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 网站首页 | 资讯 | 文章 | 生活 | NGO | 考试 | 下载 | 图库 | 论坛 | 博客 | Eteam | Ieco | 产业 | 留言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文章 >> 生态学 >> 生态学应用 >> 生态经济 >> 文章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对我省发展生态经济的思考[贵州]         ★★★ 【字体:
…保护视力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对我省发展生态经济的思考[贵州]
作者:何慰先 王…    文章来源:《贵州调研》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4-5-12


  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选择一直倍受关注,这既是有史以来人类实践的历史性课题,也是现代社会各个国家及地区群雄竞争、谋取求发展的时代性课题。正确的发展模式是一种活的有机结构体系,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中各种要素的流动、组合形式,对整个经济过程的决策和调控,都将产生重要的导向作用。
  
  一、寻求新的发展之路
  
  实施西部大开发是中华民族岂起和腾飞的重大举措,它不仅对西部地区经济,对中国经济,而且对整个世界经济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西部各省区市要抓住这次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加快发展,很有必要重机关报审视自己的发展战略,寻求新的发展思路。
  这里,首先要解决两个认识问题。一是不能把西部大开发视为扶贫开发。因为扶贫主要解决的是温饱和生存问题,而西部大开发是在温饱已从满整体上解决的情况上加快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缩小其与东部地区的差距,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尽管西部地区现有贫困人口的温问题要在西部大开发中去解决,但这并非西部大开发的主要目的。二是不能把西部大开发简单地等同于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西部地区本来脆弱的生态环境系统长期趋负荷支撑,环境质量下降,自然生态退化严重,影响西部乃至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因此,中央提出要把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作为西部大开发的切入点和根本。就是说,西部地区的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任务十分艰巨,保护得好不好,对西部地区以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至磁重要,但这并不是西部地区在大开发中就是搞生态环境建设。对西部地区来说,经济发展仍是第一位的,严酷的贫困现实使人们产生了异常强烈的发展愿望,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及资源的合理利用相比,在一定时期内经济增长更为迫切。发展才是硬道理。西部地区应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依靠经济发展来解决生态环境建设问题,用发展经济的成果改善生态环境,同时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来促进经济的持续、高效、健康发展。
  西部地区要加快发展,乘势而上,必须打破传统的发展观,寻找新的发展道路,转换经济发展模式。过去象贵州这样的西部资源省份长期采取的是资源开发民向战略,在缓解全国能源、原材料短缺状况的同时,形成了以能源、原材料为主的工业结构。近年来,与东部的差距不仅没有缩小,反而在拉大,问题的实质在于资源开放型产业结构导致产品附加值和比较利益偏低,在经济收入较少的情况下,人们为追求暂时的经济增长付出了沉重的资源和环境代价。环境资源被排除在市场体系之外,加上过度开垦,造成生态环境出现恶化趋势。
  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之间内在的关联性决定了加快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必须同步推进,既不能只抓或先抓经济建设,不注意生态,又不能只注重生态,忽视经济发展。区域经济发展规律表明,影中央委员各个区域经济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自然、历史组成的自生性因素,人力、资源、技术组织的再生性因素,市场等组成的牵动性因素,以及经济体制、经济政策、经济组织因素组成的制动性因素等。由于这些因素的存在和影响,各个区域的经济必须因地制宜,有重点、有差异、有特点地发展,从而使发展模式呈现出多样性。贵州是一个具有独特省性、经济欠发达的西部省份,要加快经济发展,关键在于打破传统的发展观,对省情特征及其发展优势进行再认识,进一步理清加快发展的战略思路,大力发展生态经济。
  
