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 网站首页 | 资讯 | 文章 | 生活 | NGO | 考试 | 下载 | 图库 | 论坛 | 博客 | Eteam | Ieco | 产业 | 留言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文章 >> 环保宣教 >> 绿色力量 >> 文章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南京环保NGO走向前台         ★★★ 【字体:
…保护视力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南京环保NGO走向前台
作者:高学军    文章来源:江南时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4-21

 

  从3月25日早上开始,被称为中国第一个民间公益环保奖的“SEE生态奖”正式进入评选程序。首轮评选是公众网上投票,在全部130个参选项目中,有四个项目来自南京,“南京紫金山生态保护”项目是其中之一。

  另外三个来自南京的项目分别是“幕府山生态保护项目”、“南京大学生社区绿化服务项目”和“绿石环境教育”。与以往的零星见诸报端相比,可以说,这次参与角逐全国性的奖项,是南京的环保NGO(NGO是英文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的缩写,意为“非政府组织”)首次走向前台,向全国的同行展示自己。

  无论你相信与否,环保NGO正在悄悄地影响着你我的生活,虽然这也许只是个极其细微的改变。

  城市森林里的守望者

  南京紫金山一带的森林,似乎只有在童话里才会存在。如果你骑马走出一座叫作“南京”的城堡,不一会儿就可以来到密林深处,在厚厚的落叶下面,栎树的种子在悄悄发芽,雉鸡和野兔在林间小溪边饮水。

  这片森林的魅力使一些人如痴如狂。

  3月27日是一个星期天,紫金山环保志愿大队的刘光华和王少明像往常一样来到紫金山东麓的一处山林转悠。

  早上,他们遇到了两个挖中药材的妇女,她们在挖一种叫作“天葵子”的药材,这是一种叫作“紫背天葵”的多年生宿根植物的块根。刘光华和王少明拿出环保志愿大队的胸牌,连哄带吓,把她们赶走了。

  不料到了下午要回家的时候,他们再次遇上了这两个妇女,她们的蛇皮袋子里已经有十几斤的“天葵子”了。这表示,又有一大片植被被无情地破坏了。

  从去年春天开始,有安徽来的中药材收购商在紫金山下收购中药材,在一片紫背天葵比较集中的山上,大片的植被被破坏。挖药材的妇女说:“都挖疯了。”

  从去年开始,刘光华就向中山陵园管理局反映这一情况,但收药和挖药的行为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遏制。

  近3年来,刘光华等志愿者们每周都要上山2到3次,除了义务巡山、密切注意和调查紫金山生态现状及被破坏程度之外,还多次组织过捡垃圾活动,宣传环境保护。

  紫金山生态环保志愿大队目前有队员26人。他们全部来自民间。成员中有医生、教师、退休工人、学生、自由职业者、私营业主等。目前该大队还没有注册,但已经具备了环保NGO的雏形。

  投票“留一个给紫金山”

  把“紫金山生态保护项目”放在所有130个参选项目里面来看,似乎不是特别显眼。

  李群告诉《江南时报》的记者说:“前两天我让一个在外资企业工作的白领朋友上网投票,结果她说,她要投那些生态环境非常恶劣的西部地区,紫金山则不予考虑。我告诉她,你选9个西部项目,留一个给紫金山就行了。”

  李群认为,现在人们一提起环境和生态保护,往往总是先想到西部的沙漠化,以及那些大江大河,实际上,城市有城市的问题,农村有农村的问题,都需要人们关注。

  李群是“南京紫金山生态保护”项目的联系人。她说,南京紫金山森林是世界上少见的城市里的大森林,在这么大一个城市的包围中,能够保留这么一片具有原生态的森林,非常具有典型意义。

  志愿者王少明说,南京人有点身在福中不知福的感觉,前几年很少有人爬山,后来由于宣传的关系,加上闲散人员越来越多,爬山的人慢慢多起来,现在每天都有数万人在爬山。但是人们只知道爬山的好处,对于生态保护的意义却不是很了解。

  不过,王少明说,游人乱丢垃圾的问题比较容易解决,但是管理部门的决策影响则是长期性的。

  园林管理处每年进行的清理杂树的工作,已经对紫金山的生物多样性产生了影响。一个值得注意的变化是,紫金山上的一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中华虎凤蝶”正日渐减少,现在每年只能发现几只。

