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 网站首页 | 资讯 | 文章 | 供求 | 生活 | NGO | 考试 | 旅游 | 下载 | 图库 | 论坛 | 博客 | 留言 | FAQ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文章 >> 生态学 >> 生态学应用 >> 生态经济 >> 文章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陕西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现状与未来分析         ★★★ 【字体:
…保护视力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陕西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现状与未来分析
http://www.eedu.org.cn    作者:张琳    文章来源:乡村建设与县域发展论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6-13

  改革开放以来,陕西农业在实施改革开放的战略指导下,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为推进农业新阶段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由于人口、资源、环境矛盾日渐尖锐,农业和农村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制约了农业的稳定持续发展。循环经济理论为陕西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循环型农业必将发展成为一种新的农业发展模式,使陕西农业真正走上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道路,成为社会稳定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1.农业循环经济的内涵及存在的现实依据

  1.1农业循环经济的涵义及特点

  “循环经济”一词,是在全球人口剧增、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蜕变的严峻状况下,人类重新认识自然界、尊重客观规律、探索经济规律的产物。它首先是由美国经济学家K.波尔丁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是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系统内,在资源投入和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1]。农业循环经济是循环经济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在农业资源投入和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农业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的经济体系转变为依靠生态型农业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体系[2]。与传统农业经济发展相比,以农业循环经济思想来发展生态农业的不同之处在于:传统农业经济的流向形式是单向的,即“资源-农产品-废弃物排放”,其特征是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在这种经济中,人们高强度地把地球上的农业资源提取出来,然后又把受污染的废弃物大量地排放到水系、空气和土壤中,对农业资源的利用仍然是粗放的和一次性的。而与此不同,农业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农业资源-农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所有的农业资源要在这个不断进行的农业经济循环体系中得到最合理和持久的利用,以把农业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3]。

  1.2陕西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现实依据

  近几年,陕西省的农业经济高速发展,2006年农业增加值为2318.17亿元,比2005年增长14.9%;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318元左右,增长10%左右。但随着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演变,农业的生产方式也在发生着显著变化。一方面,享受现代工业的成果,生产过程中大量运用农业机械,施用化肥、农药(见表1),农业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农产品产量大幅度增长;另一方面,也带来了新的问题,过多施用化肥、农药,使用塑料薄膜,造成土壤质量下降。据陕西省土肥所对小麦、玉米、大豆进行三氯乙醛的危害试验结果显示,磷肥中三氯乙醛含量在450mg/kg时,3种作物受害加剧,中毒症状明显,出苗率降低,西安市北郊用含有三氯乙醛的污水灌溉,有133hm小麦绝收;养殖业的迅猛发展造成了禽畜粪便无法全部用作农家肥,排入河中又造成了新的污染。家庭新型燃具的使用,影响了秸秆的充分利用,许多农民将秸秆在田中一烧了事,造成了废弃物利用率较低以及大气的污染。

  这些都说明目前陕西省农业的发展并不彻底,诸多弊端已经显现出来,要想确保农业长期稳定的发展,农业发展方式的改革与升级已成为必然。农业循环经济是一种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的新型农业经济,有利于解决目前陕西农业和农村发展中出现的诸多问题,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由于篇幅有限,本文根据陕西农业发展最显著的特点,从水资源、果业和粮食三方面进行了分析。

  2.陕西农业发展的特点

  2.1水资源特点

  陕西省地处西北黄土高原中部,是以旱作物农业为主的省份,旱地面积有3600万亩,占全省耕地面积的67%,其中,渭北旱塬面积1560万亩。陕西水资源十分贫乏,人均和亩均水资源拥有量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五分之一,天然降水又不充足,年降水只有400~600毫米,降水主要集中在7、8、9三个月,占年降水量的50~60%,主要粮食作物生长期内降雨很少,远远不能满足农作物生长需要。受水资源的制约,旱区耕地的农业生产水平普遍低而不稳,往往是旱区减产,全省减产,旱区增产,全省丰收[4]。

  2.2果业特点

  陕西省水果产业在全国乃至全世界果业产业格局中举足轻重。特别是苹果产业,陕西省作为全国唯一符合苹果生产七项生态指标的最佳适宜区,以苹果为主的果业是改革开放以来陕西农村经济发展最快、效益最好的产业之一。2000年建成连片苹果面积460.5万亩,占全省苹果总面积的82%,产量300.8万吨,占全省苹果总产量的76.8%,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上连片苹果面积最大的生产基地[5](见表2)。2006年陕省水果总产882万吨,实现产值129.5亿元,与2005年相比增长15.2%,其中苹果650万吨,增长16%,猕猴桃增长10%左右,创下了历史新高。(注:相关统计资料来自陕西省统计局)

  2.3粮食状况

  由于陕西省地理条件比较复杂,从南到北依次分属湿润、半湿润、半干旱三个水分区,粮食种植地域宽广,品种繁多,全国大部分粮食品种都能在陕西种植,主要有小麦、玉米、水稻、谷糜、薯类、豆类等。陕西现有耕地面积7566万亩,人均耕地2.10亩(农业人口人均2.69亩),高于全国人均1.3亩的水平。陕西自古就是农业大省,6000多年的农业生产活动,积累了丰富的精耕细作经验,是我国西部产粮大省之一,改革开放初期,由于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粮食连年增产,我省粮食总产由1980年的757.1万吨增加到1998年的1303.1万吨,2006年全年粮食总产量1150.9万吨,比2005年增长1%。

