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资讯 | 文章 | 供求 | 汇展 | 水资源 | 读书 | 生活 | NGO | 考试 | 旅游 | 低碳 | 下载 | 图库 | 留言 | 环保频道 | 环保会展 | 生态博客 | WIKI | RSS
中国人的山水情
Eedu.org.cn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6-23
 

  山水,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和文化意识里,占有极重要的位置,而且人文意蕴十分丰富、深远,象征意义和符号意义极强,非常耐人寻味。

  清朝作家张潮的《幽梦影》中说:“有地上之山水,有画上之山水,有梦中之山水,有胸中之山水。”在我们民族文化心理中,山水实为一道独特的景观。

  “五岳寻山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中国文人是山水的最大爱好者,历代行吟泽畔的山水诗人,为我们民族的文学史贡献了无数关于山水的璀璨华章。历览顾恺之、董源、李成等人的山水画卷,或气象萧疏,或烟林清旷;诵读谢灵运、王维的山水诗,或池塘春草,春晚绿秀,或声喧乱石,色静深松;品味柳宗元、袁中郎的山水游记小品,或清峭自然,或性灵独出,皆是大自然的山水给予了他们艺术的血液和鲜活的神髓。

  明代文人袁宏道曾说,“意未尝一刻不在山水”。的确,在古代文人的精神世界里,山水可说是他们的宗教。在山水中既可领略“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的自然美,又能体味“大江东去……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崇高美,也能感受到“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浪漫情怀……即便普通中国人,也如现代作家林语堂所言,懂得不辞辛苦爬上高山峰顶去看那浩瀚、空灵、千姿百态的云海。人们在居室中还会悬一幅山水画卷,那是他们心中保存着的对自然生活的向往。

  山水,在让中国人成为生活艺术家的同时,也成为了哲学家。《论语》中所说“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思考和追问的是生命的意义;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是对像水一样不争名利高尚品德的赞誉。在这里,哲人由对山水的热爱与情怀,引申出了生活的哲理与大道,挥洒和描摹出了中国人骨子里儒释道的独特风采。

  今天,处于新时代的我们,总喜欢把热爱山水,向往山水,走向山水,视为一种生命意识的复归,一种身处繁华都市而超越于现实、追求自由精神的理想,一种于平凡庸碌之中营造起的潇洒“心境”。“山水”成为了城市人回归自然的一个梦想。



将本文章收藏至Google书签 Live Bookmark 百度搜藏 分享到新浪微博 QQ书签 收藏到豆瓣 添加到MySpace Yahoo书签 腾讯微博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文章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