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兰位于新疆罗布泊附近,曾是丝绸之路上的著名绿洲、佛教文化鼎盛之邦。后来,在环境和时势的变迁中,楼兰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淹没于漫漫黄沙中。 1901年,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来到楼兰,带走了大量文物,并向世界公布了他的这一重要发现。沉睡千年的楼兰古城被唤醒了,人们称其为“沙漠中的庞贝”。 考古发现,楼兰古城是一个不太规则的方形城池,四面城墙长约330米,总面积为10.8万平方米。现在,楼兰古城中残存的最大建筑是高大的佛塔和著名的三间房。 佛塔残高10余米,塔基为方形,边长20米左右,塔身用土坯、胡杨木及柳条造成。三间房位于城中心,是土坯砌成的排列整齐的四堵土墙,周围散落着众多巨大的胡杨木板,可以想象当时其建筑规模的宏大,可能当时古城的行政中心就在这里。从三间房环顾古城四周,仍然能看出城周围纵横的古河道,其中最大的一条由西北向东南穿城而过。 楼兰古城的东侧为军事区,有烽火台的遗迹,西侧则是居民区。居民区房屋的建筑、布局保存得非常完整:大门为胡杨木制成,墙体内有胡杨树桩和红柳、芦苇支撑,外糊黏土,房屋四周时不时还有磨盘、木水桶、陶片散落。 楼兰出土的陶器、玉器、铜器、木器及丝、毛织品残件、汉文、去卢文木简、汉五铢钱等大量文物,表明这里曾经非常繁华。作为汉代的重要的屯田区,东汉时,敦煌人索励曾在这里集兵数千,横断河滨,“大田三年,积粟百万,威服外国”。 沧海桑田,现在的楼兰完全被寸草皆无的雅丹地貌覆盖。据研究,这一地貌仅形成1000多年。 虽然在楼兰的出土文物中,我们发现了这样的规定:砍一棵胡杨树罚一头牛。但是,楼兰还是迅速由绿洲变为了荒漠,由繁荣走向了衰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