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内高校角色定位

作者:吴启亮    文章来源:北方经济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6-30

  摘 要:角色定位是地方高校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所在,区域内高校发展定位必须以当地经济区域特色为依托。本文从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经济建设与高校的发展出发,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为例,探讨区域内高校的发展定位问题。

  关键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高校角色定位

  2009年11月23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关于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实施,标志着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进入国家战略层面推动实施的新阶段。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下称“黄三角生态经济区”)建设对我国探索经济与环境和谐发展的双赢模式、促进资源型城市战略转型、优化区域经济布局、推动环渤海地区经济腾飞具有重大的战略和理论意义。区内高校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智力支撑及高素质人才的集散地,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

  一、高校在生态经济区的功能

  随着高校与经济发展日益紧密结合,国内许多资金充足、实力雄厚的综合性大学开始向高水平的研究型大学转型。他们紧跟高科技和前沿产业发展方向,不断研发创新,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科研风格和科研领域,反过来促进了高新产业的发展升级。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下称“石油大学”)为例,它地处黄河三角洲区域内,以油气及其附属产业为重点发展方向,全力打造油气加工、化学工程、机电一体等6个科技服务平台,为黄河三角洲乃至全国的石油勘探开采、机械化工制造输送了大量高素质人才,同时也解决了众多重大技术攻关难题,为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一)高校是生态经济区的增长极

  弗朗索瓦·佩鲁(FPerrour)提出增长极理论,认为经济增长会以不同的强度出现一些增长点或增长极,然后通过自身的渠道向外扩散,通过增长极地区优先发展带动邻近地区。高校及附属科研机构、科技园从创建之日起,就在一直发挥增长极的作用。生态经济区的发展离不开高科技产业支撑,而高科技产业是大学科技园的汇聚,它从企业及政府吸收了大量的资金,从高校及科研机构引进高新技术,从高校选拔优秀人才,通过不断向外输出新产品和衍生新企业,以强大的力量将高科技园区的产品、资本、技术、信息甚至观念向外辐射,空间扩散,加速了大学本身发展,也促进了地方经济腾飞。

  (二)高校是生态经济区的创新极

  高校已成为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的先锋,承担着加强技术创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的使命。大学可以充分依靠学科创新优势,在技术开发、工程研究、成果转移等方面,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技术,促进科技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如“两段提升管催化裂化新技术”可提高装置处理能力30%~40%,获3项国家专利和1项美国专利,现已应用于生产;2009年底,石油大学成立黄三角区域经济与文化研究中心,现已承担多项区域建设重要课题,为黄三角洲的战略开发提供理论支持。

  (三)高校是高素质人才的集散地

  舒尔茨认为,劳动力并非同质的生产要素,对劳动力追加资本投资,其质量会得到升华,从而产生出新的生产要素ak力资本,实质上是高素质的劳动力。目前,对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形式就是教育投资,因此,高素质人才培养理所当然由高校来完成。生态经济与社会的建设呼唤着高素质人才,客观上对高校的人才培养和输送模式提出了要求。建校以来,石油大学已为石油石化工业和国民经济建设培养输送了近10万名毕业生,是石油、石化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被誉为“石油科技人才的摇篮”。

  (四)高校是信息的前沿,政企决策的后方阵地

  当今世界,把握信息就把握财富。高校书籍众多,校园信息系统健全,师生与校外院校、科研机构、企业等联系密切,交流便捷,信息传递更新迅速。站在信息的最前沿,紧跟潮流,把握经济的动向,这是高校的优势所在。发展战略,政企决策,离不开出谋划策之人,高校专家、学者云集,更能客观地评价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帮助政府制定区域发展战略,为企业提供决策支持,发挥智囊团作用。

  二、高校在黄三角生态经济区的特色定位

  高校作为地方区域中先进文化、浓厚创新意识的代表,是知识创新系统的核心,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原动力。随着黄三角生态经济区的建设,高校作为此区域发展的一部分,是创新知识和培育人才的沃土,必须植根于地方经济特色的需求来进行定位。

  (一)校地合作

  经济区内高校可以说是地方最大的知识产业集团,是地方知识积累、创造与传播的主体。地方高校要积极利用自己的人才、学科、信息资源优势,打破高校与地方的壁垒,主动参与到地方重大发展规划的研究中去。石油大学地处东营,拥有黄河三角洲主战场的地缘优势,可以直接参与到黄三角高效生态经济区的战略开发与建设中,结合该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及升级的需求,科学预测区域今后的经济与社会发展趋势,进行校地合作共建,为经济区提供先进技术,培养所需人才,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石油大学需要进一步加强与经济区内地方政府合作,在附近建立石油石化、机械化工、生物工程等产业的高新技术服务基地,为学生的创业创新教育以及就业提供学习和实践条件,也可解决当地复合实用性人才缺口,扩大高校在地方的技术影响力;继续加强与经济区内的企业合作,共同引进、开发新型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升级产品,形成新产业,促进以高校为技术支撑的高新技术产业的迅速崛起,加快粗放式企业向集约型迈进的步伐,使企业以资源优势迅速向产品优势甚至服务优势转变,切合生态经济发展的主旋律。

