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会综合利用雨水资源

作者:蔡新华    文章来源:中国环境报    点击数:2291    更新时间:2010/8/3

  ●雨水蓄渗可减轻排水系统负荷,对防灾减灾起到重要作用

  ●初期雨水进入调蓄池储存,暴雨停止后输送至污水管网处理

  ●上海土壤渗透系数小,可设置浅层地下雨水蓄渗装置

  上海世博会吸收国际先进雨水资源管理理念,探索对城市雨水径流资源进行管理和合理利用的途径,通过屋顶绿化、设置低洼绿地、渗透性地面等措施,强化雨水的储蓄和下渗以减少雨水径流,通过景观水体的调蓄削减外排雨水量,通过地下雨水调蓄池减少雨水污染。

   屋面雨水收集后怎么用?

  世博会核心区域的世博中心、文化中心、主题馆、中国馆等四大永久性场馆和世博轴,都对屋面雨水加以收集利用,收集雨水量达到10.97万立方米。

  世博文化中心将空调凝结水与屋面雨水收集、处理,用做道路冲洗和绿化灌溉用水,采用控程型绿地喷灌或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中国国家馆的屋顶设有雨水收集系统,利用收集的雨水进行绿化灌溉和道路冲洗,并在地区馆南侧的大台阶水景观和其南面园林的设计中,引入小规模人工湿地技术,雨水配合人工湿地的自洁能力,在不需要大量用地的前提下,在城市中心创造出一片生态湿地。

  世博轴上的阳光谷,可将雨水储蓄在世博轴的地下二层的积水沟,再汇集到地下7000立方米的蓄水池里,经过过滤即可回用。目前,阳光谷收集的雨水将成为整个世博轴内几十个厕所的用水,而且还有盈余可用在道路冲洗、场馆清洗、绿化浇灌等方面。

  在法国馆的中心广场,中空的地下一层就像个大蓄水池,雨水顺着法国馆四周的雨水收集管道汇聚到地面下的大水池,另外从楼顶等地方流下来的雨水,则从四周的水沟流入大水池,在这里面,当水池的水达到一定量时,喷泉就自动启动。

  靠什么减缓防洪压力?

  在世博会园区的绿化景观系统中,有大面积的绿地和大量的人行道及广场。在园区建设过程中,通过低洼绿地、渗透性铺面等设施,储存和滞留部分雨水,同时促进和强化下渗,一方面削峰蓄谷,减小排水系统的负担和降低排水收集管道工程投资,还减轻了防洪系统的压力;另一方面通过蓄渗的过程,可去除一部分污染,减少城市污染负荷。

  在世博园区内,示范应用了具有排水性的全生态透水沥青路面,路面使用材料的80%为经特殊工艺处理的再生废钢渣。路面具有降温降噪、防滑排水、安全不反光等功能及降低城市热岛效应、减缓地表沉降、改善生态环境等显著的生态效应。同时在人行广场、停车场等地区,大量采用具有渗水性能材料和具有透水性能的面层铺装,有效地降低园区的雨水径流,促进雨水下渗,在现有雨水排放设施不变的情况下,可显著提高地区内的雨水排放标准。

  如何减轻初期雨水的污染?

  在世博会园区雨水排涝泵站中,建设有初期雨水调蓄池,如后滩雨水泵站和浦明滩雨水泵站分别建有约3000立方米和8000立方米的初雨调蓄池。

  在暴雨时,雨水管网的污染物较高的初期雨水先进入雨水调蓄池储存,然后在暴雨停止后,将收集的雨水缓慢地输送至市政污水管网,纳入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中后期的雨水由雨水泵站排入黄浦江水体,大大减轻了初期污染雨水对水体的污染,具有工程示范作用。

  在世博园德国馆里展示的是在河道水面以下建蓄水池,与堤坝上的排水口相连,在雨季时暂时储存从下水道流出的脏水,等雨停后再用水泵将收集的脏水抽入排污管道,供污水处理厂处理。建造蓄水池后,不会再有大量的油污、垃圾流入河水,河水的自洁能力也能保证水质不会因此变坏。蓄水池里收集的雨水可以再通过水泵抽回到污水管,一同输送到污水处理厂,除了灌溉还可用于工业生产和旱期的河水补给。

  据有关环保专家介绍,世博会采用的先进雨水综合利用技术对上海的未来大有裨益。上海年均降雨量约1160毫米,年均最大月降雨量为169.6毫米,随着上海城市化程度的提高,城市地表环境的结构与功能不断变化,这使得相当比例的软性透水性地面被不透水表面(路面、屋面、地面)所覆盖,影响雨水截留、下渗和蒸发等环节。雨水蓄渗可减少因城市化而增加的暴雨径流量,延缓汇流时间,减轻排水系统负荷,对防灾减灾起到重要作用。同时,还可涵养地下水,防止地面沉降。雨水通过活性土壤层与碎石粒缝隙下渗,水质可得到净化,达到缓解污染的目的。世博会在雨水收集利用技术上的经验,为上海市解决城市面源污染提供了一个可供借鉴的样本。

  目前,上海在雨水利用方面还处于探索阶段,综合治理、收集处理城市雨,并进行资源化、生态化利用,将有利于把资源利用、预防洪涝、城市景观、环境改善等功能融为一体。上海土质结构是适用这些技术的,“十二五”期间有关部门完全可以加大力度,开发雨水蓄渗、收集和调蓄等试点项目,比如机关大楼、运动场馆、机场航站楼、候车楼等公共性质的建筑,在设计期间就可以考虑相关的雨水收集系统的规划。

  此外,根据上海土壤渗透系数小的特点,可设置浅层地下雨水蓄渗装置,即结合城区的功能规划要求,在人行道、广场的辅装层或绿化种植土以下,在地下水位以上用多孔空隙材料堆彻成大小、形状不同的可供短暂储存雨水的连通空间,在多空隙材料底部使用渗水材料以提高下渗速率,当暴雨来临时,从屋面等部位流下的相对干净的雨水经过初期弃流和简单预处理后,通过管道或沟渠方式导流进入高孔隙材料空间内短暂储蓄,暴雨过后雨水继续下渗,超过储蓄容量的雨水外排。

  上海在“十二五”期间,可在人行道、步行街、自行车道、郊区道路、居民区和公园等受压不大的地方,采用具有渗水性能材料和具有透水性能的面层铺装,如世博园采用的细碎石铺路,提高了城市道路透水路面的铺装率。建议在环境影响审批中,规定新建工业、住宅用地不得提高其原有土地的地面径流系数,这样可促进土地开发部门更多采取如增加绿地面积、采用透水性路面、下凹式绿地和增加水体面积等方法,提高地面渗透性。

分享到: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精彩图片
文章评论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请您注意: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环境生态网文章跟帖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您在环境生态网发表的言论,环境生态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发表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文章跟帖管理员反映。

绿色进行时
推荐文章
气候变暖背景下,北极海冰变化机…
近年来,北极增暖速度是全球平均变暖速率的2-4倍,这对北半…
绿色生活
驴行天下
考试频道点击排行
  • 没有考试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