  二、生态经济的特征
  
  生态经济是把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使二者互相促进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在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思想的指导下,按照物质能量多层利用的原理以及经济系统和生态系统整体协调、良性循环的原则,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在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实现经济增长,形成环境优良、资源再生产能力强、经济快速发展的良性循环,实现经济、社会、环境三个效益的高度统一和协调发展。与传统经济相比,生态经济是一种较高级的经济形态,它强调经济建设必须重视生态资本的投入效益,生态环境兴驻是经济活动的载体,更重要的还是生产要素,建设和保护生态环境是从根本上发展生产力,反对先生产后治理或只重视环境保护不重视经济建设;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必须把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作为重要内容和发展的支撑点,制定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计划必须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为目的;强调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兼顾,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建立起由于人类的生产活动使受到威胁和损害的资源与环境基础得到补偿、保护和发展的内在机制,实现可持续发展。
  与可持续发展相比较,生态经济是在特定条件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具体形式。由于各个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在和外在条件千差万别,它们在实现可持续发展中所采取的模式必然有差异,例如工业发达地区和以农业为主的地区、在平原地区和山区、在资源富集地区和资源贫乏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是明显不同的。可以说,可持续发展是从普遍意义上来说的,而发展生态经济是从具体条件和发展模式上来说的。
  生态经济的核心是在生产过程中,使资源要素、环境要素和各种生产要素在先进技术的作用下实现优化配置,产生高附加值,获得高回报率。因此,发展生态经济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把资源、环境和经济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整体进行综合考虑,保持并不断增强经济发展的后劲,实现可持续发展。
  生态经济是经济不断发展与资源环境容量有限这一矛盾的必然产物。发展生态经济,是人类对现代经济的一种理性认识。长期以来,人们在推进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问题上进行了大量的科学研究和卓越有成效的实际工作,特别是90年代以来,针对重大生态环境问题,不少专家提出应以生态工程为先导,组织一批国家级和区域级的重大生态工程攻关示范项目,以提高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的关联度,并从理论上提出了农业生态经济工业生态经济、旅游生态经济、城市生态经济、工业生态经济、旅游生态经济、城市生态经济、交通生态经济,以及从人们居住环境上提出了生态农家等概念。这一系列概念的提出,实际上已经初步建立起了生态经济的发展框架。1999年召开的“流域经济管理国际研讨会”认为,发展生态经济“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明智之举”,是对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思路的一次推进和深化。
  
