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推动水专项技术成果产业化发展
通过前评估,可有效提升技术成果的针对性。可以通过建立与各级地方政府环保部门的有效对接机制,结合水环境污染治理规划与方案,基于各地的水环境保护需求,确定重点支持和鼓励的研发方向。
◆常杪 许秋瑾 王凯军 杨亮
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以下简称“水专项”)经过 “十一五”、“十二五”两个五年计划的组织实施,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对我国水污染防治工作的开展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同时,技术成果的产业化工作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尤其是“十二五”时期,在优秀技术与装备产业化专项课题的设立、产业联盟试点工作的开展、事前立项事后补助机制的建立等一系列新举措的推进下,大部分技术已进入工程示范或推广应用阶段,部分优秀成果入选国家级技术指导目录,有力推动了产业化应用;成立了一批技术创新联盟,提升产业化水平,产生了可观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但是,在对水专项产业化成果进行评估的过程中,发现仍存在一些问题,如环境领域原创技术较少,应用型、集成型成果较多,技术、产品和装备系列化、标准化不足,优秀技术的甄别难度较大;企业在技术研发阶段参与程度还不够高,不利于技术与市场需求的衔接,增加了技术产业化难度等。
为推进新时期水专项技术成果在我国水污染领域更为有效地发挥技术支撑作用,在此提出一些推动水专项技术成果产业化发展的建议。
首先,进一步完善水专项科技成果产业化推广的顶层设计。环保领域的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具有特殊性,应以环境治理需求为导向,完善环保科技创新和产业化成果推广的顶层设计。水环境保护科技发展需根据国家中长期战略,从科研目标、科研资源合理配置、环保政策、市场与产业供给能力综合评估、机制设计、资金模式设计等角度,全面做出科技创新和产业化成果推广的顶层设计。
第二,建立产业化项目和成果的评估机制。针对具备产业化潜力的项目,要建立全过程评估。推动技术产业化涉及两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是前评估。在立项之前就需要对此项技术的产业化潜力进行评估。目的是甄别产业化潜力较高的技术,以提高日后产业化转换效率。前评估可通过子课题组构建的水专项技术产业化能力评估方法,开展水专项产业化技术、装备和服务的产业化能力评估,分析水专项产业化技术、产品和服务的应用前景。主要考虑技术先进性、市场前景、支撑条件、政策支持及技术效用等5个方面32个指标。通过前评估,可有效提升技术成果的针对性。可以通过建立与各级地方政府环保部门的有效对接机制,结合水环境污染治理规划与方案,基于各地的水环境保护需求,确定重点支持和鼓励的研发方向。
第二个环节是后评估,在项目结题并实施一定时间后对项目完成情况以及应用成效进行评估,提升技术评估的持续性,目的是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目前国内大部分国家财政支持的技术研发验收采用的是专家评估制度,建议在技术验收完成后的一定时期内,要对技术的真实使用状况和效果进行跟踪评估,并通过后评估制度,制定相应的奖惩体系,促使产业化技术的筛选更加客观和真实。
第三,构建产业化成果技术评价、中试及发布平台,促进信息公开。
构建技术评价验证平台。针对水专项研发的新型产业化技术,为甄别有效技术,并更好地进行推广应用,建议由水专项办公室提供第三方产业化技术评价平台,并从水专项结余资金中解决部分经费,通过第三方开展实证实验、出具实验结果报告,并由官网公开。
构建公共研究中试平台。新科技成果由于缺乏实际工程应用成功范例,短期内难以直接被用于实际工程。但中小科研主体往往不具备开展一定规模的中试能力。政府可考虑搭建公共中试平台,为中小科研主体提供便利条件与场所,促进科技成果的实用化验证。同时,可以借鉴国外经验,建立权威第三方应用评价机制。开展研发成果在第三方平台的试验性应用效果的评估,形成权威性评估报告并发布,为新成果的推广应用提供更多的机会。
构建产业化成果发布平台。构建水专项技术成果数据库,对水专项技术成果的示范项目、应用项目的运行状况,包括治理效果、经济效益、社会影响、存在问题等各方面信息,进行持续性跟踪,并建立水专项技术产业化成果发布平台,由国家水专项办公室或通过权威中立平台进行发布,提升市场对研发技术的认知度。同时,可有效打破技术提供方与使用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促使水专项产业化先进技术指导目录更为详实,为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提供信息保障。
第四,加大企业参与的鼓励力度,加强产学研联盟建设。与科研机构相比,企业更关注技术的市场需求。科研成果的转化、投产和推广属于市场行为,首先,应当进一步突出企业的主体地位,鼓励企业参与到技术研发和攻关阶段。其次,可通过产业联盟、联合研发试验平台等的建立,推进大学科研院所与企业共同参与产学研合作机制。同时,推进大学、科研院所技术转化平台的建立,成立技术转移专业机构,以市场化的运作模式推进技术产业化。
第五,加快投融资机制及商业模式创新,实施财税优惠政策,提速产业化进程。发挥政府基金的杠杆作用,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技术成果的产业化前期投入必不可少,具有一定的市场风险。
一是应发挥政府各类技术产业化相关基金的杠杆作用,促进、引导风险投资等社会资本的参与。
二是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速产业资源整合,以市场规律激发环保企业技术研发、产业化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加速PPP、第三方治理模式等相关政策与细则的落地,以企业为主体开展合同环境服务、打捆BOT等新型商业模式的探索与应用,加速环保产业发展,为技术创新与产业化提供来自市场的保障。
三是实施财税优惠政策。为降低企业应用新科技、新装备所面临的风险,建议对于率先应用科技成果的企业实行财税优惠政策。目前,我国出台了环境保护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机制试点等相关政策。此类政策应进一步改进并推广。
作者单位:常杪、王凯军、杨亮,清华大学环境学院;许秋瑾,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延伸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