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渭河生态补偿开好头 跨省生态补偿仍需政策支持
作者:武卫政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  点击数2470  更新时间:2012/4/5 21:24:34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补偿还需完善

  渭河是黄河的一级支流,渭河流域跨省生态补偿需要更多政策支持

  陕西拿出的600万元补偿金,定西、天水两市各得300万元。按照双方协议,生态补偿金专项用于渭河流域污染治理、水源地生态建设、水质监测能力提升等工程和项目,不得用于平衡地方财力。

  “这笔补偿金是从陕西的环保专项资金中拿出来的,钱不算多,但可以帮助定西、天水干一些事。”何发理表示,陕西、甘肃都是西部地区,都还不富裕,从调研情况看,定西、天水的市、县环保部门承担着很重的环保责任,他们的办公条件、人员、装备、监测能力都有待提升,所以双方约定这笔补偿还是用于环境保护。

  生态补偿的一项原则是“利益共享,责任共担”,对于一个流域来说,上游地区为保护环境牺牲发展机会,作出保护努力,为下游地区提供优良环境,下游地区从中受益,理论上说应该对上游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补偿。不过,在实际操作中补偿经济社会发展涉及许多问题,两个省之间协调不了。

  “补经济社会发展,陕西也补不起。”何发理说,“目前我们只能根据自己的能力来商量怎么补、补多少、补给谁,先做几年看看,不断总结经验。我相信随着陕西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补偿会更趋合理。”

  提到渭河流域的生态补偿,定西、天水两地市、县的有关人士表示,渭河是黄河的一条主要支流,其水质好坏直接影响黄河干流。希望国家更加重视渭河流域水环境保护,加大工业污染防治、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等方面的投入力度。特别要按照不同情况,采取差别政策,在安排贫困落后地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项目时,取消地方资金配套。

  “污染治理的最大问题是缺资金。像定西、天水这样的欠发达地区,市、县两级财政收入有限,能保工资发放就不错了,根本没有能力再拿项目配套资金。这样就导致许多项目没法上,或者上了也不能按期完成,即使完成也不能正常运行。”高嶙说。

  保护环境,更得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拿渭源来说,全县没有什么工业企业,这几年大力发展马铃薯、中药材的种植和加工,环保上对淀粉和药材加工项目都卡得很严。但是,去年马铃薯销售困难,农民增产不增收,逼得大家就地加工淀粉,而搞淀粉加工就得增加环保投资,人们的积极性难免受挫。

  “我们地处渭河源头,保护环境的责任很重,但我们也想发展,广大农民也想奔小康。”当过乡镇党委书记的王俊说,真正的生态补偿,应该让农民得到实惠,能够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希望国家有关部门认真研究这一问题。 本报记者 武卫政

上一页  [1] [2] [3]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