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立新院士的海洋传奇:忘记背后 努力向前

作者:廖洋 冯文波    文章来源:中国科学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3/12/23
 
 
只有栽下梧桐树,才能引得凤凰来。长期参与并组织实施“筑峰工程”的人事处处长万荣介绍说:“海洋大学推出‘筑峰工程’引进人才计划,其力度在当时的中国高等教育界是空前的,年薪30万元的条件并不多见。”
 
“筑峰工程”给出的条件在当时虽然比较优厚,却鲜有合适人选。就在海大领导层一筹莫展的时候,吴立新出现了,让他们看到了这一工程得以进行下去的希望。
 
2001年秋天,吴立新回国探亲,受青岛海洋大学刘秦玉教授的邀请到校交流访问,并为海大的师生作报告。这次正式访问,不仅为吴立新提供了与中国海洋界接触的机会,也让他看到了海大人为推动国家海洋事业发展而展现出的信心和勇气。此后,吴立新与海大学者交往日益密切,与刘秦玉、田纪伟、罗德海等科学家也成了很好的朋友。
 
适逢学校“筑峰工程”出台,却没合适的人选。刘秦玉教授就鼓励吴立新申请,并希望他有合适的机会再回海大看看。“我与吴老师认识比较早了,1999年我去美国威斯康星大学访问,经海大的另一位‘长江学者’刘征宇教授介绍相识的。他这个人勤奋能干,而且充满了对科研的热情,容易感染别人。当时想这样的人才应该介绍到海大。”回忆起与吴立新教授的相识过程,67岁的刘秦玉教授如是说。
 
当时不到40岁的吴立新申请“筑峰工程”第一层次教授,还是有人持怀疑态度,对他是否能扛起海大物理海洋发展的大旗表示担心。刘秦玉教授说:“虽然有一部分人对吴立新来海大持审慎的态度,但是我也咨询了很多国内外知名海洋专家,像刘征宇、黄瑞新、王春在教授,文圣常、冯士筰院士等,他们觉得这个人的成长经历和科研能力能够胜任‘筑峰工程’岗位。”
 
在刘秦玉教授的斡旋之下,2004年夏天,吴立新带着妻子儿女来到了青岛。此时的海大已更名为中国海洋大学,学校招贤纳士助力国家海洋事业发展的信心比三年前更足了。
 
管华诗校长盛情接待了他,并且十分诚恳地邀请他回来,欢迎他加盟中国海洋大学这个大家庭,一起为祖国的海洋事业发展作贡献,时任海大副校长吴德星教授也真诚邀请他到物理海洋实验室一起工作。吴立新被感动了:“管校长和吴校长真情相邀,‘筑峰工程’优越的条件,海大人干事创业的信心……当时的中国海洋大学如同一艘装在发射架上的火箭,一切都令人感动,我没理由拒绝,应该回来。”
 
吴立新说:“我能迈出这一步,与家庭的支持是分不开的。妻子知道我是一个‘不安于现状的人’,说要回就一起回,不能两地分居,这样我才能安心工作,了无牵挂。于是,2005年夏天,我们双双辞了工作,卖了房,卖了车,给孩子办理了退学手续,来到了海大。”
 
吴立新回国的决定,令他的威斯康星大学的同事感到不解,也表示担心,很多人都担心他回到中国可能会“水土不服”。于是,大家都持观望态度。
 
吴立新是一个敢于挑战、勇于追求的人,既然选择了就不后悔。他要用自己的行动向大家证明,他不但不会“水土不服”,而且会在中国海洋大学这片沃土上收获累累果实。
 
科学研究:
 
“忘记背后,努力向前”
 
初到海大,吴立新对中国海洋大学提供的工作环境无论在“硬件”还是“软件”方面都感到欣慰。做数值模拟用的计算机虽比不上美国的先进,但开展工作已经没有问题;在海大虽然不能像在国外那样有机会接触很多世界顶尖的海洋科学家,但海大聚集了不同涉海方向的中国知名专家学者,在物理海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这一平台上大家可以交流、学习。凭着谦虚好学的处世态度和过硬的学术研究本领,吴立新成功地融入了中国海洋大学,并逐步得到大家的认可。
 
2010年,吴立新被任命为中国海洋大学物理海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让他担任这一职务,说明了海大人对他的充分信任,大家相信他有能力带领大家把实验室的工作做好,把物理海洋学科引向更广阔的发展之路,从而保持住海大的特色和优势。
 
领导物理海洋这样一支队伍,一般人很难胜任,况且其中聚集了中国物理海洋科学的精英人才。既有德高望重的老前辈,也有雄姿英发的青年才俊。吴立新没有被这些所谓的困难吓倒,他有自己领导团队的核心理念,概括起来就是“CORE”。C为“合作”(cooperation),O为“遵守”(obedience),R为“责任”(responsibility),E为“尊敬”(esteem)。作为这一团队的领导核心,他与大家精诚合作、遵守规则、勇担责任、互相尊敬,朝着一个又一个的海洋学术课题发起冲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2007年11月18日,由吴立新作为首席科学家总资助经费达3200万元的“973”计划项目“北太平洋副热带环流变异及其对我国近海动力环境的影响”启动,这也是中国海洋大学承担的第四项“973”计划项目。2009年9月,吴立新带领的物理海洋学创新研究群体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首个物理海洋创新研究群体资助。2012年他领衔的“海洋动力过程与气候”创新团队入选科技部首批重点领域创新团队。2013年2月以吴立新为首席科学家的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西北太平洋海洋多尺度变化过程、机理及可预测性”获得科技部立项,并于同年3月11日正式启动。吴立新由此成为中国海洋大学首位既承担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973”计划),又承担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的科学家。通过这些项目的资助,吴立新和他的团队在海洋动力过程与气候研究领域取得了一批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原创性成果。2011年5月,他和他的团队在国际著名杂志Nature Geoscience上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了在南大洋深层能量传递及混合的最新研究成果。2012年1月,在Nature Climate Change上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了在全球副热带大洋西边界流与气候变化方面的研究成果,该杂志发表专门评论,认为此项工作对于认识气候正在如何发生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分享到: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延伸阅读
    没有相关文章
    精彩图片
    文章评论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请您注意: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环境生态网文章跟帖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您在环境生态网发表的言论,环境生态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发表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文章跟帖管理员反映。

    绿色进行时
    推荐文章
    吴立新院士的海洋传奇:忘记背后…
    本报记者 廖洋 通讯员 冯文波 ■ 喜欢流行音乐,着西装,戴眼…
    绿色生活
    驴行天下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