  (二)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向创新迈进

  高校是知识汇集与创新的源头,是参与知识创新不可或缺的行为主体,高校需要通过对创新人才的培养和相关科学研究来实现知识创新角色。因此,必须建立独具特色的优势学科,通过优势学科带动相关学科的发展和创新。首先,高校丰富的教学资源和自由的学术氛围,是发展优势学科的保证。黄三角高效生态经济区内的高校在继续保持原有优势学科的基础上,发展新兴学科,建立多维方向的学科优势。其次,学科优势的保持和发挥应以创新为灵魂,只有不断掌握学科前沿动向,才能更好地实现创新。适度超前进行专业结构调整和课程体系改革,加大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比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面向基层、面向实践的能力与本领。石油大学应根据黄三角生态经济区开发建设的需求,进一步调整学科设置尤其是非石油化工主干专业结构,加强此类学科的实践教学工作,建立与经济区发展相接轨的知识体系。另外,进行多学科知识融合创新,加强对黄三角高效生态经济的研究力量,建立以环境工程、生物化学、产业经济等学科为支撑,开放、交叉、综合型的高层次研究平台和国际合作研究中心。

  (三)加快产学研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重点高校是解决区域重大科技问题,实现技术转移、成果转化的主力军。建立产学研联盟和创新合作平台、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决策咨询和科技服务,可以帮助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支持。石油大学地处油田腹地,邻近大型石油石化、机械加工企业众多,为学校的产学研结合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与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大公司合作在学校建立科研中心,政府、企业、高校紧密合作,均开创了油、地、校结合的成功范例。但石油大学还应加快构建以经济区建设和生态经济发展需求为导向、以创新平台为基础、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加大对制约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开发建设的关键技术的研究、攻坚,承担黄河三角洲生态经济研究、高科技项目研发、节能减排等科研项目,努力成为紧系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智力源”、“思想库”、“发动机”,以便将高校的人才与科研优势迅速转化为区域的现实生产力优势。

  (四)打造高校特色文化

  高校植根于区域,具有浓烈的区域本土气息,与当地政治文化、文明道德、社会进步有着密切联系,是开创本土新思想、新知识、新文化、新风尚的策源地,对地方精神文明建设有着良好的示范作用。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开发建设离不开生态文化、创新文化等先进文化的传播。石油大学本身拥有浓烈的石油文化气息,影响了一批又一批油田工人,使石油文化深入人心,但作为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一份子,也应致力于为孕育和传播生态文化服务。因此,学校应定位于“石油+生态”双特色文化的建设和宣传,加强与国际、国内其他地区及高校的文化交流,融合先进文化,努力成为经济区科研文化的传播中心;通过设立论坛、讲坛、开展宣讲报告和咨询服务、举办文艺表演、出版文化书籍等途径推动双特色文化传播;鼓励广大师生自觉践行先进的文化理念、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带动社会的文明进步,使学校成为引领区域文化发展的“辐射源”。

  (五)再续大学科技园新特色

  大学科技园作为一类区域创新组织,集开发研究、成果孵化和规模生产为一体,在带动高新技术产业化、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传统产业的改造等方面有其独特的作用。石油大学科技园是政府主导型国家级科技园的典型代表,它依托石油大学特色的科技资源从事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分设创新园、胜利分园和高新区分园三个功能区,分别围绕石油大学优势学科群,设立研发机构,发展石油石化工程、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生物医药等新技术工艺产品并实现产业化,一园多区,规划发展的石大特色模式,分工明确,又相互融合互补,使其极具产业集群效应。随着油气资源的枯竭和生态经济、蓝色经济发展战略的提出,石油大学科技园应该努力保持园区“油、机、药”特色的基础上,向生态经济和蓝色经济方向倾斜,积极探讨并进一步增加对基因工程、海洋制药、生态开发等的研发投入,使大学科技园成为区域经济的增长极,发挥汇聚和辐射作用。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延伸阅读
没有相关文章
精彩图片
文章评论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请您注意: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环境生态网文章跟帖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您在环境生态网发表的言论,环境生态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发表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文章跟帖管理员反映。

绿色进行时
推荐文章
江苏省循环经济发展规划
第一章  循环经济发展的现状  一、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改…
绿色生活
驴行天下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