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工程为中原经济区助力

作者:王树山    文章来源:河南日报    点击数:2632    更新时间:2010/10/13

    发展生态、绿色、文化旅游经济

  找准助推中原经济区的切入点

  尽管目前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助推中原经济区建设上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必须看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中仍然面临着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一是水源地面源污染还比较严重,治理面源污染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二是水源区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有待提高,以生态文明建设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理念有待加强。三是随着工程建设和征地移民工作进入攻坚阶段,协调难度不断增加,各种单元主体、利益主体的纠集,引发了一系列棘手的难题,使传统的管理模式出现了体制不顺、机制不畅。四是前期的理论研究及政策宣传略显不足,一些同志对移民新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与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系认识不够深刻,阻碍了二者相互联结、相互融合、发展互补。五是目前较普遍认识是,随着主体工程建设结束,工程对河南国民经济的直接拉动作用也将逐渐消失,双方将顺序转入独立不相关的运营模式,从而忽略了工程的潜在价值。因此,进一步充分发挥南水北调工程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助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的支撑和保障作用的任务仍然非常紧迫。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工程建设,就是要抓住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大项目建设的现实机遇,以建设好工程为中心,破解促进河南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面临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力求在工程建设和拉动中原经济区建设、助推河南发展方式转变方面寻求新突破、取得新成效。要把“加快”真正地体现在工程建设实践当中,就必须以建设生态经济、绿色经济、文化旅游经济为切入点,把工程建设成为“清水走廊”、“绿色走廊”、“文化走廊”,既有利于确保一渠清水送京津,也成为促进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有效途径。

  第一,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建设“清水走廊”。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发展循环经济是河南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河南转变粗放发展模式、保护生态环境的必由之路。河南既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又是重要受水区,肩负着水源保护、库区移民迁安和工程建设管理等重任。为了保证“一渠清水向京津”,必须全面规划,统筹安排,建立合理的政策体制机制,通过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认真落实,保护好生态环境,建设好工程,管理好工程,使中线工程真正成为“清水走廊”。作为水源地的南阳、洛阳、三门峡三个省辖市的淅川、西峡、内乡、邓州、栾川、卢氏6个县(市)要积极争取国家设立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形成既保护生态环境,又发展生态经济的双赢模式,为全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做好示范。由此,积极从优化生态环境、强化生态产业、发展循环经济、强化科技支撑、培植生态文化几个方面入手,抓住重点,破解难点,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一要优化生态环境。实施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综合防治,高标准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在水源地大力开展封山育林、荒山造林、退耕还林、小流域治理,防治水土流失。在干渠两侧建立生态控制带,种植生态型防护林,防止点源污染,形成安全的整体生态流。二要做强生态产业。立足保护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及工程沿线的生态环境,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和以生态旅游业为主的服务业,努力形成经济效益较高、社会效益较好、生态效果明显的现代生态型产业体系。三要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积极推广资源节约、替代和循环利用技术,加快企业节能降耗的技术改造,大力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四要强化科技支撑。建立水土保持径流观测站、水土保持面源污染水质监测站、水源涵养林径流小区来提高防治工程效益。同时加强水土流失规律、治理技术及效益,面源污染防治模式及效益等观测研究工作,为保障水源地及工程沿线的生态安全和水质安全提供技术支撑。最后,要培育生态文化。以生态文化引领和支撑生态文明建设。将生态保护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列入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并实行节能减排“一票否决制”,落实行政问责制,对新上项目赋予环保部门“第一审批权”和“一票否决权”。

  第二,积极构建南水北调中线绿色经济带,建设“绿色走廊”。绿色经济是以人为本,以发展为动力,在生态环境容量、资源承载能力范围内,实现自然资源持续利用、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和人们生活质量持续提高、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河南是全国农业第一大省,是国家的粮仓,发展绿色经济有利于走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产为代价发展工业的路子,同时更加有利于充分发挥农业大省这一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但是,由于各种条件的制约和种种历史原因,河南绿色经济的发展并不理想。河南要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大力发展绿色经济。

  南水北调工程作为跨流域、跨区域联系的新载体,将我省水源区和受水区11个省辖市紧密地联结在一起。工程的建设,有利于推动并形成互利互惠、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利益共同体。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在我省境内静态投资约670亿元,在建设期内,中线工程将成为我省“扩内需、保增长、促发展”的重要经济带,建成后的中线工程将极大地缓解我省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为这一带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为此,结合我省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总体框架,构建一条纵贯南北沿输水线路辐射的南水北调中线河南绿色经济带对加快我省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助推中原经济区建设具有独特的战略意义。

