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生物多样性受威胁现状及其原因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国家环保总局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4-4-19

    (1)受威胁现状

  中国人均森林面积只有0.12公顷,为世界平均人均水平的12%;人均森林蓄积量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13%。森林覆盖率低,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森林分布不均匀。近些年来中国森林覆盖率呈增长趋势,但主要是人工林面积的增长,作为生物多样性资源宝库的天然森林仍在减少,并且残存的天然林也多处于退化状态。中国有林地面积、天然林面积在19731976年森林资源清查期间分别为12186hm29817hm219771981年间分别下降为11527hm29308hm2。黑龙江省作为中国的重点原始林区之一,19771981年调查期间天然林面积为1464hm219841988年间降为1396hm2。据估计,全国濒危和受威胁的高等植物物种数约4500种,濒危植物种比例为15%,高于世界平均濒危和受威胁植物的比例10%。中国公布的第一批珍稀濒危植物就有388种,灭绝或濒于灭绝的森林植物有崖柏(Thuja sutchuanensis)、海南梧桐(Firmiana hainanensis)、天目铁木(Ostrya reheriana)、圆籽荷(Apterosperma oblata)、猪血木(Euryodendron excelsum)、缘毛红豆(Ormosia howii)、桂滇桐(Craigia kwangsiensis)、毛叶紫树(Nyssa yunnanensis)、峨嵋拟单性木兰(Parakmeria omeiensis)、百山祖冷杉(Abies beshanzuensis)、台湾穗花杉(Amentotaxus formosana)、柔毛油杉(Ketleeria pubescens)、毛叶坡垒(Hopea mollissima)、爪耳木(Otophora umilocularis)、异形玉叶金花(Mussaenda anomala)、广西青梅(Vatica guangxiensis)、盐桦(Betula halophila)、普陀鹅耳枥(Carpinus putoensis)、藤枣(Fleutharrhene macrocarpa)、华盖木(Manglietiastum sinicum)膝柄木(Bhesa siensis)、粗齿梭楞(Reevesia rotundifolia)、海南海桑(Sonneratia hainanensis)、金佛山兰(Tangtsinia nanchuanica)、无喙兰(Archinecttia gandissarii)、双蕊兰(Diplandrorchis sinica)等,这些植物种现存植株大多不超过10株,而且仅分布于一处。中国约有400种野生动物处于濒危或威胁状态,已经灭绝或在中国境内绝迹的动物有犀牛(Dicerorhinus sumatrensis)、野马(Equus przewalskii)、新疆虎(Panthera tigris lecoqi)、白臀叶猴(Pygathrix nemaeus)、麋鹿(Elaphrus davidianus)等;濒临灭绝的有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e)、台湾云豹(Neofelis nebulosa nybulosa)、东北虎(Panthera tigris altais)、雪豹(Panthera uncia)、长臂猿(Hylobates spp.)、海南坡鹿(Cervus eldi hainanus)、野骆驼(Camelus ferus ferus)、懒猴(Nycticebus coucang)等。很明显,中国目前统计濒危和灭绝的物种绝大多数属于森林中的野生生物种,它们的分布区逐步萎缩,种群数量急剧下降。

  森林物种多样性的衰减同时也反映了遗传多样性的丧失或受严重胁迫。如亚热带地区广泛分布的常绿阔叶林已被大面积砍伐,由杉木和马尾松人工林所取代。这些发展起来的人工林物种急剧减少,破坏了自然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普遍出现地力衰退、生物多样性减小和生产力下降。

    (2)受威胁原因

  a.森林过伐  根据前三次森林资源清查,森林采伐量一直大于生长量。而且呈增长和居高不下的趋势。“五五”清查,森林资源消耗量约2.94亿m3,资源消耗率为3.19%,在第二次到第三次森林资源清查的七八年间,用材林成过熟林资源由384593m3减少到262163m3,共消耗掉13,年平均赤字17066m3,年均净减率4.44%,下降幅度惊人。在第四次森林资源清查时,虽然森林资源消耗下降趋势减缓,但是森林资源超额采伐还时常发生,1993年全国林木消耗量超出年森林采伐限额3400多万m3。由于森林集中过伐,加之更新跟不上采伐,导致一些地区疏林、迹地和荒地扩大。据1978年统计,森林采伐后未更新的面积中有13退化为荒山秃岭。197719815年间,疏林面积增加10%,共达1720hm2,相当于森林面积的14%~15%。

  造成森林过伐的主要原因有:(a)毁林开荒。中国现有的耕地中,由原始森林垦荒转化而来的占13左右。中国热带地区林地向游耕地、农地和热作地转化问题尤为严重,海南岛的土地垦殖率(即农田占全部土地面积的比率)一直随人口的增长而增加。从1985年至1989年间全国被征占的林业用地达27526hm21990年年度统计为7989hm21993年上升为440000hm2(b)樵采。中国目前许多山区,仍以薪柴为唯一的农村生活能源,约占能源结构中的68%~74%,尤其是干旱区的农村生活能源至今仍十分E缺。据统计,中国西部农村生活能源全年短缺659t标准煤,一般一年内缺柴36个月。能源不足使村镇居民加大了樵采的强度、频度,扩大了樵采的范围。(c)乱砍滥伐。以1987年统计为例,乱砍滥伐森林案件7.46万起,造成森林损失9.73hm2,损失林木140.29m3。森林过伐造成对生物多样性的威胁,一是减少了森林群落类型,二是因森林生境的破坏,使动、植物种类随之消失或被迫迁移。