  三、贵州发展生态经济的条件分析
  
  贵州具有发展生态经济的天然优越条件。贵州是世界上岩溶发育最典型的地区之一,喀斯特区域面积为10.91万平方公里,占本省国土面积的61.9%,高居全国之首,比居第二位的广高24个百分点,比“喀斯特王国”前南斯拉夫高29个百分点,贵州是中国“喀斯特省”。喀斯特具有山地明显,高原、峡谷地貌突出,岩溶发育典型,分布广泛,土层薄、坡度大等地理特征,具有环境容量低,生态环境变异敏感度高,极易产生水土流失和石漠化,灾变承受阈值弹性小,易污染、难治理,易发生自然灾害,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异值性出现区,生物资源相对丰富等生态特征。这种独特的自然和生态条件决定了我省必须走生态经济之路。
贵州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全省水能蕴藏量1874.5万千瓦,煤炭资源保有储量524亿吨,已发现矿产110多种,其中21种列全国1-3位,有野生植物4000多种、野生动物1000多种,还有4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0多个国家级和省级旅游风景名胜区,是能源、矿产、生态工业、生态旅游业的理想场院所,丰富而具潜力的生物资源开发后容易形成系统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贵州省位于长江和珠江上游,生态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长江、珠江的生态环境。长期以来,由于人口急剧膨胀,导致人地矛盾突出,加之传统发展观的影响,资源严重破坏,水土流失和石漠化呈不断扩大之势均力敌,绿色屏障衰退,喀斯特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凸现。1998年,全省水土流失面积占全省土地面积的50.2%,比全国高12个百分点,比50年代提高了36个百分点;石漠化面积已占全省的12.84%,并且每年以1公顷的速度发展。全省每年流失的1.4亿吨泥沙,其有1.1亿吨直接进入长江。从全国大局出发,全面整治和建设长江、珠江流域生态环境势在必行,国家已将长江上游的乌江和赤水河流域列为生态建设的重点区域,这为我省发展生态经济奠定了基础和提供了可能。
  贵州是全国唯一没有平源支撑的山区农业省份,环境类型多,山、水之间密切关联,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相对独立的生态系统,十分适合和有利于发展生态经济,贵州地处西南东部,是东、中部连接西部的过渡带和结合部,又是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的分水岭,发展生态经济具有极大的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
  国家和贵州省对生态和经济的有机融合十分重视。中央和国家领导人在视察西部和贵州时多次强调林加大生态建设,发展生态农业。贵州省委、省政府多次强调要建设生态农业,建设生态农业示范区,壮大绿色产业。国家将西部地区的生态建设作为西部大开发的根本和切入点,并要求逐步将25度以上的坡耕地退耕还林还草。贵州此类坡耕地多达1300多万亩,退耕还林涉及面广,任务艰巨,这势必对农村经济结构和地方经济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并为发展生态经济提供了新的机遇。
  此外,我省为发展生态经济作了大量、扎实的基础工作,积累了不少成功经验。各个地区因地制宜,开展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坡改梯、发展庭院经济等,已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和接受。毕节扶贫——生态开发试验区、普定生态重建试点县等坚持生态重建与发展区域经济、与社会生产要素重组相结合,通过产业化,实现生态重建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对接,取得了明显成效。贵州的绿色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并成为投资热点,天然、优质、安全、无污染的绿色产品畅销省内外及国外市场。一批生态博物馆已经和将要建立起来。这些说明,发展生态经济已具备了一定的基础。
  总之,发展生态经济是贵州省情的必然要求。独特的地质地貌和区位、良好的生态基础、丰富的自然资源、湿润的立体气候等,加上千载难逢的开发机遇和广阔的市场空间,使贵州具有发展生态经济的天然优越条件,依托这些优势来承载生态经济的发展,其前景是十分可观的。
四、贵州发展生态经济的意义
  第一,有利于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构建贵州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总体点略。贵州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上,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经济结构调整、科技教育、改革开放和扶贫开发等方面确定了六个工作重点,需要认真加以解决的是如何增强这些重点的内在“关联度”,在它们之间形成一条主线。我们认为,发展生态经济是比较好的选择,它可以把这些重点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组合拳”提高联动效益。
  第二,有利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贵州特色经济的发展。生态涉及的产业范围十分广泛,尤其是在绿色产业、环保产业、节能产业、保健产业、旅游业以及高科技产业等新兴的开发与发展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产业导向和促进作用。它在培育和加快形成一大批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同时,又有有效地抑制那些质量差、效益低、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产业的发展,从而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换代。从贵州的地质构造、资源优势等方面看,贵州经济的特色主要体现在“生态经济”方面。只要从省情出发,运用生态经济理论,把生态建设、环境改善与经济发展、资源培植有机地结合起来,并按照生态经济模式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就能打破常规,实行产业重组,就能尽快跳出原有的资源开发导向型发展模式,加速培养和形成新兴产业群,推进产业结构高度化,最大限度地挖掘潜力,把资源优势、环境优势真正转化为经济优势,扩大产业运动空间,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培育新的支柱产业,加快发展特色经济。
  第三,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对内对外开放。随着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和受到广泛重视,绿色产品、生态工程在国内外市场上具有十分明显的竞争优势,并在为人们的投资热点。发展生态经济,可以运用“保护环境”这一人类共同语言,加强与兄弟省区市以至世界各国的合资合作,把我省的对内对外开放进一步推向广度和深度。
  第四,有利于加快扶贫攻坚的进程。贵州及滇、川、渝、湘、鄂与其接壤的地区是岩溶高原丘陵环境危急贫困区,这里不仅贫困人口多,而且岩溶化程度高,山多地少、耕地零散,土层瘠薄,生态破坏严重,石漠化威胁大,生态环境处于危急状态,是中国环境最恶劣的贫困区域。发展生态经济,把退耕还林还草与增加农民收入结合起来,既可以促进生态建设,保护环境,又能够产生相应的经济效益,促进贫困农户脱贫致富。
  第五,有利于启动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发展生态经济可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围绕和态经济的发展,可以规划、投资建设一批基础性项目和大型农产品、生物产品特色生态资源产品开发、加工、环保项目,吸引外资和国内外投资者。
  