  志愿者们分析说,为了保持紫金山常年见绿,近年来,管理部门每年冬天都要清理山上的杂树,种植香樟、大叶女贞等常绿阔叶树种作为替代,这给杜蘅之类的植被带来灭顶之灾。清理、种植,山上挖了许多大大小小的坑,也挖断了杜蘅的根系,扼杀了来年春天的生机。而幸存下来的杜蘅在常绿林中一直晒不着阳光,也无法生长。

  而杜蘅正是“中华虎凤蝶”赖以生存的主要植物。

  环保NGO:尴尬与希望

  “我们在做环保的过程中感觉到,只要牵涉到权力部门的,往往都很难达到圆满结果。”刘光华说,“那些破坏环境的单位往往不把NGO放在眼里,而能管他们的部门往往又不主动。”

  为了紫金山风景区内一些单位乱倒垃圾的事,刘光华给这些单位写过信,但根本没有用,后来找到中山陵园管理局,而且还是凭着私人的面子,管理部门才出面与这些单位交涉。

  “而实际上这些单位与管理部门都签订有环境保护协议的。”刘光华说。

  3年前,《南方周末》的一篇报道里曾经把中国的NGO定位为“婴儿期”。3年以后,NGO的重要性日益显现,但在政府面前,NGO的地位仍然十分尴尬。

  “有些项目本身就是政府行为,我们出于保护环境的目的去阻止,必然会被政府看成对立面。”刘光华说。

  刘光华认为,政府应该与NGO合作起来,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讲,NGO与环保部门的目标是一致的,在环保部门跑不到、看不到的地方,NGO可以作为一个重要的补充;另外,对于NGO的法律地位,政府应该考虑尽快使其合法化,环保志愿大队至今仍未得到批准,因此还是“黑户”,这不利于开展活动。

  政府与NGO合作的必要性实际上早已显现出来。在探寻今年初的“环评风暴”的源头的时候,人们把2004年2月怒江建坝方案被暂时搁置作为环保总局雄起之地,而环保NGO在其中也发挥了相当的作用。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毫不讳言NGO作为同盟军的作用。他认为,建设项目数量庞大,仅靠政府去监管显然力不从心,所以,要通过环评和“三同时”制度建立一个平台,作为联系和团结媒体、学者、人大、政协、NGO、民众等同盟军的手段,发挥同盟军的作用。

  记者了解到,南京政府部门与环保NGO合作的事例少之又少。不过刘光华说,政府与NGO进行合作,是今后的一个趋势。

  值得一提的是,南京的环保NGO之间早就建立起了同盟关系,进行了广泛的合作。比如在紫金山的生态保护项目上,以环保志愿大队为主导,但涉及到大型活动时,一些高校的绿协成员也会积极参与。

  南京能拿到奖项吗?

  在这次奖金总额50万的评选中,南京能拿到一个奖项吗?这似乎根本不是一个“问题”。
  从一开始,SEE生态奖就表现出一种从容和不计功利的优雅姿态。

  本次生态奖的发起单位阿拉善SEE生态协会的副秘书长、环保专家邓仪接受《江南时报》采访时表示,在策划这个活动时充分考虑了我们国家的国情和文化背景,因此最主要的目标在于展示、交流和教育。

  值得注意的是,投票进行了几天,一些影响很大的项目始终没有表现出脱颖而出的趋势。但也许主办方对此早有准备。

  第一轮网上投票将圈定60名能够进入第二轮评选的项目。可以说,主办方给了网民很大的决定权。第二轮和第三轮评选则主要由专家来进行。

  如果看一下阿拉善SEE生态协会的会员名单,你就会感觉到这个机构的野心。首创的刘晓光、万科的王石、新浪的汪延、搜狐的张朝阳,以及戴志康、高文宁、韩家寰、焦家良、李谋伟、柳传志、宋军、王青海、张树新、张醒生、冯仑、史玉柱,80位在中国商界颇为活跃的企业明星和时代富豪作为此项活动的物质和思想后盾,没有人会怀疑,他们将会创造一个中国环保公益事业的制高点。

  4月22日,将揭晓的是中国首届民间生态奖,同时也可能揭开中国环保NGO的新时代。

  不过,李群并不掩饰对获奖的期待。她说:“如果能够获奖,我们的行动就会得到更多关注和支持。”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江苏南京:从“绿化中心”到
    浮萍植物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
    河流生态修复工程的评估准则
    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基本问题研
    公众参与呼唤程序保障
    中美环境影响评价程序的对比
    节约型社会建设应提倡公众参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
    论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