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沿海湿地旅游的“点—轴系统”开发

作者:龚艳 郭峥嵘    文章来源:南京社会科学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7-1

  摘 要:“点—轴系统”理论作为区域开发的基础性理论,对区域旅游开发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本文在分析江苏沿海湿地旅游资源类型和空间分布的基础上,针对旅游开发布局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点—轴系统”理论为基础,构建“点—轴”开发模式,提出该模式下的发展措施,从而优化旅游空间结构,实现江苏沿海湿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点—轴系统”理论,沿海湿地,湿地旅游,开发布局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

  2009年6月1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沿海地区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将“江苏沿海地区发展为东部经济新增长极”目标的提出,为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随着沿海地区大交通体系的迅速完善,经济水平的大幅度提升,与外界交流的快速增加,困扰沿海旅游发展的交通、基础设施、市场等问题都将不复存在,旅游有望率先成长为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新兴增长点。本文以江苏沿海湿地为例,以“点—轴系统”理论为指导,探讨湿地旅游可持续发展模式,建立江苏沿海湿地旅游经济圈,形成沿海地区大旅游的观念,将极大促进江苏沿海湿地旅游的发展。

  湿地旅游是以湿地资源为基础,开展生态旅游模式,具有强烈环境保护意识的旅游活动,其核心是旅游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融入环境教育与社区参与功能,体现旅游环境学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可持续发展。但是,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原因,我国湿地目前面临的生态问题较为严峻,如何通过“点—轴系统”理论来发展江苏沿海湿地生态旅游,实现资源环境、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三者的统一,应成为湿地旅游应用研究的重要方向。

  (二)“点—轴系统”理论

  “点—轴系统”理论是我国著名经济地理学家陆大道先生根据德国地理学家克里斯塔勒(W. Christaller)的中心地理论、赫格尔斯德兰(T.Haegerstrand)的空间扩散理论、佩鲁克斯(F.Perroux)的增长极理论为理论基础,通过对宏观区域发展战略的深入研究,于1984年首次提出的。“点—轴系统”中的“点”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的各级中心城市,它们是各自吸引范围的中心,是人口和各种职能集中的地方,是区域内重点发展的对象。各级中心城市即“点”是通过线状基础设施(包括各类交通线、动力供应线、水源供给线、通讯线等)联系起来的,并将连接若干大小不等的中心城市的线状基础设施所经过的地带称为“轴”地带。而轴线上集中的社会经济设施通过物质流和信息流对附近区域有扩散作用。扩散的各种要素作用于附近区域,与区域生产力要素相结合,形成新的生产力,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最终使区域空间结构均衡化,实现区域的整体发展。这一反映社会经济空间组织客观规律的区域开发的基础性理论,已在国土开发和区域发展中广泛应用,同样也适用于区域旅游的开发,可成为旅游点空间布局的理论依据。

  二、江苏沿海湿地旅游资源类型与空间分布

  江苏沿海北起苏鲁交界的绣针河口,南抵长江口,大陆岸线全长954公里。江苏沿海由连云港、盐城和南通三个市区以及赣榆县、东海县、灌云县、灌南县、响水县、滨海县、射阳县、大丰市、东台市、海安县、如东县、通州市、海门市、启东市14个县(市)组成,人口约1730万人、土地面积2.84万平方公里,分别占全省的22.7%和27.7%。江苏沿海湿地旅游资源丰富,类型多样。

  (一)旅游资源的类型

  沿海湿地是江苏沿海规模最大、最有特色的旅游资源,湿地的总面积为6521平方千米,约占全国的1/4。根据《湿地公约》对湿地类型分类,江苏沿海湿地类型占到9类。沿海湿地作为江苏自然生态旅游景观,无论从其规模、丰度,还是完整度、异质性来看,都在国内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在国际上也有竞争力。沿海有历史名人踪迹,古代工程遗址,名人故里,民居街坊,渔民风俗等众多的人文旅游资源。而且都与自然旅游资源水乳交融,人文旅游资源异质性明显,历史、科学、文化、艺术价值极高,发展湿地旅游具有广阔的前景。从总体上看,江苏沿海旅游资源丰富多样,拥有山海风貌、湿地滩涂、森林草地、野生动植物、岛洲沙滩、辐射沙洲、盐田风光以及海滨文化组合,形成一条具有沿海特色的湿地旅游带。

