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临去济南前,特意向山东的同事请教山东值得游玩的景色。同事一句:一山一水一圣人,便把山东除海滨城市之外的另一些景致给概括了。
海滨城市我已走过威海、青岛、烟台和大连,而山光湖色则一直都是让自己百看不厌的,何况还有水,还有儒家圣人孔夫子,真是一个雅俗共赏的去处。
经过一夜的辗转,人还在火车上,朋友的短信已到:到了吗?知道朋友起个大早来接我,心里自然感动得很。
因为有人在前方等待,旅途中就少了许多未知的不安。
走出车站,朋友夫妇已在站外守望。吃了早餐,就直向泰山奔去。
泰山,古称岱宗,它位于山东省东部,华北大平原的东侧。自秦始皇开始,历代帝王都对泰山有着不一般的情感,每次登基大典,都会东巡泰山,祭山祀天,虔诚膜拜,行封禅之礼。为突出其对泰山的尊崇,更有“不欲多人”,将车轮包上蒲草,以保神山清洁之说。史书中这些对泰山浓墨重彩的记载,让我这爱山的人也多少对泰山有了些许向往。
1545米的海拔对于自幼生活在高原的我而言,并不是一个能挑动我去登高望远的高度,但历代君王登顶祭天、无数文人墨客由衷礼赞,山不高却能享有“五岳之尊”、“景胜山雄”的美誉的泰山却多少激发了我的好奇之心。

泰山多石而非土,这也就使得植被的生长即使是在春末夏初的五月天,也少了许多的葱绿而多了些裸露的石崖,但也正是这些裸露的石崖却为泰山提供了极好的石刻条件。
在泰山,随处可见的是各种碑刻:中国最早的碑制刻石——泰山秦刻石、珍贵的汉代张迁碑、衡方碑以及晋孙夫人碑,更有被誉为“大字鼻祖”、“榜书之宗”的北齐经石峪刻石、天下洋洋大观的唐玄宗《纪泰山铭》和唐代双束碑等。泰山刻石有2200多处,难怪要被誉为“中国摩崖刻石博物馆”呢。
这些石碑被周围的植被映衬,更显出人文与自然的和谐:人因自然而开阔,自然因人而灵动。
在上山的途中,那些被植被覆盖的地方,除了绿色,更为引人注目的是由点点的黄色聚合在一起的一片片、密密杂杂的黄,那一朵朵小小的黄花开得灿烂而让人心碎。
山脚早已是绿色浓密的夏了,但这山间却还是一片春意盎然,加上山里凉爽的风,真让人要怀疑夏天还没到,春天仍在身边,就连这小小的迎春也不愿就此退出春天的舞台要来一次最后的灿烂绽放。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