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治水观察员:清理河道不难 重建河道生态链不易

作者:内详    文章来源:钱江晚报    点击数:1912    更新时间:2014/3/3

    民间治水观察员上周末初访样本河,本报记者全程跟随,记录他们的所见、所思其中,来自嘉兴的肖云峰在增浜河畔说—— 把河道清理干净,不难重建河道生态链,不易

    本报跨年度新闻行动“治水样本河,返清全记录”已经于上周正式启动。这两天,我们推举出的五位民间治水观察员实地探访了这五条有代表性的污染河流。

    通过民间治水观察员的走访和观察,我们可以更为直观地了解到我们身边的河流受污染情况;通过他们的所感所悟,我们也许能够从中了解到治水是何等的迫切。

    这是“治水样本河,返清全记录”的第一次新闻记录,在接下去的时间里,我们将继续和民间治水观察员会同有关部门,密切关注,共同整治,推动脏水臭河旧貌换新颜。

    观察:曾经可以游泳的河,现在鸭子也不愿下水想法:治污容易,重建河道生态链,难啊

    2月28日上午,淅淅沥沥的小雨中,我家乡的这条小河边第一次这么热闹。听说,市里领导要来,嘉兴市“清三河”行动现场会放在增浜河边召开。

    虽然下着雨,我也去了现场,几十名工作人员正冒雨在河里捞垃圾、清淤泥。

    这条河,我再熟悉不过,小时候经常和小伙伴一起游泳捉鱼。变黑发臭也不是一下子的事。

    十几年前沿岸村民就开始养猪,猪粪猪尿有的倒在田里做肥料,有的直接排到了河里;村民也不注意,垃圾随意倒在河滩上;2007年,新07省道一筑,原本流入仁康河的小河被硬生生截流,只通过一根涵管通到外面,时间一长,流通不畅,就成了死水。

    我前几天去看过,河水浑浊发黑,面上都是枯败的水草,河滩上都是白色垃圾,河岸边杂树横生,走近一股臭味,别说以前淘米洗衣了,现在估计连鸭子都不愿意下水玩。

    现场,工作人员把河分成两段治理,其中一段水草和白色垃圾已经捞干净了,水也被抽干了,身穿雨衣的工作人员们正用泥浆泵对河浜进行清淤,用清水冲洗河底;一旁的铲车也在紧张作业,正在修整河岸的边坡。

    其实,要说捞垃圾、清淤泥,村里每年也都干,可为何水就是干净不起来?我脑子里打了很多问号。我觉得,捞垃圾清淤泥,治标不治本,河道的生态链已经被破坏了,怎么重新营建起来才是关键。

    小时候,工业不发达,也没那么多肥料,猪粪和人粪都是宝,都要挑到田里去做肥料用,根本不舍得直排到河里,河里的淤泥也有人去捞来作甘蔗地的肥料;水草、浮萍,都会被村民捞上来,给家里鸡鸭猪羊吃,这样也不会肆意生长。

    后来,化肥多了,猪粪没人要,直排河道了;水体富营养化后,水草也没人愿意捞了,他们就疯长了;原本流动的河水被路截流了,淤泥也没人要了;整个生态链都被破坏了。

    领导介绍说,河沿岸20户养殖户排放的污水污染了河道,这个是一方面原因,我认为,也不全是。河道本来就是亚健康的了,如果是健康的,来一点“病毒”也不会“生病”,猪粪可能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吧。

    我会长期跟踪这条河流,记录她一点一滴的变化。同时,我也会不断观察思考,如何长效保洁、河道怎样恢复她自身的生态平衡等等。

[1] [2] [3]  下一页

分享到: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精彩图片
文章评论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请您注意: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环境生态网文章跟帖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您在环境生态网发表的言论,环境生态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发表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文章跟帖管理员反映。

绿色进行时
推荐文章
森林可持续经营:给陆地碳汇扩容
森林储存的碳占陆地生态系统碳库的40%,是陆地上除永冻土之…
绿色生活
驴行天下
考试频道点击排行
  • 没有考试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