  (二)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

  江苏沿海湿地旅游资源在空间上呈串珠状分布,又与经济相对发达地区相重合的特点,加上沿海地区发达的交通干线,有利于将旅游资源“串珠成线”进行点轴开发,形成优势互补的“链”式发展。该区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表现为“三带”,即北部山海湿地旅游带、中部滩涂湿地旅游带、南部江海湿地旅游带。

  北部山海湿地旅游带范围大致包括连云港的赣榆县、东海县和新浦、海州、连云三区。该旅游带内多为基岩海岸,以青山、碧海、蓝天、岛屿、沙滩为特色,区内山海相连,海岛错落,海蚀柱、海蚀穴、海蚀平台等海蚀地貌形态各异,素有“东海第一胜境”之称,是发展海岸湿地旅游的理想之地。

  中部滩涂湿地旅游带范围主要包括灌云县、灌南县、盐城沿海五县(市)、海安县、如东县。该旅游带内海岸平坦开阔,是江苏最大、最具潜力的土地后备资源,空气清新,有绵延数百里的海岸林带和无边无际的草场以及绵软的粉沙潮滩,拥有品种各异的海产品和滩涂动植物资源,是丹顶鹤等世界珍稀动物的主要栖息地,拥有大丰麋鹿、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和小海温泉三个具代表性的著名生态景点。该旅游带上还有“白色”海盐文化和“红色”革命教育等旅游资源,具有生态、滩涂、文化三大特色,是我国东部沿海极具发展潜力的沿海湿地生态带。

  南部江海湿地旅游带范围包括南通市区及通州市、海门市、启东市。该旅游带“据江海之会、扼南北之喉”,集“黄金海岸”与“黄金水道”优势于一身,隔江与中国经济最发达的上海及苏南地区相依,拥有江海岸线505千米。启东市圆陀角,可以见到长江入海,东海和黄海也在此分界,三水交汇,加上寅阳观日的独特自然景观,蔚为壮观;东灶港为天然渔港,交通便捷,商贾云集,盛产各种鱼虾蟹贝,是一个繁荣的渔港,并且有着独特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如张骞遗迹、董竹君故居等。

  三、江苏沿海湿地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统一的资源开发规划

  江苏沿海各景点建设基本上是平等发展,导致开发重点不突出。没有把有限的资金重点投入到有明显地区优势的湿地旅游开发中,没能形成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产品中“湿地旅游”主题不突出,影响也不大,因此尚未得到市场的广泛关注。重复建设和无序竞争现象严重,未能形成“合力”和整体优势,造成了产业结构重叠、资源配置低效、市场建设无序等一系列问题。

  (二)区域旅游空间结构建设落后

  与传统旅游交通和旅游设施相比,湿地旅游的交通与旅游更强调环保性和自然性。江苏沿海三市城际交通状况较好,但城市内部交通不顺畅,城市内部景区景点之间的交通联系线路大多不能充分满足游客迅速、便利、安全、经济的要求,可进入性差,大大影响了旅游客源的流动。全区旅游地之间未能形成快捷畅通的现代立体交通网络,造成区域旅游空间结构建设落后。

  (三)区域旅游合作比较松散

  江苏沿海地区经济一体化发展目前还处于自然发育阶段,旅游合作过程中没有突出大区域、大旅游、大市场的整体观,三市有各自为政的现象,合作主要仍是重形式、重研讨、重宣言、重宣传,不少观念还停留在地区旅游行政管理层面上,缺乏具体的、可操作的、实实在在的政策、措施和手段,使整个合作处于一种无序状态。

  四、构建江苏沿海湿地旅游的“点—轴系统”的开发模式

  根据“点—轴系统”理论的基本原理,结合江苏沿海湿地旅游资源的特点、空间分布及开发布局现状,进行“点—轴”开发,构建以“两轴、三点、四板块”为中心的开发模式,从而优化江苏沿海湿地旅游空间结构,实现湿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一)重点旅游发展轴的选择与分析

