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基丸。 卢刚 摄
渔游蛇。 卢刚 摄
海口羊山湿地景观。 熊一军 摄
水上有什么?
有了湿地,植物茂密疯长,在清爽的空气中舒展茎叶。动物们也不甘落后,飞鸟在乔木和灌木丛中舒心飞鸣,野兽们闪着警惕的眼睛在饱含水分的软土地上留下爪印,它们抢着吮吸清凉的水流,争夺着湿地里丰富的食物。
这次调查,在陆上、在空中,记录到了众多动物的踪迹。光目击到的松鼠就有3种,包括倭松鼠、赤腹松鼠、红腿长吻松鼠。
此外,2013年7月10日到14日,动物访谈组到羊山地区的5个乡镇石山、永兴、龙桥、龙塘、龙泉进行动物问卷调查,记录到了14种动物。
“羊山地区的兽类研究资料非常贫乏,我们访谈结果指出此地可能仍然存活一些兽类,包括一些濒危物种。”卢刚认为,很有必要对兽类存活情况做更深入的调查研究。
很多生灵爬行栖息于水陆间,这就是两栖爬行类动物。他们共记录到两栖类动物有16种,占海南全省两栖类物种数的37%;记录到的爬行类动物有14种,占全海南岛爬行动物种数的12%。其中包括国家I级保护动物蟒蛇,国家II级保护动物虎纹蛙和省级保护动物金环蛇。
值得注意的是,羊山湿地蛇类记录较少,仅记录到5种蛇类,蛇类密度亦很低,但其生境十分适合蛇类生活,原因很可能是人类狩猎压力过大。
这次调查,共记录到鸟类96种,约占海南鸟类种数的22%。其中有国家II级保护动物11种,还有省级保护动物34种。
“我们发现了3种近年海南新出现的鸟种。”卢刚说,黑领椋鸟、白喉红臀鹎和灰喜鹊来源不明,并在海口周边地区有逐渐扩展之势,对生态环境所造成的影响值得进一步关注。
他们还连续2年冬季观察到约10只水雉。水雉为海南稀有的冬候鸟,省级保护动物。
“这是除昌江海尾湿地公园外,海南仅有的比较稳定的水雉越冬地。”卢刚认为,当地大片的蓝睡莲和金银莲花,为这种依靠浮叶在水面上行走的水鸟提供了理想的生境。羊山湿地良好的生态环境必须得到充分保护,水雉种群才能逐渐恢复壮大。
在这里,他们还发现了众多的蝴蝶,共有134种。其中包括一些通常只出现在中部山区的森林性物种,如蓝穹眼蝶、蒺藜纹脉蛱蝶等,说明羊山地区保留了一些海口被开发前存在的森林物种。
调查还记录到32种蜻蜓,约占海南蜻蜓总数的20%,意义非凡。因为蜻蜓的若虫期在水中生活,它的整个生活史跟水密切相关。所以蜻蜓是评价湿地健康与否的重要指标物种。“这么多蜻蜓说明羊山湿地能为蜻蜓提供多样化生境,具有较高的保育价值。”卢刚说。(文\海南日报记者 单憬岗)
上一页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