个巨大的排风扇,屋里立着原木竖起的柱子,上面刻满了无数的名字和奇形怪状的记号。能来这里到此一游,对任何人,都是件值得夸耀的事情。

只有在空中飞翔才能认识阿拉斯加
只有在空中飞翔才能认识阿拉斯加

  上世纪初,不少不辞辛苦北上的淘金客终于无法忍受严寒的气候,从这里踏上南归路。这儿也因此得到了寇夫(Coldfoot,冻脚的意思)的地名。这是个典型的非村非镇的地方,严格意义上只是个居民点,人口总数不足10人,真正的屈指可数。

  这里地处北极圈以北,夏日漫长,到了冬天更是长夜难熬,自然环境极其恶劣。寇夫的存在只有一个原因,戴顿公路。戴顿公路(Dalton Highway)北起北冰洋畔,南端到达我们起飞的菲班城,是美国最北的公路。寇夫是这条路上为数极少的几个休息站,能让司机给车加油,给自己来顿热餐。

  有着室内暖暖的火炉,我们的脚丫没感觉什么寒冷,但也到了该回去的时候了。四驱车开上了南行的戴顿公里,路面颠簸,车后尘土飞扬。这条路本是阿拉斯加输油管线的施工路,也是为北冰洋油田运输给养的生命线,公路全长667公里,穿越了阿拉斯加极北最荒凉的地带。英国BBC拍摄的《世界最危险道路》纪录片系列中以戴顿公路为开场,除了这里危险的路况外,远离文明的寂寞大概也为这条公路的传奇添加了几分色彩。确实,除了为油田送货的卡车外,这里极少有其他什么车辆。如果非要问,走这条公路有什么目的?唯一的答案只能是,要走过这条路。

  对任何第一次走戴顿公路的司机,这条极北砂土路绝对是对车技和胆量的挑战:无数的急转弯,陡峻的上下坡,和那些在错车时绝不减速的十八轮大货车。在搓板路面上颠簸前进的小车,速度稍快,车身就会左右漂移。此时还是夏天,最安全的季节,不难想象,等到冬天,当弯道和下坡路上覆满冰雪时,戴顿公路完全是通向地狱的无归路。

  阿拉斯加输油管道和公路并行延伸着。建设这条输油管线是一个工程史上的奇迹。极北的气候让这里地面下的土层冰冻,形成著名的冻土地质。随着季节的冷暖变化,冻土的深度和位置不停变化,地面起伏极大,管道只有走之字,留出足够的伸缩空间,才能避免地面移动将油管撕裂。在管道中流动的原油会因为低温变得黏滞,每隔开一段距离,还必要用特别的泵站加热才能保持管线顺畅。

  在一个山口停车休息。视线所及,一条钢龙蜿蜒在山峦起伏中。大麦草在夏末秋初时节已经开始变红,偶尔一辆大货车呼啸而过,隆隆的引擎声飞快散入原野,耳边只听见极北风声的呼啸。此时此景,七分不真实加上三分诡异,完全是另一个世界。

  再次停车时是北极圈的位置。路边有片黑松林,树根无法穿透地下冰冷坚硬的冻土,根基不稳,树全都东倒西歪,果然就是醉林(Drunk Forest)。司机带我们走进林边的草甸,东张西望一阵,在一株灌木边刨了一会儿,居然挖出几听啤酒:“上次路过时埋的,天然冰箱!”

  站在标记着北回归线的地标前,啤酒冷得沁人心肺,双脚分别踏在想象中的北极圈两侧。在路上的时候很少给自己留影,这次是个例外。要知道,这里是连太阳都会回头的地方。

  tips

  戴顿公路

  这里路况复杂,沙土路上来往最多的是18轮大卡车,如果没有足够的驾驶经验,建议不要自驾(租车公司也明文禁止客户开他们的车走戴顿公路)。商业旅行社提供专项服务,包括全驾车来回,单程驾车单程飞行(推荐)。大部分行程从菲班出发到寇夫,当天来回,如果你有足够的时间和财力,可以选择多日的行程去北冰洋畔。

  路上拍摄心得

  车里车外都会尘土飞扬,用塑料袋或者摄影包保护好你的相机。极北的大场面拍摄,可以包括戴顿公路和上面的车辆作为场景尺度的参考。石油管线是个很工业化的场面,和自然的对比也是不错的拍摄选择。

