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哀怨凄婉的宁海平调,间或穿插着令人眼花缭乱的耍牙表演,展现在华美的江南古戏台上,剧情曲折委婉,演员如醉如痴,“戏”与“台”珠联璧合,“古”不用说,“情”不必赞,单是“美”,便足以令人瞠目了。
年初,宁海平调被国家公布为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使得宁海深厚的文化底蕴中浮出了一枚“国”字标签。今年6月10日,宁海古戏台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宁海受保护的“国”字文化,实现了从“非物质”到“物质”的全覆盖。
散落于乡村海岸的古戏台,百态千姿,风韵独具,宁海人从百余座古戏台中筛选出10个有代表性的,捆绑成一个总项目申请“国保”,终获通过,它们是:崇兴庙古戏台、岙胡胡氏宗祠古戏台、下浦魏氏宗祠古戏台、潘家岙潘氏宗祠古戏台、双枝庙古戏台、城隍庙古戏台、龙宫陈氏宗祠古戏台、马岙俞氏宗祠古戏台、大蔡胡氏宗祠古戏台、加爵科林氏宗祠古戏台。
绝妙的藻井相连
宁海县文物办主任徐培良,从2002年起开始关注古戏台,他跑遍了全县800多个村庄,发现留存下来的古戏台有120处,其中带藻井的有100处。这几乎是个惊人的数字,像清潭和拓坑两个村,每村各有3处古戏台。据他保守估计,至清末,全县有戏台至少四五百处,仅城关镇便有40多处。徐培良近水楼台,探访和搜集到许多古戏台的第一手资料,拍下大量照片。眼下,他的《一个摄影师眼中的宁海古戏台》正在宁波天一阁展出。
如此众多的古戏台,何以在宁海产生并保存下来?这是令我们感兴趣的话题。明清以来,宁海依靠山海优势,经济社会发展较快,村落多以同宗同族聚居,兴建祠堂庙宇盛行,几乎逢村必有祠堂。祠堂为祭祖之地,其建制由大门、廊庑、戏台、天井、大殿等构成,戏台是其中重要部分。村民每年祭祖时,少不了演戏这一环节。
地域因素也是宁海戏剧兴旺的一个原因,宁海原属台州府管辖,靠近具有戏剧传统的新昌、天台等地,来往嵊州也十分便利,外地剧团常来演出,影响日渐深厚,当地便涌现出许多戏班,再加上宁海人一向重视文化,喜欢戏剧,懂欣赏,善传播,产生过一大批文化名流和各类传说故事。戏剧兴,戏台自然旺。
宁海古戏台不仅数量多,而且建筑风格独特,戏台包括主台、后台、看楼及藻井等要素,而令人叫绝的是,戏台纵向排列三个或两个不同形式的相连藻井,雕龙画凤,及尽奢华,为国内所罕见,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
藻井,民间也叫鸡笼顶,是古戏台顶部的圆形穹顶。藻井随戏台的奢华程度而有所区别,一般评价一个戏台,只要看藻井便知一二了。像宁海这样三个或两个相连,雕工精细、艺术性极高的在国内还是很少的。藻井不仅在声学上对戏曲演唱具有拢音效果,增加音量,而且在建筑装饰上也具有承重和美化的功效。
12月6日下午,我们来到梅林街道岙胡村胡氏祠堂观看古戏台。这里环境整洁,整个祠堂建筑保存完好,保存着典型的三连贯藻井戏台,气势非凡。祠堂建于清嘉庆二年,上世纪20年代改造戏台和勾连廊时增设三连贯藻井。第一个藻井也就是戏台藻井,呈圆形,螺旋式叠涩右旋盘筑,井口以16个龙头状坐斗向上重叠,出华拱15跳,每个华拱右侧斜挑如意小龙形拱,龙尾归结于顶部明镜,攒与攒之间,彩绘透雕连拱板相连,平棋板上绘以蝙蝠与花草纹,尽显制作之繁复。第二藻井,圆形,八卦盘式,额枋上斗拱各内跳七彩,承托藻井枋井口,上雕有小 门,各设龙凤形坐斗16个,呈八龙八凤形,凤尾落藻井中部连拱板上,龙尾归于顶部明镜,镜中彩绘盘龙一条。第三藻井也是圆形,大小两分井口,之间置纵向弧形条木,间以龙凤坐斗8个,各与小井口内的8条龙身连为一体,归于明镜,小藻井内各层叠装连拱板8道,明镜绘有阴阳双鱼。
三连贯藻井除上面提到的胡氏外,西店镇石家村与后溪村之间的崇兴庙古戏台也比较典型。它建于清道光二十一年。戏台藻井用透雕画板层层盘筑,呈现18层阶梯状,井口一层,周匝一 门,上有16个坐斗,层层出彩,与上层斗拱相连,连接成16条升龙状,其中有8条连接顶部明镜。3个藻井均通体彩绘,凝重华贵。三连贯藻井戏台在宁海共有3处,两连贯的有10处。
细细观察,3个藻井按所分布位置,在做工和彩绘上均有所区别,从戏台向外呈递减之势。戏台藻井最显豪华,是为衬托演出装饰效果,也是尊重演出劳动,所以下功夫也最多;第二藻井下固定着等同于戏台面积的长木条。一问,方知是看戏的凳子,专为外村客人准备的,体现一种“尊客为上”的理念。第三藻井连通大殿,为族内长辈观看之所,面对戏台,距离较近,不偏不倚,属较佳位置。
岁月流转,当年工匠们精心绘制的彩绘早已斑斑驳驳,露出了风吹雨淋后的旧痕。徐培良向我们透露了一个秘密:有些祠堂在建戏台之时,聘请两伙工匠,将活计纵向劈开,在保持总体风格的前提下,分房施工,展开竞争,当地人称这种做法为“劈作做”。从发现的情况看,10个“国保”中,有6个采用了“劈作做”法。彩绘、雕板均表现出不同的工艺水平,有的即便是一块匾额,也是中间分界,两边工艺各有不同。我们参观的胡氏宗祠戏台就显示出了明显的“劈作做”特征,不是行家指点,外人很难发现这一秘密。别光以为“戏里有戏”,戏台里也有“戏”。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