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资讯 | 文章 | 供求 | 汇展 | 读书 | 生活 | NGO | 考试 | 旅游 | 低碳 | 下载 | 图库 | 留言 | 环保频道 | 环保会展 | 生态博客 | WIKI | RSS
悉尼:幸福的那片海
Eedu.org.cn 作者:天外飞熊    文章来源:21CN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9-10
 

    一、纯洁的城市之美——达令港

  澳州把旅游作为支柱产业是有一定道理的。首先,地大物博的澳洲本身拥有众多旅游资源。其次,澳大利亚与除新西兰外的其他国家相隔遥远,可能是世界上与其它各国平均距离最远的国家。据澳洲居民讲,离他们最近的国家印尼也要飞四五个小时(新西兰除外),他们因而有种被时空阻隔的感觉,这对于本土居民是种不好的感受,但对于游客来讲却大大增加了新鲜感和期待感。第三,其位于南半球的独特地理位置会给来自北斗球的游客带来反季节的体验——如果你想过一个享受阳光沙滩而没有风雪搔扰的圣诞节,那么来悉尼是正选。

  当然,正是由于当地政府对旅游的关注和投入,让悉尼的旅游景点变成成熟而商业化——如果你想用发现新大陆的眼光去捕捉澳洲殖民前的原始气息的话,那么对不起,悉尼不是你理想的始发站,在这里,历史的记忆是从殖民以后开始的。

  悉尼位于澳洲大陆的东南部,海岸线曲折而绵长,带来了优质的沙滩和海港。而我们今天的介绍,就从这个名叫“Darling“的海港开始。

  达令港悉尼港群中相对位于内陆腹地的港口,它同时也是悉尼的旅游和商业中心区之一。这里汇聚了市区动物园、3D IMAX影院,以及无数的餐饮酒吧。因而吸引了大量的游客驻足。

  悉尼一月的盛夏,为你驱走冬日的严寒。

  小火车不仅为你节省脚力,还带你一览达令港的风光。

  上图个龟壳般的建筑就是达令港的市区动物园。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多种澳洲大陆的野生动物而无需去到郊外,包括最著名的考拉和袋鼠。当然,这里的动物几乎都是拿玻璃箱封装起来的,无法满足你触摸或拥抱考拉的需要。如果你一定想这样做,还是得去市郊的野生动物园。

  位于达令港的Pyrmont大桥,这是一座Swing Bridge——回旋桥,在大船开过时,可以旋转开启,使船可以通过。

  这个景被飞熊拍了一百遍,因为是酒店的窗户看出去的场景。

  不同的气象,不同的时机,可以看到各种美丽的景色,但却没有一幅笼罩在污染和阴霾之中。纯洁的城市之美。

    二、拥抱悉尼歌剧院

  悉尼歌剧院大概是南半球最具代表性的建筑。这个从小早已通过多种途径印刻在飞熊脑海里的经典景观,能够亲见是件叫人高兴得夜不能寐的事。

  正因为此,飞熊力求在一天中的不同时间,从不同的角度,甚至从不同的高度来拍摄它,加上不同焦段的运用,希望把一个全美的悉尼歌剧院带给你。

  它强调的是洁白的歌剧院与蓝天之间的关系,兀显悉尼几乎无污染的环境。而天上的云,则像一条龙。

  这是正侧面。是歌剧院留给飞熊的第一印象:不过是几个破鸡蛋壳嘛……

  同样的地方,在黄昏斜阳西下的时候来拍,白鸡蛋壳变成黄鸡蛋壳了……歌剧院在余晖中显得更加柔美。

  这是个局部的特写,这个角度也应该算是飞熊独创的吧?可以清晰看到蛋壳上的细细的羽纹,非常之美。

  接下来这几张是飞熊乘渡船时拍的,基本上把歌剧院照了个270度。

  据百科介绍, 悉尼歌剧院是20世纪最具特色的建筑之一,也是世界著名的表演艺术中心,已成为悉尼市的标志性建筑。该歌剧院1973年正式落成,2007年6月28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文化遗产,该剧院设计者为丹麦设计师约恩·乌松(J?rn Utzon)。

