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进村遥测排放口
本报记者钟兆盈 通讯员徐军
浙江省临安市天目山镇肇村污水处理池的排放口,日前安装好了流量计、数据传输等物联网系统,经调试,相关数据成功上传到监管人员的手机和电脑上。至此,临安市已完成了63个农村生活污水排放遥测监管站点建设。
临安市地处钱塘江、苕溪和太湖上游,除城镇污水处理外,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排放也一直受到各方关注。
1798个治理设施怎么管得过来?
早在2005年,临安市就启动实施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建设工作,并将其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先手棋”。他们因地制宜,积极推进无动力厌氧、微动力好氧等多种模式的农村污水治理设施建设。
2014年以来,随着全省 “五水共治”热潮的全面掀起,临安市进一步提高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覆盖率。到2015年年底,完成了158个行政村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任务,共新建和改造提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1798个。2016年再加力度,到目前已覆盖到了287个行政村。
这么多的村,这么多的污水治理设施点位,怎么进行有效管理?从2015年年初开始,临安市“五水共治”办公室试行以互联网为核心和基础的物联网技术来监管,也就是让监控点位和监管平台自动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
他们通过调查摸底,列出了首批需要物联网技术监管的站点,重点对日处理能力30吨(含)以上、受益农户在100户(含)以上和位于饮用水水源地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站点进行遥测监管。符合相关标准的站点全市共有300个,其中290个为普通监管站点,10个为重点监管站点。
物联网技术进村,复杂吗?
物联网技术进村,是不是很复杂呢?“农村生活污水成分较为简单,与环保系统在工业废水的排污口安装在线监控不同,普通监管点位只需在污水处理池的排放口安装一个流量计和传感系统,就能对污水处理系统的运行状况实施远程监测了。”临安市环保局工作人员介绍。
安装好系统,再经过调试,建设、环保等相关监管人员的手机和办公室电脑,就能同步联上临安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监管系统。借助这一物联网系统,可以实时掌握污水治理设施的出水量、电机运作时间、耗电量等数据,还能精确统计并储存每座污水池每天、每周、每月、全年的流量数据。根据每个站点的污水量,系统事先设定污水排放的最大值和最小值。运行中一旦偏离这个数值,系统就会在手机和电脑上自动报警。比如超过最大值,说明污水管网可能有雨水或地下水浸入;低于最小值,那么很可能是管网漏水(漏排)或堵塞。这些系统都会自动报警。
其中 10个重点监管点位,除了遥测排污口的流量外,还将对排放口的COD(化学需氧量)等水质污染指标进行遥测。一旦停运或超标排放,系统也会自动报警。
“今年雨水特别多,系统也被一次次性能测试”
物联网一进村,监管模式就开始“升级”了。
在2015年试点的时候,天目山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联络员陈炎峰的手机,突然响起急促的“嘀嘀”声,原来是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监管系统报警,他立刻查寻报警源。一看,是天目山镇闽坞村的污水处理系统出现异常,处理池的排水量过低。
陈炎峰立马通知该村村书记,不一会儿,传来消息,原来是村道在维修时,挖掘机不慎挖破了污水管,导致污水外泄。当日傍晚,破损管网被更换,污水池的排水量又恢复到正常。
受委托监管系统运营的临安丹靓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总工马夏杰还介绍了最近系统报警的两次情况。一次是2016年9月份,系统报警显示板桥镇如龙村的监控站点污水流量数据突然消失,也就是“停工”了。他们马上打电话给负责这一片区的运维公司负责人,后经查实,是这个村一个河道整治工程队把施工用电和站点仪器监控用电接在了一起,中午休息时顺手把电闸给关了。还有一次是2016年11月19日,报警显示岛石镇黄川村楼下监控站点也是数据突然消失,后经查明是当地用电负荷超载跳闸了。
“今年雨水特别多,系统也被一次次性能测试。” 马夏杰笑笑说。原来,较大雨水会通过窨井盖渗入到污水处理池,导致出水值超过最大值,系统不断报警。据说,下暴雨的日子里,系统一天报警多达二三十次。
下一步,临安市将对这一物联网进村建设实行“两手抓”,一是督促运维单位对已建成的点位加强维护,确保遥测监管运转正常;二是在加快普通监管站点施工的同时,着重做好10个重点监管站点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