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阳市“特色水利”构筑区域水资源网盾

作者:杨高峰 魏…    文章来源:河南日报农村版    点击数:1146    更新时间:2011/12/20
  本报通讯员 杨高峰 魏春雯 文/图

  水资源缺乏的沁阳市,经过16年的精心建设,从曾经“水忧”变成“水福”。这便是沁阳市委、市政府打造的沁阳市“特色水利”。16年,水利建设成了沁阳市委、市政府视为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打造出民生水利、和谐水利、平安水利、生态水利,构建成大水利发展格局,水利事业实现了历史性的大发展、大跨越。16年,沁阳市水利建设从劣势变优势,连续16年夺得河南省农业战线最高奖“红旗渠精神杯”,被授予“全国农田水利建设先进县市”等荣誉称号。

  特色

  全民抓水不放松

  1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沁阳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把水利建设作为本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抓在手、不松手。沁阳市专门成立了以市委书记任政委,市长任指挥长,水利、农业、林业、发改委、农业综合开发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水利建设指挥部,加强对此项工作的组织领导。同时,各乡镇也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的领导小组。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确保水利建设任务落实到位。该市实行了市级领导分包乡镇和指挥部成员分包重点水利工程的工作责任制,加强对水利建设和工程管理的指导,及时协调解决工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在每年冬春水利建设的关键时期,由市委督察室和市政府督察室牵头,从水利、农业、财政、林业等部门抽调专人,成立冬春水利建设督导组,强化对水利建设的督导检查。

  该市每年都要召开全市农田水利建设专题会议,进行广泛发动,下发《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意见》,确定年度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同时,通过会议、电视、宣传车、板报等各种形式,加强对水利建设重要性、水利建设先进典型的宣传,在全市干群中树立“发展不息、治水不止”的观念,调动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大兴水利的积极性。市政府与各乡镇、指挥部与各成员单位分别签订目标责任书,将水利建设任务层层分解,确保做到任务明确、责任到人,每年对水利工作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同时,实行奖罚激励、以奖代补,对投入较大的水利工程按比例给予资金补助,激发全市上下大搞水利建设的热情。

  特色

  创先争优勇开拓

  2

  沁阳市位于河南西北部,太行山南麓,总面积623.5平方公里,总人口49.5万人。历史上,该市因水而立,得水而兴,有沁河、蟒河、丹河等大小河流20余条,沟河渠网纵横,水利地位重要。近几年来,该市水利建设坚持以“红旗渠精神杯”竞赛活动为动力,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作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生态环境的根本措施,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和现代治水理念为指导,致力于打造民生水利、和谐水利、平安水利、生态水利,构建大水利服务大发展格局,水利事业实现了历史性的大发展、大跨越。如今,全市共拥有逍遥、八一、校尉营、山王庄、高圪塔5座中小型水库,有万亩以上灌区3处,设计灌溉面积达18万亩;抽水站115处,机电井7616眼;骨干河道堤防68公里;小型水闸63座,全市有效灌溉面积和旱涝保收田面积达42.5万亩和33.8万亩,分别占耕地面积的93%和80%,节水灌溉面积达26万亩,水土保持治理面积达116平方公里,打饮水深井150眼,逍遥、八一、高圪塔、校尉营4座病险水库得到除险加固。农田排涝沟河得到全面治理,基本形成了“拦、蓄、节、引、排、防、补”等较为完善的水利工程体系。水利条件的改善促进了全市经济的发展。该市水利建设连续16年夺得河南省农业战线最高奖“红旗渠精神杯”,被授予“全国农田水利建设先进县市”等荣誉称号。

  特色

  大兴“民生水利”

  3

  沁阳市以建设“民生水利”为突破口,彻底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该市农村饮水工程经历了由饮水解困到饮水安全,再到“村村通”的三步发展过程。

  近年来,该市以国家实施的饮水安全项目为带动,逐年加大投入力度,累计投入资金1.38亿元,彻底解决了全市农民饮用水高氟、苦咸、污染等问题。特别是2010年,为进一步加快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步伐,该市大胆实践,开拓创新,通过“BT”模式筹资5500万元,全力破解农村饮水安全建设资金缺口瓶颈,提前5年在全省108个县(市)率先实现了村村通上自来水的目标。目前,全市有集中供水站150处,其中,超万人的供水站有4处,“农村供水城市化,城乡供水一体化”已具雏形。

  特色

  构建“和谐水利”

  4

  大力开展节水补源工程建设。沁阳市人均水资源量不足全国平均数的1/3,为解决供需矛盾突出难题,该市坚持把节水灌溉作为一项革命性措施来抓,大力构筑农田节水渠系网络。五年来,累计投入节水灌溉专项资金2.2亿元,新修硬化渠道650公里,铺设地埋管道840公里。大规模的节水工程建设,还带动了田间沟河林路的治理,全市旱涝保收面积由26.4万亩增加到33.8万亩,发展节水灌溉面积26万亩。同时,针对地处青峰岭漏斗区的崇义、王曲、王召等乡(镇),实施引水补源工程建设。开挖补水河道100余公里,在沁南贫水区构筑沟沟相通、纵横相连的补水网络,较好地缓解了贫水区水资源紧张的局面。如今,该市水利设施完好率在98%以上,年节水5000多万立方米,基本形成了田成方、林成网、沟相通、路相连、旱能浇、涝能排的农田水利建管新格局。

