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天 郎木寺 虎穴中的仙女
晨起,满山银装素裹,四周一片寂静,轻盈的雪花持续飘落着。不远处的寺庙上已经积了薄薄一层雪,但仍遮不住光彩夺目的金顶。深红色的院墙旁,身披红色袈裟的年长喇嘛缓缓走过,雪地上留下一串浅浅的脚印。
沿着寺后的转经小路,可以直接走上山坡俯瞰整个郎木寺。清晨的郎木寺笼罩在一层薄雾中。远远的,山脚下藏民家中的院墙和篱笆,在白纸般的雪地上描画出一个个漂亮的圆圈。寺院背后山顶上,云层渐渐散开,露出了挺拔的雪山。
“郎木”为藏语“仙女”之意,因其半山的山洞中有块岩石酷似一名亭亭玉立的藏族少女,传说是仙女所化,故而得名。寺后林中有一处虎穴,藏语称之为“德合仓”,所以该寺之名译为“虎穴中的仙女”。
白龙江将镇子分为两半,西北的一半叫朗木寺,在甘肃省玛曲县境内;东南的另一半镇子为纳木镇,隶属于四川若尔盖县,所以在街上随便走可能已经到了另一省。瓦蓝的天空下,人们闲坐在椅子上,懒洋洋地享受高原的暖阳。镇子唯一的街向西到头,能看到一座石桥,桥下那条纤细的河流就是白龙江。
走到小桥边,山坡上的藏寨里传出清丽的歌声,穿过天际,飘荡在峡谷中。一群藏族女孩在屋里一边整理农具,一边吟唱着欢快的藏族歌曲。她们穿着藏式红裙,脖子上挂着漂亮的藏珠和银饰,腼腆的双颊泛着高原红,欢快地说着话、打闹着,健康美丽。也许,这就是原生态美女吧。
藏式民居被红、白、黑三色装扮着,分别代表红年神、百年神和黑年神。我们步入位于山顶的小院,家里只有两位年迈的藏族老人。浓香扑鼻的酥油茶随即端了上来,老人家养几十头牦牛,日子过得祥和安宁。
我走出门来,站在高处,纵览周围的景色。黄昏下的郎木寺真像一幅完美的油画。长长的沟谷里,星罗棋布地摆放着漂亮而又朴实的藏族民居和喇嘛庙,亮晶晶的白龙江则蜿蜒流过小镇;牧归时分,几个牧羊藏女赶着自家牛羊漫步回村,偶尔传来几声吆喝羊的女声,与羊群掀起的尘土以及缓缓升起的炊烟一同汇入金色的夕阳中。
等消耗完胶卷,已是傍晚,这才感到了寒冷和饥饿。河边暖意融融的丽莎咖啡馆里,都是些老旧但舒服的沙发椅,在昏暗灯光的映衬下,颇有怀旧的味道。到了丽莎当然要尝尝最出名的苹果派、巧克力蛋糕等甜点。我点了著名的苹果派,甚是巨大,焦脆的外皮下是现做的苹果馅,果然香甜。
贴士:
郎木寺镇可住宿郎木寺宾馆,0941-6671086,依据淡旺季房价为80-200不等,夏秋为最佳旅游季节,游客较多,春季民族活动多。
丽莎咖啡馆在通往郎木寺的小桥旁,每天下午有苹果派和巧克力蛋糕等供应,人均¥20。
第五天 郎木寺—纳摩寺—大峡谷 8km徒步
清晨被白龙江的流水声吵醒,就再也睡不着了,快速整理好背包,今天要徒步了。
纳摩寺大峡谷属于四川境内,去峡谷需先经过纳摩寺。相对拉卜楞寺的宏伟华丽,纳摩寺则在简朴中透出一份精致。湛蓝色的窗楣飘荡在风中,雪白的庙墙上停满了吉祥的鸽子。经堂门口挂着黑白相间的帘子,深垂到历经百年、光可鉴人的青石板上。周围不绝于耳的颂经声时刻提示着它那威严尊贵的地位。沿着寺院背后一条若隐若现小路走向峡谷,陡峭的山壁上,强劲的山风呼啸着穿过峡谷。路上满是碎石,很容易使脚踝受伤,所以每走一步都得非常小心,此刻我脚上的Lowa鞋终于能尽情发挥了。沿着小路穿行于密林之间,阳光透过云层照射下来,忽明忽暗。
当我们拐过最后一个山弯后,嶙峋的山壁间显现出一块宽阔的草甸。一家藏民正在放牧,主人友好地招呼我们进帐坐下,他们要在此处转场停留数月。梳着小辫子的小女孩偷偷躲在大人背后看着我们,红扑扑的脸上充满了好奇。当我拍下数码照片并播放给孩子瞧时,纯粹的快乐立刻溢满她全身。
贴士:
大峡谷全长约8公里,路况不好,需要备有防水的户外鞋轻装游玩,有些地方要相互协助才过得去。
第六天 郎木寺—合作---兰州 公里数450km
寺院中的诵经声隐隐约约地缭绕在空中,我们默默地聆听着,开始打点行装,准备回程。车子又重新飞驰在213国道上,到合作的这段路况相当好,全程柏油路。
打开CD,许巍的歌声弥漫了整个车厢“我飞过那高山,眼前是阳光灿烂辽阔蓝天,我穿过云海……”
上一页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