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高寒地区生态系统多样性(2)
(2)高寒草原生态系统
分布于上带的西面,且位于高原腹地。海拔约4500~5000m,气候寒冷干早,具有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特征。年均气温约0~—5℃,极端最低温在—40℃以上;年降水量100~400mm。冬季多大风,天气晴燥,蒸发剧烈,太阳辐射极强。
紫花针茅(Stipa purpurea)是高寒草原中最重要、最具代表性的类型,占据面积大;其次为羽状针茅(S. basiplumosa)、沙生针茅(S. glareosa)、昆仑针茅(S. roborowskyi)和座花针茅(S. subsessiliflora)等;另有青藏苔草(Carex moorcroftii)、藏白蒿(Artemisia younghusbandii)、藏沙蒿(A. wellbyi)及冻原白蒿(A. stracheyi)等。
高寒草原生态系统中的爬行类只有青海沙蜥(Phrynocephalus vlangalii)、西藏沙蜥(P. theobaldi)和高原蝮(Agkistrodon stauchi)等较常见。鸟类的优势物种有细嘴沙百灵(Calandrella acutirostris)、小云雀(Alauda gulgula)、角百灵(Eremophila alpestris)、褐背拟地鸦(Pseudopodoces humilis)、褐翅雪雀(Mongtifringilla adamis)、白腰雪雀(M. tazanowskii)、棕背雪雀(M. blanfordi)、西藏毛腿沙鸡(Syrrhaptes tibetanus)和藏雪鸡(Tetraogallus tibetanus)等,上述鸟类除百灵和云雀外,其余均为青藏高原特有种。哺乳动物方面,喜马拉雅旱獭(Marmota himalayana)、松田鼠(Pitymys leucurus)、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高原兔(Lepus oiostolus)、藏原羚(Procapra piticaudata)、藏羚(Pantholops hodgsoni)和野牦牛等,它们既是高寒草原的代表动物,同时也是青藏高原所特有。
本生态系统是在新生代高原隆起过程中形成的,其生物物种的多样性远不如历史悠久的温带草原,又由于生态条件的严酷,因而物种丰富度也不如高寒灌丛草甸生态系统,这里没有两栖类分布(表5)。
与中国北方温带草原比较起来,高寒草原明显缺乏森林草原、林缘灌丛和灌丛的栖居种类,如蓝马鸡(Crossoptilon auritum)、灰鼯鼠(Petaurista xanthotis)、花鼠(Tamiops spp.)、马鹿(Cervus elaphus)、豹猫(Felis bengalensis)等。
表5 高寒草原生态系统的物种数及其主要代表种类
类群名称 |
科 |
属 |
种 |
代表种类 | |
高等植物 |
种子植物 |
40 |
133 |
>300 |
以紫花针茅、多种针茅、青藏苔草及高原特有的藏沙蒿、藏白蒿及冻原白蒿等为主 |
陆栖脊椎动物 |
爬行类 |
2 |
2 |
3 |
青海沙蜥、西藏沙蜥、高原蝮等高原特有种 |
|
鸟类 |
33 |
79 |
118 |
细嘴沙百灵、小云雀、角百灵、褐背拟地鸦、褐翅雪雀、白腰雪雀、棕背雪雀、西藏毛腿沙鸡等 |
|
哺乳类 |
15 |
28 |
35 |
喜马拉雅旱獭、松田鼠、高原鼠兔、高原兔、藏原羚、藏羚、野耗牛等 |
|
总计 |
90 |
242 |
>456 |
|
延伸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