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记者顾时宏
走进新加坡,就是踏入一座郁郁葱葱的热带花卉森林,举目皆鲜花簇拥,大树挺拔,绿色葱茏,誉称世界顶级“翠绿国度”与“花园城市”,名副其实。
新加坡给每一个初来乍到者以翠绿的“拥抱”,捧上姹紫嫣红的欢迎。中国农历夏至那天,记者赴新采访一个亚洲通讯技术展,所见所闻,感受了闻名遐迩的“非常”新加坡。
从樟宜机场到市区的沿途,两旁是数不尽的如巨伞型的雨树,那枝丫密密匝匝紧紧相连的“绿手”,把炎热的阳光筛成暖暖的碎片,让来者甫到就躺在绿的怀抱里,有回归自然森林的感觉。
走马新加坡的大街小巷,无论是酒店、商业街道还是住宅小区,甚至总理府门前,各种热带树木花卉随处可见。包括南美洲的马樱丹、九重葛、非洲的海蒲桃以及紫檀、雨树、黄焰、凤凰、野樟,树木种类之多,引人赞叹。市区内除了吊塔林立的新加坡码头外,市内几乎看不到一块裸露的空地。
随行的向导说,新加坡面积才六百九十九点七平方公里,但绿化面达到了百分之七十。绿,是这个亚洲“四小龙”之一的表征。据说,当年有星象学家向李光耀总理建议,新加坡要见绿国运才昌隆,于是李总理大力推行绿化计划。
直至今日,寸土寸金的新加坡还划出三千公顷的绿地作为自然保护区,用以保护森林、湿地和原生植物。这个保护区还保存有珍贵的龙脑香及二叶柿科植物等品种。这个城市国家除了大片的森林外,现还拥有五百公顷的红树林,弹丸之地有如此良好的自然生态让人十分叹服。
走马新加坡街头,各色服装,多种肤色。中文、英文、马来文、印度文在机场、码头、地铁等公共场合随处可见。在樟宜机场抵达口的墙壁上,就有七条彩绸用中、英、马来、日文等七种文字写着“欢迎光临”。
在有名的“牛车水”唐人街区,笔者用英语点新加坡名菜“肉骨茶”时,老板发觉记者来自中国马上改口用流利的华语攀谈。在餐厅浏览简体横排的《联合早报》华文报,在酒店打开华文电视台,在的士里收听华语广播台里播放的华语流行曲时,让你仿佛感觉不到身在国外。
让游人耳目一新的是,在市区的“牛车水”地铁站,两行墨色的瓷砖上,写有遒劲有力的反白墨迹:“星云雾绕河南转,赤道歌萦海岸奔”。细读说明才知道这是新加坡著名的文学艺术家陈瑞献先生的墨宝。
原来这是有关“牛车水”来历的楹联,在新加坡近现代的历史上,有两个人的作用不容忽视。一个是英国人莱佛士,一个是土生华人李光耀,莱佛士开埠,李光耀建国。在新加坡河畔有一尊玉白的莱佛士站立全身雕像,雕像基座上刻着:“莱佛士以其才智与远见改变新加坡的命运,由一个默默无闻的渔村成为一个大海港与现代都市”。
史料记载,一八一九年一月二十九日,英国人莱佛士登上新加坡岛,升起了米字旗。一八二一年,莱佛士建立新加坡各族居住体系。新加坡河北岸是殖民者居住区,更北面是印度人和马来人居住区,新加坡南岸是华人居住区。
这种格局保留到今天,成为很有特色的旅游区,即新加坡河、小印度、马来村和牛车水。居住牛车水的华人大部份是广东移民后裔。至于牛车水的名字的来源,据说早年的新加坡,并没有自来水设备的供应,而在安祥山附近有一口井,马来人每天用牛车载水,故称为牛车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