  悉尼歌剧院坐落在悉尼港的便利朗角(Bennelong Point),其特有的帆造型,与旁边的悉尼港湾大桥等景物相映成趣。每天都有数以千计的游客前来观赏这座建筑。

  除了用作观光、演出歌剧、芭蕾舞剧、以及音乐会之外,悉尼歌剧院还是澳大利亚歌剧团、悉尼戏剧团和悉尼交响乐团的所在地。歌剧院由新南威尔士文化部的子机构——歌剧院管委会管理。

  悉尼歌剧院主要由两个主厅、一些小型剧院、演出厅以及其他附属设施组成。两个大厅均位于比较大的帆型结构内,小演出厅则位于底部的基座内。

  最大的主厅是音乐厅,可容纳大约2500人。设计的初衷是把这里建造成为歌剧院,后来设计改动了,甚至已经完工的歌剧舞台被推倒重建。音乐厅内有一个大风琴,是由罗纳德·沙普(Ronald Sharp)于1969年至1979年制造的。它被认为是全世界最大的机械木链杆风琴,由10,500根风管组成。

  主厅中较小的一个才是歌剧院。由于当初是将较大的主厅设计为歌剧院,小厅被认为不太适合做大型的歌剧演出,舞台相对较小而且给乐队的空间也不便于大型乐队演奏。曾因改造扩建而耗时多年。

  为了给大家更不一样的视角,飞熊徒步走上了旁边的悉尼湾大桥,于是有了以下这几张照片。

  悉尼附近的海域多风,因而在海面上会集了大量的帆船和冲浪爱好者,点点白帆把悉尼港点缀得分外美丽。飞熊后面会专门介绍哦!

  一艘快艇驶过大桥,水面泛起一道白色的浪花……

  一艘仿古帆船从歌剧院面前经过,仿佛一下让时光倒流一百年。

    三、钢筋森林中的终极浪漫——悉尼港

  悉尼港是达令港右邻的一个港口。步行也不过半个小时。我没有想到悉尼港对岸房子拍出来也可以这么有味道。要知道,这些房子不仅户户有海景,而且户户可以看到悉尼歌剧院。

  在飞熊的眼中,终极的浪漫是城市钢筋森林中一个人的浪漫……或一只鸟的浪漫。

  渡船……NND,在悉尼这个地方,连渡船这种最廉价的交通方式都不便宜。从悉尼港到达令港不过10分钟的距离要4个多澳元。从悉尼港到曼尼港(MANLY)要8元多。不过这里有一日通的票是10几澳元。可以在渡轮和汽车上使用。如果你要去两个以上的地方就一定要买一日通的票。

  有时候,表现一个港口,画面中不一定要有海水,有这样一个船坞,一只海鸥足矣。

  悉尼港也有大量高层建筑,也有很古老的小建筑。据说,这里是悉尼最早的移民者的居住地之一。

  悉尼港有意思的地方是买艺的特别多,居然也有很多无聊的人看。

  悉尼港有个游轮停靠的地方。如果你是乘坐游轮到了悉尼,可以在这里停留几天,感受澳州的风味。

  游轮在码头闪闪发光。

    四、徒步探秘悉尼港大桥

  屹立于歌剧院旁的悉尼港湾大桥是澳大利亚悉尼的一座主要桥梁,横跨悉尼港连接悉尼商业中心区与北岸。这座引人注目的桥梁与附近的悉尼歌剧院构成了悉尼最知名的景色之一。直到1967年,悉尼港湾大桥都还是悉尼市中最高的建筑。根据吉尼斯世界纪录,它也是世界上最宽的长跨距桥梁与最高的钢铁拱桥,悉尼港湾大桥最高处高于海平面139米,同时也是世界上第4长的拱桥。