  特色

  突出“平安水利”

  5

  “平安水利”是沁阳市委、市政府“特色水利”建设的组成部分,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沁阳市旱灾涝灾较为频繁。多年来,沁阳市把治理骨干河道以及田间沟河作为构建防灾减灾体系的重点,逐年加大投入力度。先后投资2200万元,对总长达120公里的西向石河、北截排、景明石河、荣涝河、蚰蜒涝河、卫星河、南渠河等骨干排涝河道进行了清淤整治,对沁北13个行政村的低洼易涝区进行了综合治理。清淤疏浚田间沟河350公里,共改善除涝面积15万亩。2008年以来,该市抓住国家实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的机遇,投资4300余万元,对逍遥、八一、高圪塔、校尉营4座病险水库进行了除险加固,全市水库防洪保障体系得到进一步加强。该市建立和完善了防汛抗旱预案制度,加强了防汛抗旱体系建设和服务组织建设,抗旱水源工程和抗旱设施逐年增加,有效解决了因旱造成的饮水困难和农田灌溉问题。

  特色

  致力“生态水利”

  6

  近几年来,沁阳市以云阳河小流域治理为模式,先后在仙神河、逍遥河、龙门河和丹河沟4个流域开展了大规模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活动,水土保持治理工作开始走上科学规划、规范施工,并逐步转向小流域单元、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的路子,实行工程与生物、治沟与治山、封山与造林相结合,一座山、一条沟、一面坡自上而下的连片治理,取得了群体治理效益,实现了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三大效益统筹兼顾的转变。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16平方公里,发展水保林3800亩、经济林1.5万亩,封山育林20550亩,共建成淤地坝、蓄水池、谷坊等各类水保工程1798座,紫陵万亩水保科技示范园区被命名为“河南省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适时出台水土保持、水资源管理等涉水政府规范性文件,借助被确定为“全省水政监察执法试点县(市)”契机,不断强化依法治水、依法管水的力度,为促进建设民生水利、和谐水利、平安水利、可持续水利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

  特色

  科学规划“五大体系建设”

  7

  沁阳市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以中央、省委一号文件和水利工作会议要求为指针,紧紧抓住国务院出台《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的重大机遇,创新工作思路,谋求科学发展,为实现沁阳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走在中原经济区最前列提供有力的水利支撑和保障。

  “十二五”期间,沁阳市将科学构建水利五大保障体系:一是科学构建防洪抗旱减灾体系。完善了沁河、丹河、蟒河沁阳段及仙神河、安全河等重点河道的治理,完成山王庄等水库除险加固和云阳河小流域坝系、山洪灾害易发区预警预报系统建设,开工建设丹河九渡水库、沁河沁阳城区段生态治理工程、丹河城区供水、沁南人工湖等水源地工程。防洪抗旱减灾体系得到进一步巩固,全面实现“汛能防、旱能浇、涝能排”的高标准水利新格局。二是科学构建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体系。发展循环经济,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形成有利于水资源节约、保护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加快节水技术推广步伐,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水的产生和排放;坚持以用水单位为主体,政府调控、市场引导、公众参与相结合,形成有利于促进可持续经济发展的水资源政策体系和社会氛围。三是科学构建水资源保护和河湖健康体系。基本建成水资源保护和河流健康保障体系,全市供水水源地水质全面达标,重点区域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地下水超采基本遏制,重点河道水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四是科学构建民生水利保障体系。规范农田水利建设,整合新增千亿斤粮食田间工程、中低产田改造工程及土地整理等涉及农田水利的项目资金,充分发挥农田水利工程的规模效益和整体效益。实行水、田、林、路、电综合配套,集中连片,整村整乡推进,打造省级水利示范小区。因地制宜全面推广节水灌溉,以渠道防渗、管道输水、喷灌滴灌等为重点对现有灌溉设施进行技术改造。全市居民自来水普及率、完好率达到100%。五是科学构建水利管理和发展体系。建立政府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足额落实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的资金用于农田水利建设。建立科学规范、灵活高效、运转有序的水利工程良性运行机制。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得到全面落实,水利信息化水平明显提高,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全市水利行业业务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明显增强。

  16年来,沁阳市委、市政府将全市水利建设始终常抓不懈,从点到片,从局部到全市,一个丰水灌溉、抗旱排涝、安全饮水的水资源网络已经形成,现已造福一方。

  沁阳市委书记陈敬如感言: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只有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水利建设,才能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才能使水利建设成为经济发展的加速器。沁阳市“特色水利”正是基于这一点构建的。

  沁阳市委副书记、市长魏新洪感言:

  水利建设的好坏关键在政府,只有抓好这个“生命线”,只有在政府主导下开展全民抓水利,且常抓不懈,舍得投入,才能打下经济发展的良好基础,这是政府的责任,也是使命。
分享到: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精彩图片
文章评论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请您注意: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环境生态网文章跟帖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您在环境生态网发表的言论,环境生态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发表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文章跟帖管理员反映。

绿色进行时
推荐文章
气候变暖背景下,北极海冰变化机…
近年来,北极增暖速度是全球平均变暖速率的2-4倍,这对北半…
绿色生活
驴行天下
考试频道点击排行
  • 没有考试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