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实而虚幻的梦境
暗河一路陪伴,沿着昏暗的石径不知前行了多久,眼前忽然豁然开朗。置身于粗狂、豪放的雄狮大厅,心中会禁不住地感叹。这个近乎足球场般大小的天然洞厅,顶部几乎是一块完整的天然石板,牢牢撑住了压在上面的山峰。靠洞口处,一石形似狮子,雄赳赳守在那里,狮头的毛发一圈圈、一卷卷,威凛八面。
雄狮大厅旁的仙人洞,洞如其名,或许,这里真的就是神仙的居所。洞中诸多石笋或立或坐或卧,皆如山中求道,千年一悟,仙灵远去,凡胎落定,想来那是怎样磨砺流年似水?
而卧龙洞,尚未到洞口,如雷贯耳的水声早已在宽大深邃的溶洞里激荡澎湃。下到洞底抬头观望,雌雄瀑布从远处携手而来,像两条银练飘挂绝壁,从陡峭岩崖上飞奔而下,直落30米融为一体,气势磅礴壮观。
如果说洞中有瀑犹如点睛之龙,那再出现一片神奇的“田地”呢?离开双瀑前行不远,就是九乡绝妙的奇观———神田。一滴滴的水珠从洞顶悠悠而下,悄无声息,十年、百年、千年……经历过无数漫长的岁月后,大自然把不朽的杰作展现在我们面前,宛若昔日神仙在此种稻围筑的田地。
亿万年的时光凝聚
淹没在九乡九十九个溶洞中的,一个叫张口洞的溶洞往往被人们所忽视。张口洞并不出彩,你甚至注意不到它的存在。然而正是这个溶洞内的考古发掘,说明至少在30万年以前,这里就已留下人类古老的足迹。
在恢宏宽广的雄狮大厅一角,展出了张口洞遗址出土的各种文化遗存,除古人类牙齿化石、若干石器及用火遗迹外,还有东方剑齿象、中国犀、虎、豹、熊等大型哺乳动物的化石。或许可以这样想象,远古时期,一群披着长发的人类祖先居住在张口洞中,他们把捕获的鹿、麂,甚至是诸如虎、豹之类的野兽,用石刀等工具切割开后,拿到火上烤熟了吃。
树林里的各种野果,是他们日常食物的另一主要来源。慢慢地,谷地上生长着的野稻,被发现可以用来充饥……随着时光的流转,祖先们逐渐走出溶洞,在充满诗意的麦田河边耕作繁衍,在山里狩猎唱歌,与这片土地共生共荣。
我曾想探访这个祖先们曾经居住生活过的溶洞,遗憾的是一路游走一路寻觅,却始终找不到洞的所在。乘索道返程时,迎面扑来的一道岩壁下端忽然闪现几个大字,仔细一看,竟是古人类学家贾兰坡先生挥毫题写的“九乡张口洞古人类遗址”,字的下面就是张口洞了。
幽深的洞口,宛若祖先的目光穿越时空,张望着我,凝视着我。面对这个人类远祖曾经生活过的溶洞,我有些莫名的兴奋,又难免心生几分遗憾。宛若一段错乱的时空,我最终在空中与之相遇,然后在索道的缓缓移动中失之交臂。
同样是在雄狮大厅,还可在一个玻璃鱼缸里见到“九乡盲鱼”。这些鱼来自距地面百余米的暗河,祖祖辈辈都生活在黑暗的水中,双眼也就没有用处,无数年下来,眼睛的功能已经完全退化,上下边合到一起成为一道黑线。现在,数十条盲鱼正悠闲地在鱼缸里游来游去,然而置身灯火明亮的雄狮大厅,鱼们感受不到光明。对鱼们来说,光明已成为一种久远,甚至是遗忘了的记忆。嘴边的那几根触须,是它们感知世界的唯一。
从这样的角度看,盲鱼的生命是可怜的。然而看看尚且活着的盲鱼,再看看那些已经灭绝,成为了零碎化石的凶猛大型动物,心中又禁不住感喟生命的珍贵,即便是以失去光明为代价。
TIPS
【交通】九乡距昆明90公里。从昆明出发,可在东菊客运站、东部客运站乘高快或中巴车到宜良县城,再从县城到九乡景区。昆明火车站和永平路中北停车场有直达九乡景区的中巴车。
【住宿】九乡景区大门口的九乡宾馆,可为游客提供住宿、娱乐、休闲服务。
【饮食】靠山吃山,九乡吃的东西多以山野野生植物为主,并且根据季节的变化而丰富多彩。夏秋时节野生菌称王,鸡枞、干巴菌、牛肝菌、鸡油菌、奶浆菌等十余种野生菌;冬季可吃到乡村里用包谷、面粉喂养的肥猪宰杀后腌制的腌肉、烤肉、烟熏肉、香肠等乡村风味的菜肴。宜良烤鸭在云南名声不小,皮脆、肉香、骨酥,不可不尝。九乡彝家传统的泡缸酒,口感清冽香甜。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