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雷:在保护生态前提下推进跨流域调水工程建设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    点击数:1353    更新时间:2011/3/17

  陈雷称中国水利面临形势将更趋严峻须加快改革

  水利部部长陈雷在最新一期《求是》杂志撰文指出,要在保护生态前提下,抓紧建设一批骨干水源工程和河湖水系连通工程,积极推进一批跨流域、跨区域调水工程建设,大力推进非常规水源利用,全面提高水资源调控水平和城乡供水保证率。

  文章指出,中国水利发展明显滞后,水利保障水平明显偏低,已成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突出制约因素。解决中国日益复杂的水资源问题,推动水利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最关键、最重要、最根本的是要靠政策、靠制度、靠改革。

  文章称,中央1号文件提出了水利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力争通过5年到10年努力,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的局面,到2020年基本建成防洪抗旱减灾体系、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体系、水资源保护和河湖健康保障体系、有利于水利科学发展的制度体系等四大体系。

  陈雷在文章中表示,要紧紧抓住这一重大历史机遇,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在新的起点上奋力推动水利改革发展新跨越,为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提供坚实的水利保障。

  ——全面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到2020年基本完成大型灌区、重点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任务,从根本上扭转农业主要“靠天吃饭”的局面。

  ——突出加强防洪薄弱环节建设。针对近年来严重洪涝灾害暴露出的突出问题,着力加强防洪薄弱环节建设,力争在“十二五”时期基本完成重点中小河流重要河段治理,全面完成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和山洪灾害易发区预警预报系统建设。

  ——大幅提高城乡供水保障能力。在保护生态前提下,抓紧建设一批骨干水源工程和河湖水系连通工程,加快南水北调东中线建设和西线工程前期研究,积极推进一批跨流域、跨区域调水工程建设,加快实施西南五省重点水源工程近期建设规划,尽快建设一批中小型水库、引提水工程,大力推进非常规水源利用,全面提高水资源调控水平和城乡供水保证率。同时,继续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

  ——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大力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大力发展节水型设施农业和旱作农业。建立农业灌溉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制度,加强量水设施建设,改进水费计收手段。完善节水灌溉技术服务体系,积极研发节水灌溉技术和设备。

  ——继续实施大江大河治理。继续推进主要江河河道整治和堤防建设,开工建设一批流域防洪控制性水利枢纽工程,加强城市防洪排涝工程建设,到2020年基本建成重点流域和区域综合防洪减灾体系。

  ——深入开展水生态与环境治理。进一步加强重点区域及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区水土流失防治,开展生态脆弱河流和地区水生态修复,实施农村河道综合整治,大力推进水电新农村电气化县建设,扩大小水电代燃料工程规模,力争到2020年重点区域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水生态环境状况明显改善。

  ——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抓紧划定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全面落实水资源有偿使用、水资源论证、取水许可等管理制度,建立水资源管理责任与考核制度,尽快扭转水资源过度开发、粗放利用、污染严重的局面。

  ——不断创新水利发展体制机制。完善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推进城乡水务一体化。深化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落实中小水利工程管护主体、管理责任和管理经费。以乡镇或小流域为单元,健全基层水利服务机构,强化公益性职能,核定人员编制,经费纳入县级财政预算。积极推进水价改革。

  文章强调,要广泛凝聚全社会治水兴水合力,充分发挥政府在水利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大幅度增加水利投入。综合运用财政和货币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增加水利信贷资金,进一步拓宽水利投融资渠道。强化水利规划对涉水活动的管理和约束作用,全面推进水利综合执法,严厉打击水事违法行为。

分享到: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精彩图片
文章评论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请您注意: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环境生态网文章跟帖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您在环境生态网发表的言论,环境生态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发表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文章跟帖管理员反映。

绿色进行时
推荐文章
气候变暖背景下,北极海冰变化机…
近年来,北极增暖速度是全球平均变暖速率的2-4倍,这对北半…
绿色生活
驴行天下
考试频道点击排行
  • 没有考试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