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河湖治理尝试水利生态与经济开发一齐抓
太湖,被誉为江南明珠,而东太湖,则是这颗明珠特别耀眼的部位。“上世纪六十年代,这里被围湖种上了水稻,改革开放之后,为了发展多种经营,这里又成了水产养殖场。”苏州市水利局局长戴锦明说,“面前这5.9万亩水面,一度曾渔网密布。经过几十年的过度开发利用,生态系统遭到了重重破坏。再不治理,江南明珠的灵气就没了。”
5年治理建设,东太湖如今重新生机勃发。综合整治工程目前已经完成退垦还湖、堤线调整、行洪供水通道疏浚、生态清淤及修复,拆除了所有围网养殖,安置了1.9万亩的专业渔民养殖,湖体水面扩大了40多平方公里。
湖泊的污染治理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经过五年太湖治理的实践,省水利厅厅长吕振霖认为,湖泊污染是积累性的,其生态灾害是污染物从量变到质变的转折结果。因此,修复湖泊生态,一要减少外源污染,让入湖污染强度小于湖泊的自净消化能力;二要治理内源污染,搞生态清淤,减少湖泊的污染积累;三要增加环境容量,通过退圩(渔)还湖,恢复水面,实现江湖连通,畅引畅排。
基于这样的思路,江苏在全国率先出台湖泊保护条例,实行大规模的退圩(渔)还湖、生态修复,同时在全国率先推进大江大河、中小河流和农村河道的配套治理。
湖泊治理投资巨大,各地纷纷主动探路。
镇江在这方面率先破冰。行船在北部滨水风景区,金山、焦山、北固山景色如画。“这些地方,原来是进不来的沼泽地。我们当时脚穿雨靴,手拿镰刀,割一刀走一步。”镇江水利投资公司总经理李明俊回顾道,对这片1.5万亩废水荒地,镇江进行了大面积的疏浚整治,同时实施合理开发建设。“以水带地、以地生财、以财兴水、以水富民”,按照这样的思路,不但水利投资公司的实力迅速壮大,总资产突破200亿元,荒水废地也脱胎换骨,变成具有特色的文化观光区。
与镇江不同,宿迁采取发债形式募集水利发展资金。2012年9月,宿迁发行了全省首只6000万元水利企业私募债;11月26日,宿迁水务7年期8亿元公司债券又获国家发改委批准发行……
正如吕振霖所说,水既是自然资源、生态要素,同时又是经济资源、生产要素。这就要求我们既要遵循水的自然规律,又要运用市场经济规律,才能更好地发挥现代水利建设中的防洪减灾效益、生态环境效益和经济开发效益。
记者曾两次到过徐州云龙水库,其中一次是4月份,同行者大发感慨,认为风光之绮丽足以让人“错把徐州当杭州”。在云龙水库的治理过程中,通过除险加固库体大坝、退建复绿、退堤扩水,昔日水库变成了美丽的市民公园,这也改变了徐州给人的传统印象,城市有了清秀与灵性。
在徐州,不仅是云龙湖,还有利用废弃矿坑改造的潘安湿地公园,去年开业后,“十一”当天的游客数量超过40万人次。利用更多的废弃矿坑打造湖泊或公园,这项工作目前仍在徐州持续进行着。
东太湖为苏州带来了一座新城,经过治理的白马湖则成了淮安城市的绿肺。洪泽县水利局局长郭明珠说,2010年整治之前的白马湖与过去的东太湖一样,被我们当地人戏称为“白马大沟”。而今天,一个中心城市生态旅游区、文化创意综合体和集聚区、国家级生态湿地保护区等规划正在有序推进,彻底改变了“白马大沟”的形象。
其实,无论是东太湖的开发,还是白马湖的治理,抑或云龙湖改造等,水利带来巨大的生态环境效益和经济发展效益正在日益凸显。以东太湖为例,整理出来的两万多亩土地,建成滨湖新城,将带来上千亿的经济收益,实现了水利效益、资源环境效益、经济开发效益的多赢。
吕振霖说,退圩(渔)还湖,过去规划了几十年,想得到做不到,原因就是涉及到渔民安置、损失补偿等等,投资成本大。而现在这种思路,将湖泊的生态治理与经济发展、城乡建设结合起来,充分运用政府主导和市场机制相结合的力量,既解决了水利难题,又改善了生态环境,更促进了经济发展,极大地调动了地方政府的积极性。2012年,全省预算内水利投资计划仅200多亿元,但是通过市场融资平台,又调动了200多亿元的社会资本,大大加快了全省水利现代化建设的步伐。 (陈锋 吴卿凤 楼锋 陆峰 赵伟莉 吴琼)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精彩图片
文章评论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