  抓住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这个大好机遇,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带,促进我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助推中原经济区建设,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要以移民新村建设为抓手,积极主动地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以产业集聚区为载体,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现代城镇体系和自主创新体系。二要做好“加减法”,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首先做好“加法”,一手“固本”,着力壮大战略支撑产业;一手“育新”,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其次做好“减法”,给控污减排戴上“紧箍咒”,下决心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做大做强县域经济,形成新的城镇增长极。三要以城镇化建设为切入点,统筹“三化”进程。以点带面,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引领、集聚等功能和作用。四要开展体制机制创新,营造经济起飞的制度基础。在增大对水源地与干渠沿线区域开发的财政扶持力度的同时,必须强化经济管理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带动投资环境和企业经营环境的改善,促进水源地与干渠沿线区域整体经济竞争力的提升。最后要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为契机,加快促进工程沿线经济发达地区的人才、资金、市场、科技等优势同工程沿线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资源优势相互联结、相互融合,实现发展互补,形成合力。进一步缩小地区间的差距,促进我省区域经济平衡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助推中原经济区建设。

  第三,积极构建南水北调中线文化旅游产业带,建设“文化走廊”。文化旅游产业是河南实现中原崛起的重要支柱产业,也是河南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朝阳产业,同时也是河南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重点产业。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流经河南境内达731公里,占总长度的58%,纵贯了中原大地的核心区域。在淹没区和总干渠沿线及其附近分布着一系列具有丰富历史文化内涵的大遗址和文物点,既有旧石器时代的化石部地点和古人类遗迹,也有新石器时代的大型聚落,更有数量众多、内涵丰富反映不同文化风格及其交融过程的历史时期的城址、墓葬群、古代建筑和石刻艺术等。可以说,纵贯河南南北的总干渠,在广袤的中原大地形成了一条极为难得的融汇各个文化发展时期和各种文化因素的古代文化廊道。经国家有关部门确认,南水北调工程涉及河南文物点330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其中鹤壁刘庄遗址、荥阳关帝庙遗址、娘娘寨遗址、新郑唐户遗址、胡庄墓地、安阳固岸墓地被评为当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这些遗产是不可再造的珍贵公共资源,它是河南的也是中国的、世界的。另外,这些文化遗产不仅是景观或遗址,而且沉淀着先哲的灵魂,更包含着建筑、音乐、艺术等非物质文化符号系统,它有许多可以传世的故事。因此尽管它是逝去的古老文明,但总可以在我们心中得到活化。河南是这种文化的传承者、守护者,我们将责无旁贷地创造性地开发和经营、保护好这些资源。首先,在陶岔渠首兴建集移民纪念馆、纪念广场、百亩生态纪念林、纪念碑等于一体的南水北调纪念园。把陶岔渠首和纪念广场、九重阁、禹王宫、汤王庙等历史景观串连起来,打造出一条新的渠首生态文化旅游线路。其次,在南水北调穿黄工程南岸荥阳龙山脊上兴建包括穿黄工程仿真区、中国南水北调博物馆等内容的南水北调纪念园。穿黄工程位于我国历史文化和黄河文化的交汇点,同时穿黄工程也是人类历史上最宏大的穿越大江大河的工程,在此兴建一个集观景游览、科普教育等功能于一身的博物馆,把荥阳关帝庙遗址、娘娘寨遗址串连起来一同开发,打造出一个新的文化旅游风景区,有利于充分发挥南水北调穿黄工程其独特的资源价值优势,带动河南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再次,在沙河渡槽北侧结合工程密集地区建立南水北调公园。沙河渡槽横跨沙河、将相河、大郎河三条大河,是南水北调中线规模最大、技术难度最复杂的控制性工程之一,建成后将成为中原大地上的一个新景观。在南水北调公园建设中,注重水景观的营造,把它和东部白龟山水库以及鲁山境内的鲁山大佛、尧山等著名景点串连起来,加强交通连接,构建出一条新的休闲旅游线路。最后,把南水北调中线河南段从南阳经平顶山、许昌、郑州、焦作、新乡到安阳的一个个精品旅游景点,用一条绿色水线像串珠一样串连起来,打造出一条新的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带,同东西走向的沿黄“三点一线”历史文化旅游带结合起来,形成大中原“十字”形黄金旅游架构,将会大大提高河南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这些新的南水北调人造大型水利景观与原有的历史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将使河南的旅游业锦上添花。南水北调工程建成后,将会成为海内外游客新的旅游目的地,为河南走出一条新的文化旅游国际化之路奠定坚实基础。

  总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抓住国家大项目建设的重大机遇,加快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段建设,可以有力推进河南生态经济、绿色经济和文化旅游经济的发展,加快我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可以加重中原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分量。相信在国务院南水北调办的精心指导和河南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各级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省南水北调工程建设一定会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助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发挥重要动力作用,为近亿中原儿女的长远福祉和实现中原崛起的宏伟目标贡献力量。

上一页  [1] [2] 

分享到: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精彩图片
文章评论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请您注意: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环境生态网文章跟帖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您在环境生态网发表的言论,环境生态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发表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文章跟帖管理员反映。

绿色进行时
推荐文章
气候变暖背景下,北极海冰变化机…
近年来,北极增暖速度是全球平均变暖速率的2-4倍,这对北半…
绿色生活
驴行天下
考试频道点击排行
  • 没有考试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