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在武夷山,长在武夷山,武夷山水滋养我的生命,武夷文化润泽我的心灵,走过岁月,游过名川,我深刻地感受到武夷山图库九曲溪是中国最美的溪流!今天,我要将这份人间最美的感受奉献给大家,让我们一起来分享……
武夷山九曲溪,如一条晶莹的玉带,串起两岸奇峰怪石、青松翠竹;串起道南理窟、洞天佛地;串起飘香岩茶、石刻摩崖;串起悠扬棹歌、故事传奇……
美在碧水丹山
九曲溪美在碧水弯弯,深浅相间,清澈明净,一尘不染。
武夷山图库九曲溪发源于华东大陆最高峰——武夷山脉主峰黄岗山,全长60多公里,由西向东穿过武夷山图库景区,盈盈一水,折为九曲,所以得名。
九曲溪的发源地是武夷山国家重点自然保护区,保存了地球同纬度保存最完整、面积最大、最典型的中亚热带原生性森林生态系统。这里被中外生物学家称为“鸟的天堂”、“蛇的王国”、“昆虫的世界”、 “研究两栖类爬行动物的钥匙”、 “世界生物之窗”。1987年和1992年,武夷山分别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接纳为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和“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区”。这个生态原始、环境优美、资源丰富的天然生物宝库,正是九曲溪碧水长流不尽的生命源泉。
武夷山是老三纪红色砂砾岩的分布区,是丹霞地貌中最奇特、最典型、最富代表性的低山风景区,大都是呈现出红色,所以叫“丹山”。武夷山的山峰低中见高,小中见大,移步换景。高低相错的山峦,如旌旗招展,气势磅礴的岩峰,如万马奔腾。武夷山恰似一处密集型的盆景,它浓缩了大自然的奇妙,展示了鬼斧神工、天造地设的旖旎!
美在山水交融
纵观天下名山,既能观山又能玩水者屈指可数,山水结合能象武夷山九曲溪这样完美就更是凤毛麟角了,九曲溪是山水和谐之美的典型代表。
曲曲山回转,峰峰水抱流。是武夷山水完美结合的最好写照。武夷的山不离水,武夷的水不离山。著名作家刘白羽形容得好:丹山,是武夷的铮铮铁骨;碧水,是武夷的幽幽心灵。一条清澈碧绿的九曲溪盘绕在丹山之间,丹山和碧水就好象相亲相爱的伴侣,在耳鬓厮磨,诉说着绵绵的情话,永不分离。
国务院前副总理钱其琛在泛舟九曲后,赞美武夷山:三峡雄伟壁立,漓江清碧秀丽;武夷山水,两者皆备,尽在其中。
“一溪贯全山,两岸列仙岫”,当你乘古朴的竹筏荡入弯弯碧水之中,抬头可望山景,俯首能见鱼翔,侧耳可听溪声,垂手即触清流。丹山碧水结合得如此天衣无缝、完美无暇,不得不令人感受到大自然的造化的神奇。
美在天人合一
处于华东崇山峻岭之间武夷山,数千年来偏安一隅,却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成就了山水文化完美结合的典范。从最早发出“碧水丹山,珍木灵草”赞美武夷山水之声的南朝著名文学家江淹,以及南朝学者顾野王感叹:“美哉河山,真人世所罕见也”开始,历朝历代达官名流、文人骚客就纷至沓来,从古代的李商隐、杨亿、柳永、范仲淹、苏轼、杨时、李刚、陆游、朱熹、辛弃疾、陈省、戚继光、袁枚,到近现代的刘白羽、蔡其矫、潘主兰、郭沫若、赵朴初等等,都在九曲溪畔创造了不朽的文化。
今天,我还可以见到,历代名人留在九曲溪两岸的文化遗存,架壑船棺、古崖居、紫阳书院、叔圭精舍遗址、桃源道观、止止庵、永乐禅寺等道观寺院,摩崖石刻、诗词歌赋、故事山歌等,赋于自然山水生命与灵魂。武夷山摩崖石刻,从唐代到清代全山共有四百多幅,中国古文化书写在武夷山水间,书法艺术与山光水色相映争辉;漫步九曲溪畔你仿佛徜徉在历史的文化长廊中,与一位位挚爱过武夷山水的名儒高士对话。
当您乘坐竹筏沿九曲溪顺流而下,湍流中浪击飞舟,深潭里凌波轻筏,一路水程逍遥浩荡。掩于青山丹崖中的九曲溪,虽水路弯弯却有惊无险,让你感到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生发出见仁见智、亦真亦幻的游兴。观赏仙岩怪石,感悟千年文化,自然与文化浑然天成、历史与时尚和谐交融,无不感到轻松与惬意,进入物我两忘、天人合一的境界,身心与武夷山水融为一体。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