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文章 >> 环保热点 >> 生态示范区 >> 文章正文 | ![]() ![]() |
|
|||||
| |||||
江苏南京:从“绿化中心”到“绿色中心” | |||||
作者:周跃敏等 文章来源:新华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8-20 | |||||
老苏曾经是采石场场长,脚下的劳山被他挖掉了四分之一。老苏说:“当场长时,对山没感情,心里想的是多采一吨石头,就为职工多赚几块钱。现在多栽一棵树,就是减轻一份当年对大山欠下的债。等这山全绿了,这债才算清了。”2003年,他把家搬上山。每天早上六点,准时上山看看树,就像看望自己的老朋友。 从苏锡培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普通南京人对山和树的情感变迁,更感受到南京这座城市对生态环境的全新领悟:人是生态环境的“主体”,但并不是为所欲为的“主人”。人与自然,和为贵! 一字之改,一串新理念跃然而出 南京“五个中心”的城市发展战略,从提出到最后定版,只改了一个字。 参与调研的专家反复考量后建议,将“东部城市绿化中心”改成“东部城市绿色中心”。他们认为,1800多年前东吴就开始有组织地绿化南京,今天应该给自己定更高的目标。与森林覆盖率、人均绿地面积等“绿化”指标相比,“绿色”是一个更值得南京人孜孜以求的宏伟目标。 从“绿化”到“绿色”,“绿”,已不单单是颜色。“绿色”中,“四个优先”、“和谐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发展取向跃然而出。生态城市建设、循环经济、人居环境改善,成了“绿色中心”建设的核心内容。 这一个字的修改,改出一串发展新理念,让省委领导大为赞赏。记者在南京采访,发现“东部城市绿色中心”以外的其他“四个中心”建设,“资源”、“环境”、“生态”都是中心词,其中蕴涵的“绿色发展”的理念在南京各项建设中已有端倪。 南京“绿色发展”的理念,追求经济建设对生态“零破坏”的理想。宁淮高速公路老山隧道的建设是这个新理念的“注脚”。 8月6日,记者来到仍在建设中的老山隧道。宁淮高速延伸到老山前,没有“炸山开路”,而是“钻山洞”为生态让路。进入老山二号隧道右线,看到的是长300多米与老山融为一体的“傍山棚洞”。“傍山棚洞”一侧与山体相傍,另一侧以弧形柱支撑,顶部覆盖老山“原土”,山体植被顺势而下。“傍山棚洞”和“前置式洞口”的工法,创下“沿山不开山”的奇迹,路边5800多棵树、30000多株原生灌木毫发无损。 老山隧道被誉为中国第一条原生态高速公路隧道。老山隧道,彰显出南京人对自然生态带着敬畏的呵护。 “垃圾从我们这里走向零” 8月9日,早上八点多,南京浦口一条偏僻的公路,满载的垃圾车一辆辆向前驶去。记者跟着垃圾车七拐八拐,来到了目的地——江苏烽生源垃圾制炭有限公司。 厂区里一行标语特别醒目:“垃圾从我们这里走向零”。 垃圾车开进厂区,倒车、卸载,轰然一声,垃圾倒进了垃圾池。巨大的“铁爪”抓起垃圾,直接送上生产线,分拣、高压、高温处理,垃圾变成了一截截炭棒。工人拿起一截“炭”,送到记者鼻子前:“这些炭棒热值4000大卡,比木柴强。你闻闻,一点味道都没有!”公司总经理彭立军说,生产线每天要“吃掉”几百吨垃圾。工厂对面是露天垃圾场,去年是上千头“垃圾猪”的天下,现在“垃圾猪”一只也没了。 垃圾居然能制炭,公司开工两个月,名气传遍半个中国,哈尔滨、顺德、萧山、重庆的官员接踵而至。公司一周日程表上,记者看到一长串要来考察的城市:扬州、镇江、宿迁、合肥、马鞍山……在彭立军的脑子里,有着这样的“蓝图”:用垃圾炭烧蒸汽,建垃圾炭发电厂,彻底消灭“垃圾山”……
|
|||||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 |
![]() |
![]() |
绿化中的轻重失衡与错位 “微型学校”绘就绿化蓝图 江苏省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条例 保水剂及其在岩石边坡生态恢 “人文秦淮” 助推南京秦淮河 绿化何必种草皮 郭耕:南京人挺幸福的 江苏:循环经济在四个层面展 南京环保NGO走向前台 绿化的典范——澳大利亚新西 |
![]() |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
![]()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4-2005 中国环境生态网 本站域名 http://www.eedu.org.cn 粤ICP备05001066号 穗监备:4401990805086号 本站申明 本站所有资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