  天地之间

  麦金利峰在登山界的名气极大,从职业的山客到心血来潮的游人,这里每年吸引着众多的人攀登,试图将北美第一峰踏在脚下。飞行员轻轻说了句,请大家坐稳。飞机的翅膀左右摇晃了一下,随即恢复平稳:“我这是向最近在这里丧生的两位登山者致敬”。

  水獭是架翅膀架在机舱顶部的单发动机飞机,比先前飞过几次的塞斯纳207要稍微大些。飞行员数了数人头,大家都已经到齐。不需要机票,也不能对号入座,登机的顺序和座位由飞行员当场决定。不比沉重的大客机,乘客的体重对小飞机的平稳飞行影响很大,必须合理安排才能保证安全。好在每个人依然都有着自己的窗户,可以饱览外面的风光。

冰雪阿拉斯加
冰雪阿拉斯加

  机身摇晃着起飞,又一次腾起在阿拉斯加的天空。一路旅行过来,愈发觉得阿拉斯加似乎就是为空中旅行而存在,站在大地上,你能感觉阿拉斯加的宽阔;但只有飞在空中,阿拉斯加才真正向你展示出他的宏大和深邃。

  麦金利峰的绝对海拔只有6144米,远不如8848米的珠穆朗玛,但别忘了珠峰坐落在西藏高原之上,而麦金利却几乎是从海平面的高度拔地而起。如果站在山脚仰望,目光所及的麦金利垂直落差要比珠峰高出近两千米,主峰山体也因此要宏大许多!

  五千米的落差,造就了麦金利从顶峰到山脚巨大的地貌变化。起飞时飞越的是宽阔的冰川河,河床遍地的碎石告诉我们这里曾经一度为坚冰所覆盖。河畔郁郁葱葱的绿色植被很快消失,窗外出现只有低矮植物覆盖的色彩斑斓的山脊。白色,斑驳的积雪渐渐扩张开成漫无边际的雪原,越近群山,海拔越高,雪也越积越厚。小飞机沿着雪坡爬升,忽然从坡顶冲出,陡然而下的断壁直下千尺,裸露的岩体陡峭狰狞,如利刃刺破白色的大地。山谷里凝固着的冰川,肉眼看不见丝毫的移动,却能看见因为重力渐渐加速,冰层表面断裂出犬牙交错的冰峰和冰谷,从空中俯瞰,像是一只无形的巨手挥动锋利的大刀在冰上纵横劈裂。没有机会站在这样的冰川之上,也无法想象那些冰上的裂缝能有多深,但我知道,麦金利最厚的冰层深度超过三百米。

  飞近主峰,山腰缠绕云雾,顶峰时隐时现。冰川顶部的冰原是登山者的大本营,再往上行,山势的险峻只能用惊心动魄来形容。麦金利在登山界的名气极大,从职业的山客到心血来潮的游人,这里每年吸引着众多的人攀登,试图将北美第一峰踏在脚下。飞行员轻轻说了句,请大家坐稳。飞机的翅膀左右摇晃了一下,随即恢复平稳:“我这是向最近在这里丧生的两位登山者致敬”。

  以今天的科技,汽车都能开到珠峰5545米的大本营,麦金利顶峰比那儿只高了600米,又能有多大的难度?如果你这么想,那就大错特错。麦金利的确比珠峰矮了两千多米,但这座矮个儿的巨人对人类的挑战却没有半点含糊。从1913年记载的第一次登顶至今,麦金利已经夺去了500多条生命,这个数字超过珠峰一倍都不止。仅2011年的登山季节里,包括两名资深高山向导的七位登山者在这儿丧命,其中一人的遗体至今依然长眠在刚才飞越的深深冰缝之中。

  我们的飞机顺时针绕主峰飞行一圈后,飞行员做了个空中盘旋,开始逆时针绕行,我的座位转到了外侧。窗外高耸入云的主峰变成了机翼下连绵不断的雪峰和山谷里的道道冰川。太阳已经升起,飞机的影子投在雪原上,一个小小的黑点,随着山地起伏跳跃,努力追逐着我们前进。

  tips

  空中游览麦金利

  只要你住在德纳里附近的旅馆,他们会在预定的时间来接你去机场。游览有多种选择,如果没有在别处去过冰川顶部,可以试一下在冰川上着陆的感受。飞行时座位的安排一定要听从飞行员的指挥,飞行会是双向的,坐在哪个位置上都有机会看到对面乘客看到的场景。

上一页  [1] [2] [3] 



将本文章收藏至Google书签 Live Bookmark 百度搜藏 分享到新浪微博 QQ书签 收藏到豆瓣 添加到MySpace Yahoo书签 腾讯微博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文章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