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业节水灌溉应采取的对策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资源网    点击数:4044    更新时间:2010/8/27

    3推广我国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的对策

    面对21世纪水资源供需矛盾的被动局面,要解决我国节水灌溉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必须采取组织、经济、技术、法律措施。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全面学习天津市经验,大力发展我国节水灌溉的远大目标。

    3.1加强领导,建立健全组织机构

    推广我国农业节水灌溉技术,是一门复杂的系统工作,这是跨行业,跨部门的的技术推广,必须切实加强领导,各级政府必须以区长为组长,分管的区长、副区长为副组长,由水利、环保、建设、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领导小组,各领导小组在各村地区设办公室,各级水利部门负责人任办公室主任,全面负责水资源使用的日常工作,及时制定本地区的工作计划,加强领导,将基层灌溉放在首位,从农民切身利益出发,制定节水保水奖励政策,对通过"一事一议"开展节水灌溉工程建设的采取"先干后补"方式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在各个村成立学习小分队,集中培训,全面掌握灌溉新技术,将组织机构细化,工作量化,技术透化。

    3.2加强宣传,提高节水灌溉认识

    在生活用水和工农业用水方面,必须加强水危机的宣传工作,推动全国人民养成节约用水和循环用水的习惯。在宣传方面,通过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简报、宣传标语、移动宣传车、网络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让节约用水成为人们的一种自觉行为;在城市用水方面,严格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再生利用技术标准和规范,科学引导工业、农业、城区绿化、市政环卫、生态景观及公共建筑等加大使用再生水力度,加强城区废水的回收利用,将回收水汇集到集雨工程中,处理后用于缓解农田灌溉水资源紧缺的局面并积极宣传农业灌溉科学用水,采用科学灌溉设备并实施扶持政策;在生活用水方面,大力提倡和鼓励节水行为,组织各种有关节水活动,提高人们节水意识,让节水保水成为人们的一种社会责任。

    3.3加强管理,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对于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新技术,实现农业种植产业又好又快的发展,国家应正确做好宏观调控,及时颁布一些具有指导性的文件和进一步完善我国现有的水利方面的法律法规,一方面要强化城镇污水处理措施,开展清洁生产,推动治理设施管理"三七"进程,提高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率,严格控制新污染源,通过建设城镇污水处理厂,完善污水配套污水管网,实现城市雨污管网分开,另一方面,加强城市水体污染资料数据的搜集与分析,及时跟踪工业、农业水体环境的变化趋势,并提出对策措施,通过网络引进国外技术,吸纳国外援助资金,全面用于农业节水灌溉的发展。对于管理方面,可成立以乡长为队长,各村村长共同组成的监督部门,加强检查、监督作用,对工业用水排污超标的单位及时整改并通报批评,并报省级备案。坚决杜绝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情况。

    3.4加强科研,开展技术革新改造

    在改善我国传统灌溉方式,保持大力兴修水库,水利枢纽、集水工程的基础上,应大力加强科研与技术改造。一方面在全国各省市成立科学用水科研单位,组织各省市科研人员加强技术的协作交流,相互学习,相互进步。可聘请外籍水利工程专家,以世界水利先进技术为基础,结合我区实际情况,自主研发具有中国特设的节水灌溉新技术,大力推动我国节水灌溉工程的发展。另一方面,技术的革新必然依托于新材料、新设备的改进。因此在改进以往旧设备、旧材料等方面的同时,积极寻求和自主研发轻质、高强、智能性的绿色环保材料,实现节水灌溉材料设备的可持续发展。

    3.5加强监督,实行部门横向联合

    积极宣传与学习有关城区污染的法律法规和文件,提高全民的法制观念。强化执法检查,加强各级领导干部执行城区水污染法律法规情况和监督监察力度。实现部门的横向联合,全区各乡镇结合管理,让各部门各展所长、优势互补,促进节水灌溉工程建设的优化和合理化,发挥各地区的相对优势,调节资源的分配,根据全区的实际情况调整节水灌溉模式,从奖励投资方面给予各地区支持与帮助,为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奠定坚实的基础。加大执法监督力度,设立投诉中心和举报电话,疏通投诉渠道,鼓励广大群众检举揭发各种违反城市水体生态环境法律法规的行为,充分发挥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对合理治污达到标准排放的工厂和单位进行表彰,公开揭露和批评污染水资源的行为并进行曝光,实现全社会的监督。

    3.6强节水灌溉相关技术的创新研究

    对于节水灌溉设备而言,要组织力量进行技术攻关,研制低成本、使用环保材料、物美价廉的节水灌溉设备;要发展一批以节水灌溉为主要服务内容的具备咨询、规划、设计为一体的技术服务公司、营销与培训相结合的经济实体等多种形式组成的节水灌溉产业化技术支持体系。

    总而言之,节水灌溉工程推广,任重而道远。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节水灌溉的逐步推广使用,实现水资源的科学开发,节约用水,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指日可待。

上一页  [1] [2] 

分享到: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延伸阅读
没有相关文章
精彩图片
文章评论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请您注意: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环境生态网文章跟帖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您在环境生态网发表的言论,环境生态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发表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文章跟帖管理员反映。

绿色进行时
推荐文章
森林可持续经营:给陆地碳汇扩容
森林储存的碳占陆地生态系统碳库的40%,是陆地上除永冻土之…
绿色生活
驴行天下
考试频道点击排行
  • 没有考试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