  点轴系统中的“轴”是联结若干不同级别的中心城镇而形成的相对密集的人口和产业带,港口比较密集的沿海地带、主要通航河流的沿河地带、主要铁路和高等级公路是这些联结轴线的重点选择。江苏沿海旅游区虽然地处黄海之滨,区内河流众多,但现有港口及河道的开发尚未对旅游发展形成带动作用,所以主要铁路和高等级公路是目前唯一的选择。沿海高速、204国道基本平行,呈南北纵向贯穿江苏沿海,串联了连、盐、通三市及区内大部分县(市),荟萃了江苏沿海湿地旅游资源的主体和精华,成为该旅游区发展的主轴。两条主轴沿线景点较多,且具有沿海湿地旅游资源的代表性,经历湿地山海景观(云台山国家森林公园、海州湾旅游风景区)、湿地动植物景观(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黄海湿地生态园)、湿地人文景观(盐文化、渔家风情、泥文化)、湿地江海景观(江海风情园、狼山—濠河风景区)的变化,形成独特的景观轴。由此可见,这两条轴线既是江苏沿海湿地旅游资源分布集中区又是区内外主要通道,利于旅游活动的开展和组织,可进入性强,成为一级发展轴线。

  陇海铁路、226省道、221省道、通启高速、新长铁路定为该旅游区旅游发展扩展轴,即二级发展轴。310国道、盐城海堤公路、331省道、223省道、336省道为三级发展轴。这些发展轴主要是在各市内部的交通联结,有的是两条主轴的纵向补充(226省道、221省道、新长铁路、盐城海堤公路、223省道),有的则是东西横向通海滨的通道(陇海铁路、通启高速、310国道、331省道、336省道),它们与一级发展轴构成等级鲜明、功能协调、资源互补、地域开放的旅游通道网络体系。

  (二)重点旅游增长点的选择与分析

  点轴系统中的“点”是带动各级区域发展的中心城镇,江苏沿海旅游区旅游发展水平各异的城镇是旅游开发的据点,它们综合实力的差异及由此形成的等级层次为区域旅游开发的空间组织提供了一个基本轮廓。根据江苏沿海旅游发展的现状分析,可确定三个等级的重点旅游增长点。连云港、盐城、南通以其特殊的自然区位、行政区位、经济区位、交通区位和旅游区位的优势成为该旅游区旅游开发的一级增长点。三个一级增长点融合了该区旅游资源的全部特点,是江苏沿海湿地旅游区的旅游发展中心。连云港以东西连岛、高公岛—黄窝及云台山国家森林公园等旅游资源,凸显江苏北部沿海的湿地山海风光;盐城凭借其广袤的沿海湿地,将建设成为西太平洋国际湿地生态旅游城市,可推出湿地景观、湿地文化、湿地休闲等旅游产品;南通以狼山—濠河风景区,雄峙大江北岸,气势非凡,进行江海联动的旅游战略。三市以自身优势对该旅游区产生极强的辐射力、吸引力和影响力,使之成为江苏沿海湿地旅游开发的龙头,辐射并带动全旅游区旅游开发建设。

  赣榆、射阳、大丰、东台、如东、启东等县(市)以其特殊的地理位置,集聚性强的湿地旅游资源,比较齐全的旅游服务设施和服务功能,相对便利的交通条件和初具发展规模的旅游业的优势成为该旅游区开发的二级增长点。东海、灌云、灌南、响水、滨海、海安、通州、海门等县(市)成为三级增长点。

  (三)旅游板块选择与分析

  江苏沿海湿地旅游区开发布局应把突出重点加强协调有机结合起来,把“点—轴”开发与旅游板块建设有机统一起来,结合沿海湿地旅游资源的分布情况及旅游“点”、“轴”,可将江苏沿海湿地旅游分为四个板块,即:湿地山海旅游板块、湿地休闲旅游板块、湿地文化旅游板块、湿地江海旅游板块。

  以连云港为中心,赣榆和东海为二、三级增长点,沿海高速、204国道为主轴,陇海铁路和310国道为二、三级发展轴形成的江苏沿海湿地山海旅游板块。该板块有海岸线长达162千米,沙岸、泥岸、岩岸、海岸地貌景观丰富为连云港旅游市场开发中最具竞争力的卖点。该旅游区山海相连,海岛错落,白浪黄沙,景色秀丽壮观,气候宜人,海湾中风平浪小,沙质细腻柔软,水下无礁石,具有鲜明的滨海特色。

  湿地不仅对自然生态有着不同凡响的稳定意义,对人的心态健康亦有着慰藉的作用,江苏沿海湿地拥有万亩人造森林和防护林带,区内环境清静优雅,景色宜人,可提供森林观光、森林运动、森林疗养等旅游项目。沿海湿地休闲旅游的“海”字系列旅游资源类型多、品位高,拥有大面积的滩涂、沙质海滩、基岩海岸、海滩、森林、珍禽异兽、海水养殖,由此形成多个环境优美休闲度假区。湿地休闲旅游板块由连云港、盐城为一级增长点及滨海、射阳、大丰、东台、启东、海安等二、三级增长点,沿海高速为一级发展轴及陇海铁路、226省道、221省道、331省道、盐城海堤公路构成。