  五、发展生态经济应着力解决的几个问题
  
  1、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实现发展思路从资源开发导向向市场开拓导向的战略性转变,把发展生态经济作为贵州21世纪战略,打出发展生态经济这一旗帜,明确发展目标,确立“立足生态,着眼经济,全面建设,综合开发”的发展思路,实现资源开发与资源培植相结合,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相结合,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创立生态经济的发展模式。
  2、发展生态经济要与我省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各项工作结合。一是在尽量少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高标准、高起点、大力度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设绿色通道,发展生态交通,为生态经济发展提供支撑和依托,使生态经济与基础设施建设相互促进。二是围绕经济发展建生态,围绕优势资源、优势产业和优势产品兴生态,切实做到生态建设为经济发展服务,经济发展推进生态建设。三是以发展生态经济为契机,对经济结构进行大力度调整,重点发展具有特色的生态农业和环保产业,发展以绿色产品、有机食品为主的生态工业,发展以生态旅游为主的旅游业,发展林业生态经济等。四是加快培养生态经济人才,加强对生态经济技术的应用研究,依靠科技发展生态经济。五是把扶贫开发与生态建设和发展生态经济紧密联系起来,引导农民因地制宜,围绕生态经济开发项目,走生态脱贫之路。六是按生态经济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加大改革开放步伐,建设适应生态经济发展的宏观、微观、城市、农村生态经济管理体制;利用发展生态经济进一步吸引和利用外资,扩大开放,同时通过进一步扩大开放,促进生态经济发展。
  3、在对发展生态经济作进一步调查论证的基础上,确立“生态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把生态经济发展规划纳入全省“十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并争取列入国家“十五”计划和西部大开发规划。同时,在总体框架下,建立各产业、各部门的发展规划。
  4、构建生态经济的基本框架。生态经济是一种不同于传统经济的新的发展模式,必须按其要求构建新的发展体系。在产业上,建立由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和交通等构成的,以生态农业为基础的生态经济体系。在区域上,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合理规划和发展一批林业生态经济区、农牧综合生态经济区、绿色资源综合开发区、旅游生记经济区、丘陵带复合生态经济区等,并建设生态城市群。从整体协调发展看,经济发展离不开社会文化与之相适应,发展生态经济,还应大力开发我省丰富而独特的民族和历史文化资源,建设人文生态,提高人口素质,控制人口数量,从而,将自然生态与人文生态、经济生态和社会生态优化组合,提高环境承载力和市场适应性,建设高效益、现代化的生态经济系统。
  5、在近期,应通过科学选点论证,加快建设一批生态经济示范区和生态旅游示范区,积极配合有关方面和加快建立一批生态博物馆,各县(市区)建立若干生态农业园艺村,建立一批生态经济城市和生态经济县,设立生态产业开发区。同时调动各级地方政府的积极性,抓好以农户为细胞、以小流域为基础单元、以县域经济为主体的生态经济小区建设,以求在发展生态经济上取得重点突破。
  6、着手研究制定适合生态经济发展的开发政策、产业政策和招商引资政策。结合西部大开发战略,尽快遴选出一批与生态经济建设配套的基础设施项目,生态环境建设项目和经济开发项目,建立和完善生态经济项目库,开展招商引资,吸引人才,实现以项目为基础,开发新兴产业,培养支柱产业。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生态经济学介绍
    延安:生态经济双赢战略大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京文:建设
    上海闵行发展生态经济之路:让
    发展生态经济型产业 构建林业
    用生态经济观念构建“和谐湖
    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生态经济规
    和谐社会呼唤生态经济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山
    生态经济政策体系构建浅议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