  飞熊有幸乘船从大桥下面过。而更有趣的事,就是爬上大桥,从大桥上拍摄歌剧院及悉尼港全景。不假思索,飞熊就从悉尼港出发,徒步前往这座世界上最高的拱桥。

  自助游的朋友注意,从悉尼港前往大桥没有一条直路,而是要穿越许多不断上升的小巷,才能到达桥基。不过,不用担心找不到路,一路上都有与上面类似的路牌作指引。

  经过一片草地,一个小孩正在跟海鸥嬉戏。顽皮的小孩用脚去踢海鸥,但笨鸟儿们都不飞走,由此可见这里人与动物和谐到什么程度。

  过了草地,一路上会经过许多旧建筑群。据说,这是悉尼最早的一批移民的居住地。

  通红的旅游大巴穿过这片狭小的街区,一种很局促的感觉。

  一个叫苏珊娜的博物馆是步行去桥墩的必经之地。这大概是最老的移民建筑了,建于1844年。

  这是苏珊娜博物馆的正面。由于时间有限,想去拍照,飞熊又没有进去。哎。

  刚才是64号,现在是60号。这砖房跟中国上世纪七十年代的红砖房差不多。

  由于有一点文化背景,大概也是澳洲殖民文化为数不多的文化背景,这一带的观光客很多,因而酒吧云集。

  走上引桥后,会看到这个建筑,像是一堆箱子构成的房子。

  终于上桥了!原来大桥在靠近歌剧院一侧专门开辟一条独立的步行通道,供游客免费观光拍照用。有许多游客与飞熊一样不怕浪费脚力。走完大桥全程大约需要15-20分钟。

  又长又高的大桥也吸引了不少跑步锻炼者。

    五、文化陈杂的悉尼大街

  今天带你去看看悉尼的大街。首先,由于空气清新,位居高处时真的可以有极目远眺。你一定没看出,飞熊拍上面这张照片时还隔着酒店玻璃吧!

  然而,悉尼大街给飞熊的印象是找不到北……有意思吧!且听飞熊道来。

  走在市中心大街上时,感觉不是那么好。首先的街道没有想像中开阔。四周高耸的建筑给人以压迫感。

  艳阳高照下,那些钢筋森林恍若纽约。

  与许多城市一样,悉尼也有这样一座可以登高远望的塔。不过由于飞熊的宾馆楼层较高,就没有登塔了,省了不少银子,哈哈。

  不过,大街上平淡无奇。一向善于捕捉亮点的飞熊都有点找不到北。

  作为一个在不断建设和发展中的移民城市,在悉尼街头可以同时看到不同年代、不同文化风格的建筑交错。高高低低完全不相干的楼房被拼在一起,有一点文化杂陈的感觉。

  只是随处可见的教堂,把悉尼和国外许多城市联系到了一起。

  作为英联邦的现有成员,澳大利亚有许多地点和建筑都是以女王的名字命名的。这如同香港的维多利亚港湾一般

  走进这个维多利亚建筑,(不知道有没有更正式的译名)里面其实是一条有挑空走廊的商业街。这里还能看到些旧时欧洲的气氛,包括这个架了一个城堡的吊钟。

  阳光从走廊上面的玻璃照射而下,一切显得暖暖的。这个时候,是不是该来一杯卡布其诺咖啡?

  商业街的招牌总给人很好的视觉效果。十几个、几十个地平行排开。像女王站得笔挺的皇家卫队。

  好喜欢阳光从高高的顶篷投下的影子。

  走出建筑,看到许多卖艺的——不错,真的有许许多多,包括这个跟小沈阳一般穿着苏格兰裤的吹笛者。

  这个乐器大概是澳大利亚土著吹的。声音很古怪,没有韵律。

  既然吹着没什么特色,就得靠化妆了。所以在悉尼街头可以见到许多把自己画得跟鬼一般的山寨土著。目的同样是卖艺。

  有趣的城市雕塑,点缀着悉尼原本风格已十分CONFUSING的街头。

[1] [2] 下一页



将本文章收藏至Google书签 Live Bookmark 百度搜藏 新浪ViVi QQ书签 365Key网摘 天极网摘 Yahoo书签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文章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