  3.陕西省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现状与未来分析

  为促进陕西农业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陕西省早在几年前就提出了发展生态农业、建设生态省的发展思路,并积极探索实践发展循环农业的方法。以下就陕西农业发展的特点,分析了这种发展现状并对未来陕西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3.1农业水资源的循环

  3.1.1现状

  由于陕西的水资源十分贫乏,节约用水和对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就显得非常重要,围绕旱作农业区域特点,陕西近几年一直坚持走“蓄水、保水、节水”之路。陕西省从2005年起在有条件的农村逐步推广农业灌溉计量收费,以节约水资源,促进农业用水的良性循环。使用渠水水量计量设施,使农户增强了惜水、节水意识,亩均灌溉用水量减少到了100立方米左右。另外,改革前农民承受亩次水费为40元至60元,改革后亩次水费平均为26元至27元,最高的30元,最低的12元。2002年省属五大灌区平均亩次用水量为98.8立方米,较改革前的1997年平均亩次用水量122.3立方米下降了19.12%。2003年省属5灌区水费回收率达到91.7%,较1997年增长了近5个百分点[6]。然而陕西省农田水利建设在保持较好态势的同时,也存在很多问题,一是农田水利建设整体上呈下滑趋势,改革开放以来,陕西省把大量资金投向了公路、铁路和机场建设,这方面投资大大超过了水利工程建设投资,因而陕西省在水利工程投资方面欠账太多[7]。二是大部分改革措施不是以法律形式出现,因此,一些很好的政策在有的地方实行得不够好,实行好坏没有明确的界定,也不承担责任。这些问题的存在都与发展农业水资源循环产生矛盾,需要政府协调各方,全力推动,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

  3.1.2未来分析

  据专家测算,人们每用1吨水,就需要排放0.6~0.7吨污水,而处理这些污水至少需要10~20吨净水来稀释。那么对于缺水地区,防污治污就是最大的节水,然而要达到防污治污的最高境界,只能是零排放,因为只有零排放才不会产生污水。而要想实现零排放,就要让水“动”起来,达到循环再生,永续利用。把这个等式串联起来,一边是节水,一边是循环,于是可以推理得到:循环是节水的捷径之一。那么对于未来陕西农村用水,建设乡村污水处理工程,实现污水就地回用就显得非常重要。陕西农业发展应充分利用当地唯一有潜力的降水资源,发展有限灌溉,提高农作物产量。集雨灌溉农业节水技术模式正是发展农业循环用水的一种有效模式,其特点是节灌工程与农业节水措施紧密结合,即建设雨水集流工程,包括集流面、水窖(池)、输水管(沟)和蓄雨水、深耕蓄水墒、覆盖抑制蒸腾保蓄、调整农作物布局的适水种植、减少雨水径流等农业蓄雨利用技术[8]。陕西省相关部门应加大这方面的资金投入,组织人力物力在旱区开发相应模式推广使用,以促进农业循环用水。

  另一方面,针对农业用水法律上的欠缺,陕西省应尽快出台农业循环用水的政策、法律、法规。应调动相关方面开展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摸清农业循环用水建设及工程的现状,积累扎实、丰富、可靠、全面的资料,尽快出台支持农业循环用水建设方面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是十分必要的。

  最后,可借鉴农业用水者协会发展模式促进农业循环用水的发展。北京市于2001年5月引进了国际上通用的“用水者协会(WUA)”模式,其突出特点就是让广大农民积极参与到灌排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中来,通过农民用水者协会的形式实现自我管理、自我维护,逐步达到农业用水良性循环发展的目的[9]。

  3.2果业循环体系

  3.2.1现状

  果业作为陕西农业发展的支柱产业,在其产业内部的循环经济一直被作为陕西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重点。目前陕西省在果业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地下和地上两大循环体系。在地下,推广的是“果、畜、沼、窖、草”五配套的生态果园建设模式,具体形式是每户建一个沼气池、一个果园、一个暖圈、一个蓄水窖和一个看营房。实行人厕、沼气、猪圈三结合,圈下建沼气池,池上搞养殖,除养猪外,圈内上层还放笼养鸡,形成鸡粪喂猪、猪粪池产沼气的立体养殖和多种经营系统。在地上延长水果产业链,形成了果子-果汁-果渣-饲料的产业链,将水果加工成浓缩果汁,产生的果渣经过晾晒、粉碎可作为生产养鱼、养猪、养鸡饲料添加剂,有的还被化工企业作为提取果胶等有机成分的原料,既促进了农民增收,又减轻了果汁废渣带来的环境污染。