  b.森林火灾 森林火灾破坏作用大,不仅直接烧毁大量的森林物种,而且也影响森林生境,改变区域的气候、土壤以及植被组成和演替。据统计,1990年森林火灾受害面积为12660hm21991年为22200hm2,该年森林火灾次数比1990年增加3.8%,受害森林面积比1990年增加53.9%。但近年来中国森林火灾受害率已呈逐年减少的趋势。建国以来最大的一次森林火灾是1987年大兴安岭北部林区的特大火灾,这场特大森林火灾面积为133hm2,过火林地和疏林地面积114hm2,其中受害面积87hm2。这次火灾使大量的下种母树,中幼林及更新幼树烧毁,造成森林无法天然更新,该区森林覆盖率由76.0%下降到61.5%。森林火灾还改变了林地生态环境,如坡地的干旱化,杜鹃(Rhododendon)等阴湿植物种衰亡,而旱中生性的瓦松(Orostachys)、三七(Sedum)、蒿(Artemesia)类等滋生,低地则沼泽化。岛状冻土层退缩,落叶松八齿小蠹虫(Ips subelongatus)发生,对林下土壤动物的影响也颇大,如个体大的捕食性种类减少,而个体小、腐食性种类增加。

  c.森林病虫害 据统计,中国有各种森林病虫害8000多种,在全国范围内大量发生的约有200余种。60年代后随着森林过伐和大面积人工纯林的不断发展,改变了森林的组成结构和生物种之间相互制约的生态关系,降低了森林自我抗御病虫害的能力,造成森林病虫害发生的规模和频率剧增,对森林的危害影响十分严重。根据19871991年间的统计数字,“八五”期间,全国森林病虫害的发生面积相当于同期森林火灾面积的214倍,直接经济损失50亿元。随着造林绿化的步伐加快,人工林面积迅速增加,森林病虫害也将进入高发期,防治工作形势将更加严峻。

  d.造林方式及人工林品种单一化 从造林方式来看,对保护和提高森林生物多样性最有利的方法是封山育林,其次是飞播造林。中国人工造林保存面积累计已达0.33亿hm2,约占森林面积的14,其发展速度和规模均居世界之首,而对封山育林和飞播造林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人工林产业发展对生物多样性冲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大规模人工造林以破坏蕴藏丰富多样性资源的天然林为代价,使自然连续分布的天然森林被砍伐破坏,或片断地改造成人工林;另一方面是人工林品种单一化,针叶化和结构简单化。

  e.环境污染 主要是酸雨危害。中国酸雨的主要成分是硫氧化物。据1994年统计,二氧化硫年排放量为1825t。酸雨对森林造成的危害在中国十分普遍,涉及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长江以南的华东、中南和华南地区以及秦岭以南的西南地区已普遍发现酸雨;在四川、贵州、广东、广西四省区初步调查,发现已有15000hm2森林枯死,400hm2森林受害,还引起土壤酸化、地力衰退,间接导致林木生长衰退以及抗御病虫害等自然灾害能力减弱,而且使林区水体酸化后影响鱼类生存。

  f.战争 中国历史上战争频繁,几千年间经历了无数次大小战争,造成森林及生物多样性资源的大量消亡。18401949年间,由于多次战争加上对林木资源的掠夺使中国天然植被遭受剧烈破坏,森林资源锐减。当时中国近80%的原始森林被破坏而消失。抗日战争期间(19371945),森林资源遭受日寇严重破坏。仅东北森林就损失6421780m3,全国损失森林蓄积量的10%以上。

  g.栖息地丧失和碎裂化  中国海南岛大片热带雨林被破坏后大部分转变为橡胶林和其他人工林,部分变为山地草坡。结果文鸟(Lonchura spp.)和麻雀(Passer spp.)取代绯胸鹦鹉(Psittacula alexandri)和鹩哥(Gracula religiosa),地栖兽类取代树栖兽类。长臂猿(Hylobates spp.)是典型的树栖灵长类,鼯鼠(Petaurista petaurista)和巨鼠(Ratufa spp.)等也与树木相伴而生,热带森林成片消失后,这些动物种群数量急剧减少以至濒临绝迹。据统计,海南坡鹿在解放初期有2000头,由于大面积的人工橡胶林的种植,到80年代初仅残余76头,黑冠长臂猿(Hylobates concolor)2000头减少到30头左右。

  栖息地碎裂化也直接影响森林野生动物生存。据中国林业部与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在19861988年联合调查,大熊猫栖息地不断缩小,与70年代相比,大熊猫分布区由45个县减少到34个县,栖息地面积减少了1.1km2,且变成不连续分布。栖息地分离、破碎,将大熊猫种群分离切割成24个亚群体,造成大熊猫近亲繁殖,致使遗传狭窄,种群面临直接威胁。

  此外,非法猎捕野生动物、药材和经济作物的过度采集也是森林多样性受威胁的重要原因。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精彩图片
文章评论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请您注意: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环境生态网文章跟帖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您在环境生态网发表的言论,环境生态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发表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文章跟帖管理员反映。

绿色进行时
推荐文章
WCS中国项目部主任解焱:严加防范…
解焱手里拎着外来入侵的美国鳄龟。  三种途径造成外来物种…
绿色生活
驴行天下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