  江苏沿海湿地除具有相对原始的生态环境,地域文化还独具特色,包括盐文化、围垦文化、渔村文化、新四军文化等,历史文化是开发参与性旅游项目的优势资源,重现重点的文化区域有助于增加旅游的丰富性。湿地文化旅游板块是该区旅游中不可缺的组成部分,该板块分别以盐城和射阳、大丰、东台为一、二级增长点,沿海高速为纵轴,226省道和盐城海堤公路、331省道为二、三级发展轴。

  江海风光和江海文化,赋予南通鲜明的旅游特色和发展潜力。万里长江奔腾入海的壮观,千年古城山水相拥的秀美,鱼米之乡三鲜荟萃的美味,将使你充分领略南通的江海风韵,江苏沿海湿地江海旅游板块由此应运而生。该旅游板块以南通为核心,启东和通州、海门为二、三级增长点,沿海高速为纵轴,新长铁路(支线)、通启高速和336省道为横轴构成。

  五、“点—轴系统”模式发展的措施

  (一)制定整个江苏沿海地区的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按照“点—轴系统”模式,江苏沿海旅游圈要实现一体化发展,实现利益的多赢局面,应从大局出发,统一制定该旅游区的总体发展规划。2009年6月江苏启动《江苏沿海地区旅游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在规划的指导下,各旅游城市再根据自身的资源特色制定相应的分区旅游规划,分工合作,通过共同筹办旅游专线活动,构造大旅游气氛,促进旅游业的联合发展。在制定规划时,根据“点—轴系统”空间发展模式的思路,要注意以下方面的创新:一是要突破行政束缚,加强协作。整合区域内旅游产业链,构建区域旅游品牌,设计精品旅游线路,打造区域内旅游交通一体化、旅游服务一体化、旅游信息联动化,建立高效的旅游产业协同发展机制;二是要优化沿海旅游产业空间布局。加快连云港、盐城和南通三个中心城市建设,研究三市旅游资源开发和产品建设的差异性和互补性,突出各地的发展重点和特色,形成功能清晰的沿海旅游产业带;三是要提出沿海湿地旅游资源保护的措施。用法律的方式把一些地区划定为保护区不是保护湿地的唯一策略,应采用教育和服务的方式鼓励湿地开发,吸收自然湿地系统固有的功能和价值,减缓保护区以外湿地的退化;四是要重点合作开发建设江苏沿海旅游基础设施,保证信息流、物流和人流等要素的畅通运行;五是旅游企业可以通过契约或资产管理费用等方式共同建立跨地区旅游企业战略联盟,实现共赢。如合作建立旅行社,在交通便利的各大城市建立旅游散客服务中心,开通旅游热线和散客热线等。

  (二)以江苏沿海开发为契机,加速沿海湿地旅游一体化的进程

  江苏沿海三市要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应做好积极的准备。首先,做好旅游形象的策划和宣传工作。江苏沿海各旅游城市一方面应利用旅游资源和地理位置等优势为自己设计城市名片;另一方面在对外旅游宣传促销时,要围绕整体形象做文章,在不同层次理念的支持下设计不同的宣传口号,最终实现沿海旅游目的地形象认知度、美誉度的整体提升。其次,加快江苏沿海旅游一体化观念的形成。没有一体化的观念,不能正确的认识一体化的意义,就不能按照从一体化的模式和思路去发展旅游业。各级政府、旅游管理部门、旅游企事业单位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以沿海开发为契机,确实树立“大旅游”、“大发展”观念,创新管理体制,整合沿海地区旅游资源,协调区内旅游经济关系;加强宣传,强化地区居民对江苏沿海旅游一体化的认识,加速发展区域旅游一体化进程,提升整个全区的旅游业竞争力。(盐城师范学院商学院讲师 龚艳 盐城市人民政府高级经济师 郭峥嵘)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延伸阅读
没有相关文章
精彩图片
文章评论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请您注意: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环境生态网文章跟帖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您在环境生态网发表的言论,环境生态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发表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文章跟帖管理员反映。

绿色进行时
推荐文章
江苏省循环经济发展规划
第一章  循环经济发展的现状  一、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改…
绿色生活
驴行天下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