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文章 >> 生态学 >> 生态学应用 >> 生态经济 >> 文章正文 | ![]() ![]() |
|
|||||
| |||||
“人文秦淮” 助推南京秦淮河发展动力资源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龙虎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12-15 | |||||
秦淮河碧波荡漾,画舫悠悠,游客一边欣赏沿河两岸的秀美风光,一边领略六朝古都文化的底蕴……“十五”期间,秦淮区依托夫子庙、秦淮河优势,以旅游商贸的发展带动了全区整体实力的提升。秦淮区委书记徐路告诉记者,“十五”期间,是秦淮历史上发展速度最快、区域面貌变化最大、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之一。特别是去年12月区第九次党代会以来,全区围绕“发展秦淮,富裕秦淮,人文秦淮”的方向,一心一意谋发展,保持了经济社会既快又好的发展势头。2005年地区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分别是“九五”末的 2.16倍和3.89倍;“十五”期间实际利用外资比“九五”增长了4.23倍,人文秦淮特色品牌已经打响。 “独特的文化旅游资源是其他城区难以复制的财富,未来5年,我们将继续擦亮‘人文秦淮’名片,不断注入现代元素,以此为发展的动力源,推动整个秦淮的经济发展,让老百姓过上富裕安康的生活。”徐路如是说。 夫子庙秦淮风光带平均每月接待6万余名游客 “太美了!简直就是人间天堂”——这是游客在畅游秦淮河后发出的由衷感慨。 自东晋以来的很长时间内,夫子庙秦淮河畔都是商贾云集、繁荣昌盛的城市文化、经济中心,历史人文景观比比皆是,十运会前,秦淮区用1.8亿元对内秦淮河两岸实施动迁,后又用1.2亿元资金实施美化、亮化、文化、绿化四大工程,串起了两岸新增的39个景点。 据介绍,近年来,秦淮区以秦淮河为纽带,串联沿河景点,形成水陆并举的游览线,大成殿、桃叶渡、乌衣巷、李香君故居……如今,水上游览线把这些散落的珍珠串在一起,游人可以一票游遍赏尽,目前,水上游览部门已经投放了23只画舫,现在平均每个月要接待6万余名游客。 大明路汽车文化成为吸引汽车业界的“强磁场” 在南京城东南一隅,长5.6公里的大明路汽车街云集了200多家与汽车相关的商户企业。漂亮的汽车4S店、整齐的快修市场一字排开。大明路是秦淮区主打的一张特色文化牌。“买汽车,到大明路”,从2001年9月,“松花江”微型汽车作为“第一客商”进驻大明路到今天,大明路已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甚至世界各地的知名车商来此。大明路汽车街经过几年精心打造,如今已形成拥有270多家汽车专卖店及配件、快修、保养、驾校、金融保险、广告服务及一条长达10公里专用试车道等相关的汽车产业链,由于文化氛围的营造,大明路已成为吸引汽车业界的“强磁场”。 根据“十一五”规划,大明路将以汽车销售为龙头,完善汽车服务产业链,重点发展4S店专卖和汽配市场,实现保时捷、凯迪拉克、丰田专卖店开业。同时,通过实施景观改造和文化提升工程,对汽车街进行整体形象设计,推广统一标志,培育汽车文化广场、汽车博物馆、汽车餐馆、汽车科技博览长廊等汽车文化产业,强化大明路汽车街整体文化形象概念。 秦淮河“桨声灯影”明年再向西延伸 未来5年,秦淮区将按照古韵新貌交融的文化旅游区、产业集聚发展的特色创业区、人居环境宜人的生活居住区、城市功能鲜明的形象展示区的发展定位,重点打造夫子庙旅游商贸区、大明路国际汽车街区、红花产业集中区和十里秦淮文化旅游产业带、外秦淮河生态旅游观光带、纬七路综合经济带,形成“三区三带”产业布局,以夫子庙为核心的十里秦淮文化旅游产业带则是其中的亮点。 近日,“人文秦淮”发展论坛传出信息,“文化已从经济的边缘走进经济的中心,没有文化的旅游是乏味的,没有文化的建筑是呆板的,没有文化的经济是缺乏竞争力的。建设人文秦淮,要深入挖掘、有效利用文化遗产,提高景观的品位,增强其吸引力,给人文景观注入现代活跃元素,使人文资源优势转化为人文产业优势。在人文秦淮上大做文章,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尽快形成人文秦淮的特色,提高秦淮的整体竞争力”——成为“十一五”打造人文秦淮的具体框架。 区长冯亚军告诉记者,明年开始,“桨声灯影”将再向西延长,争取通过一段时期的努力,让“十里秦淮”名副其实。据规划,后5华里,将从中华门城堡延续到西水关段。其中,中华门城堡至新桥段,将以“市井风情”为主题,表现传统民居风貌,通过修缮门西较完整的传统民居、河厅河房,形成一片完整的传统民居风貌展示区;从新桥至西水关段,以“昔韵今颜”为主题,通过恢复部分文化遗址,形成古韵特色与现代气息交相呼应的秦淮风情展示区。根据门东地区老城改造计划,明年将结合沈万三故居、朱雀桥等文化景点,在夫子庙与中华门城堡之间规划建设“南门老街”,恢复芥子园等景点,在膺福街段规划建设集休闲、娱乐、购物为一体的历史文化商业街区,全力打造“南门老街”这一代表古都南京的历史文化街区,充分展示秦淮老字号的风韵,使十里秦淮风光带连线成带。 “发挥秦淮河水上旅游黄金线路的旅游经济效益,使旅游产业成为秦淮真正的支柱产业。”据介绍,明年将启动白鹭洲公园改造,打通秦淮河与公园水路连接,引进大型旅游休闲配套项目,融入内秦淮河旅游产业带。到时,游客可从内秦淮河乘船进入白鹭洲公园,享受到别有风味的文化大餐。同时,推动区域内旅游资源强强联合,形成独具特色的旅游产品;提高旅游服务质量,推动人文秦淮产品的综合开发,以实现旅游业的规模经济效应,为人文秦淮的品牌注入新的内涵。 |
|||||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 |
![]() |
![]() |
江苏南京:从“绿化中心”到 青藏铁路环保 人文精神的体现 郭耕:南京人挺幸福的 南京环保NGO走向前台 |
![]() |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
![]()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4-2005 中国环境生态网 本站域名 http://www.eedu.org.cn 粤ICP备05001066号 穗监备:4401990805086号 本站申明 本站所有资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