  3.2.2未来分析

  这种地上和地下的循环体系在促进农村果业循环发展中发挥了良好的作用。但目前陕西果业发展,尤其是大型果汁企业仍然面临环境污染,特别是废水污染问题,这已经成为制约陕西省果汁生产企业发展的瓶颈。未来发展要以清洁生产为切入点在企业内部推进循环经济,实现污染末端治理向过程控制转变,实施清洁生产审计。清洁生产是以实行污染预防为主的新思想对生产过程进行全面控制,使企业实施自愿性和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2006年以来陕西省循环经济研究会对陕西恒兴公司合阳果汁厂、渭南海升果汁有限公司、伊天果汁(陕西)有限公司等11家企业进行了系统的清洁生产理论、审计方法培训,对其进行现场指导,年产生经济效益502.747万元,投入产出比平均为184。在今后的发展中,陕西省循环经济研究会和其它相关部门还需继续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帮助企业和农民走上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3.3粮食循环体系

  3.3.1现状

  粮食的丰收一方面给农民及城市居民带来了稳定的生活保障,但另一方面也带来了种植过后的废弃物,如不妥善处理,只能造成新的污染。对于粮食生产中的循环,最大的问题就是秸秆的有效利用。陕西省政府每年投资1000多万元实施秸秆、果渣综合利用,可利用农作物秸秆约1700万吨,提供饲料粮500万吨。前面提到,陕西的粮食种植品种非常广泛,每年可产生秸秆近3000万吨,对于目前利用的1700万吨,仍有大量的秸秆作为废弃物,被农民焚烧于田间或路旁。秸秆是农作物的主要副产品,也是十分宝贵的生物资源,焚烧秸秆不但污染环境,浪费资源,而且影响交通安全。但如果不焚烧,农民们又没有更好的处理方法。政府部门针对焚烧秸秆也做了大量的禁烧工作,但现实情况却是政府年年下文件,但秸秆年年都在烧。农民是最讲实际的,如果只是一味地运用行政手段去强行禁止,农民也只能将秸秆堆放在田间了。可见,从解决农民的实际需求入手,这才是政府的最佳选择。

  3.3.2未来分析

  我国的焚烧秸秆问题是工业初步改造传统农业,但还没有彻底改造的结果。问题的出现,表明我国现有工业方式还无法解决秸秆被替代后的出路问题,秸秆的利用最终仍需工业来解决[10]。长期以来,煤炭在陕西省的一次能源消费中一直占主导地位。目前,其在能源消费结构中所占的比例是70%左右,而煤在世界平均能源消费结构中所占比例仅为25%,能源消费结构明显失衡,环境恶化也日益严重。那么被焚烧的大量秸秆,正是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优化能源结构的关键。秸秆为低碳燃料,且硫含量仅为0.12%~0.18%,而煤炭的含硫量一般高于0.8%,在有效的排污保护措施下发展秸秆发电,会大大地改善环境质量。煤炭作为一次性能源,用一吨少一吨,而农作物秸秆是可再生资源,具有取之不尽的资源优势和低廉的成本优势。

  那么由政府扶持工业企业向农民收购秸秆加以利用,将是解决这种浪费性生物质能资源的一条出路。西安市一座投资5.19亿元大型秸秆发电厂已开工建设,发电厂项目总装机容量3.6万千瓦,年发电量2.6亿千瓦时,年消耗秸秆26.4万吨,被列为西安市再生资源产业重点示范项目;2007年3月19日,西北地区最大的农秸秆再生资源利用项目——陕西环球嘉禾板业有限公司正式落户灞桥区,该项目主要利用农秸秆制造板材,每年可消耗农秸秆4万吨。据环保专家测算,如果该项目顺利实施,可以使西安每年的好天气多7天。相信这些项目投产后,不但能拉动当地经济增长,而且能充分利用省市周边区县的农作物秸秆,有效控制秸秆焚烧、减少环境污染,大大改善能源利用现状。针对秸秆有效利用,目前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企业如何组织人力物力向农民有序收购秸秆,不过笔者以为,只要企业做好了利用秸秆的准备,收购将不会成为一个长期难题。

  4.结语

  目前陕西省农业循环经济正在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但发展的过程中也遇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笔者认为,只要陕西省政府大力推进制度创新,完善有利于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法律体系,增加对发展循环农业的财政投入,建立循环农业推进组织,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环境管理,必将促使陕西农业真正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吴季松.循环经济.北京:北京出版社.2003:10.

  [2]方杰,张婷,刘应洪等.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与实现四川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农村经济.2006-06:96.

  [3]解振华.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求是.2003,(13).

  [4]陕西省农业机械管理局.陕西省机械化旱作节水农业总结及发展规划.

  [5]黄长科.陕西苹果产业经济与发展.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5-23:13.

  [6]大水漫灌不见了—再析陕西农业水价改革.新华网.2005-05-24.

  [7]马全生.解决关中水资源问题的方案和设想. 

  [8]农业五大节水技术模式.中国农业信息网.2006-11-21.

  [9]毕勇刚,秦丽娜,杜文成.北京市推广建立农民用水者协会的实践及成效.农村水利.2006-05:46.

  [10]如何从根本上解决秸秆焚烧问题.国际能源网.2006-11.

转自:乡村建设与县域发展论坛http://rcc.zjnu.net.cn/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浅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