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多项技术并用实现年节水近4000万立方米
22日,记者从市自来水集团获悉,因为启用了控压技术和电子眼监控,自来水管网爆裂事故下降,实现年节水近4000万立方米,相当于20个昆明湖的蓄水量。据统计测算,两项技术的运用,使得每年降低了近五成自来水管网爆裂及其他人为的“失水”问题。其中,控压技术可及时远程发现窃水用户,并及时阻止。
缺水现状
地下水位降至25米
从1999年以来,北京进入连续枯水期,地表水资源量衰减59%,地下水资源量衰减37%,入境水量衰减77%。
而同期北京市人口快速增加,二者共同作用导致人均水资源量减少到甚至不足100立方米,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1/20,成为全国人均水资源最少的地区。这种水资源状况甚至不如以干旱著称的中东、北非等地区。另据统计,1980年代以来,北京所依托的流域,21条主要河流全部断流。
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天然来水急剧减少是造成当前本市水资源短缺的主导因素,导致水资源衰减的原因既有自然因素又有人为因素,这是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和水文自然变异共同作用的结果。
“虽然2014年南水北调中线供水10亿立方米对缺水的北京可谓雪中送炭,但是到目前为止,北京只能通过各种途径,挖掘潜能,维持当前的用水局面。”市水务局介绍,目前北京用水的水源来自三个方面:地表水、地下水和外调水。
近几年,地下水下降速度可以用飞速来形容。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对于北京的地质特点来说,地下水埋深在8-10米较为合理,而现在北京的地下水埋深25米。根据测算,地下水位每降低一米,储量减少5亿立方米。1999年,本市地下水位为12米,10余年来下降了13米,水量总共减少60多亿立方米。
节水技术
3措施实现节水降耗
市自来水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一方面做好“开源”工作,实施水厂挖潜改造提升能力工程,使市区日供水能力达到318万立方米;另一方面做好“节流”工作,积极开展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减少了管网漏损,每年节水3300余万立方米,实现了“在少水中增水,在无水中生水”,满足了近300万立方米/日的百年供水史新高的用水需求。
技术人员解释,当前,北京中心城区管网供水压力处于经济运行区域(21-25米)的占8%,超过经济运行区域的占92%,这为实施供水管网压力优化提供了足够的空间。在充分考虑了地形标高、水厂分布及供水能力、管网布局及供水压力等基本因素后,提出了“区域控压,独立计量”的精细化管理总体思路,通过应用压力控制技术和独立计量区(DMA)技术,采取“分区调度、区域控压、小区控压独立计量”三项具体措施,实现“均衡市区管网压力,降漏损、降能耗、增能力”的目的。
据介绍,此项措施初步缓解了市区东部、北部地区供水管网运行压力偏高的状况,实现了中心城区、西南部区域的分区调度,对部分区域实施控压独立计量试点。据统计,通过开展管网压力优化工作,每年节水3300余万立方米(占全年总供水量的3.7%),节电940多万度(占全年总耗电量的3.4%)。
市自来水集团相关负责人透露,未来将形成管网“分区调度”的全覆盖。在现有两个大区分区调度的基础上,结合郭公庄水厂和第十水厂建设,继续推进中心城区供水管网分区调度工作,逐步形成完善的中部、东部、西北部、西南部及北部等五大分区调度区域,实现供水压力经济合理调度运行。
该负责人表示,首先推进35米以上的北五环与北六环间、东北四环与东北五环间等区域压力控制工作;其次逐步试点中心城区四环以内压力35-45米之间的区域压力控制,形成管网区域压力控制的综合管理体系。
在试点的基础上,自来水集团将管网终端用户划分成600余个独立计量区域,计划利用5年时间,完成上述独立计量区域的建设推广工作,形成“小区控压独立计量”的规模效益。
“上述措施完成后,力争实现年节水9000万立方米,节电3000万度。”该负责人说。
延伸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