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产业区产业生态化发展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作者:李天舒 宋帅官    文章来源:《改革与战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9-11

  摘 要:文章指出,新产业区的形成和成长是区域产业空间布局调整和整合的重要趋势,是推动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载体。全面构建新产业区良好的产业生态化发展机制,对新产业区更有效地集聚有限产业资源,推动区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要把握新产业区这一特定的产业共生环境中实现生态化发展的关键要素,从而实现产业区的集约和绿色发展。

  关键词:新产业区,产业生态化,资源共享

  新产业区的基本内涵是以区域经济和资源特点为基础,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新的经济增量和促进现代产业分工协作的新近建设的新型产业区域。近年来,国内各省(区、市)都在区域经济的开发开放中迅速开辟出一批新产业区,为区域经济发展增添了生机和活力。笔者主要探讨在新产业区这一特定的产业共生环境,企业引入、聚集、关联关系衔接的机理和特点,探寻组建产业共生系统的可能性和新产业区产业共生单元之间如何按某种共生模式形成资源交换或资源共享关系、把握产业生态化发展的关键要素,形成环境保护的合作机制,从而实现产业区的集约和绿色发展。

  一、新产业区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

  在集聚机制的作用下,作为区域产业空间布局调整和整合的重要趋势,新产业区的形成和成长将成为推动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载体。全面构建新产业区良好的生态化发展机制,对于更有效的发挥新产业区集聚有限产业资源,推动区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新产业区的基本内涵

  产业的发展必须落实在具体区域,形成产业的空间布局。新产业区(New Industrial District)理论认为,成功和有发展前景的区域是有创新性的区域。新产业区又称产业集群、地方企业网络、地方生产系统,它指的是一组在特定产业领域由于具有共性和互补性而联系在一起的企业(或机构)在特定地域形成的产业空间集聚现象。对新产业区概念和理论的探讨,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主要是以意大利中部和东北部传统产业区以网络形式存在的中小企业的发展活力、以美国硅谷通过集群式中小企业创造高科技发展奇迹的案例为背景,分析总结出的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产业群落聚集形成和企业互动的规律和特点。它认为企业追求边际效益递增导致产业集群,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新产业区形成和发展的根本动力。近年来对新产业区的理解和认识处于深化发展中,如在中国或世界其它一些国家和地区,政府也可以率先创造企业集聚发展的产业环境、明确产业导向,继而吸引相关企业入驻新产业区。

  新产业区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新产业区的“新”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新企业快速衍生和成长的载体。新产业区的“新”在一定意义上代表在过去非工业化地区或正在工业化地区新发展的产业区。二是通过促进持续的产业创新活动建立比较优势。产业区的网络中存在许多的网络结点,包括企业、大学或研究机构、中介服务组织、政府及公共部门、金融机构,需要发展各结点间所形成的关系链条,实现协同创新。如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就是城市创新群落的重要类型。三是合作网络。强调产业区成功的关键是区内企业之间及企业与其它行为主体之间在发展过程中形成合作网络,增加产业区的竞争力。

  (二)新产业区是提升区域产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源泉

  新产业区作为居于企业和区域之间的中间组织,在区域经济活动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功能。第一,新产业区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试验区和领跑区。工业经济活动是新产业区产业聚集的主要领域,它对区域工业发展的未来趋势具有不可低估的影响。新产业区作为承载制造业和其他工业部门的有效空间载体,促使越来越多的生产要素集中于特定的区域,进而在经济质量和总量增长、引入高新技术、发展生态工业、先进管理理念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第二,工业活动高度聚集的新产业区,通常会有相对较高的投入产出比。新产业区内的企业由于享有劳动市场共享、投入共享、技术传播共享和交易成本降低等多种优势,通常能获得递增的收益和较高的创新能力。在市场的引力和来自政府的推力下,新产业区的生产要素配置功能和增加产出功能的效应将会不断强大,进而促进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发展显著变化。第三,新产业区的发展是提高区域城市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渠道。新产业区的产业聚集效应及产业之间特有的关联效应会吸引更多的厂商聚集,在产业聚集的同时,带动人口的流入和聚集,带动周边生产生活基础设施条件的建立和完善。因此,在加速工业化发展的特定时期,新产业区与城市扩展开辟的新城区常常具有地理空间意义的同位性,在新产业区建立和发展的过程中,通常伴随着区域城市化水平有效提高的过程。

  (三)新产业区产业生态化发展的基本特点和意义

  产业生态化发展是现代产业面临日益严峻的资源环境压力问题的组织新模式,是生态学中的共生理论在产业发展领域的一个重要应用。具体指模仿自然界生物种群的交互作用,在企业之间开展的废弃物互换、废物流集中处理和进行资源共享。在实践意义上,产业共生提供了一种新的发展理念,是对传统产业发展模式的变革。新产业区不但要求企业通过集聚形成产业空间上的集中,而且还要求集聚中的企业通过环境方面的合作来实现整体效益的优化。通过产业区内企业之间的关系互动和协调,追踪资源从提炼到工业生产和消费体系后变成废物的整个过程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向和流量,寻找引发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系统地使产业区总体的资源、能源增值。新产业区生态化建设是未来城市经济圈和开发区建设的发展方向,对于调整产业结构和工业布局,实现节能减排,提高区域经济运行质量,构建区域经济的新型发展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新产业区建设和老产业区改造中应秉承的重要战略选择。

  二、新产业区产业生态化建设面临的问题

  我国的新产业区生态化建设正逐步进入正轨,初步确立循环经济模式,科学规范各类产业园区的发展内涵,正对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起到积极影响和示范作用。新产业区的开发建设中“招商选资”的理念开始替换掉了原来的“招商引资”的提法,多数产业园区已经能够根据生态工业系统建设的需求有选择地进行主题招商和绿色招商。注重新产业区公用工程的覆盖范围和规模化运行,建立以水资源、能源及废弃物利用为重点的循环经济基础设施支撑体系。同时也必须看到,由于产业共生、循环经济等理念和运作机制引入我国新产业区建设的时间较短,多数产业园区循环经济发展还处在受规划指导下的初步实施阶段,产业共生网络的机理、优点还没有在我国产业园区建设过程中得到广泛的重视和推广。因此,需要有忧患意识,理性地思考和谋划新产业区开发和老产业区改造中的产业生态化发展机制建设问题,以防为未来产业区的可持续发展留下隐患。

  (一)老产业区按循环经济理念改造发展的任务相当艰巨

  以往在产业区建设过程中,或者说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刚刚兴起的时候,决策者着重于考虑产业区建设对区域经济的现实贡献作用,而忽视了产业园区内各产业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以及企业之间的战略性合作所能带来的更加持续和稳定的经济效益。老产业区历经多年的发展虽都已经存在一定数量和规模的企业,但由于建区前期引进企业规模较小、行业分布杂乱,园区企业之间协调合作的广度和深度都比较有限。同时,老产业区建区前期普遍缺乏发展循环经济的系统规划和设计,园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园区废弃物的无害处理率和综合利用率较低,部分生活污水还处于直接排放状态,不能有效地节约自然资源和减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作用。因此,老产业区按照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面临企业的布局调整、公用基础设施的改扩建、环保企业的引入等诸多发展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产业共生建设的难度。

  (二)发展循环经济型产业园区需要一定规模的前期和过程投入支持

  遵循循环经济的理念进行园区的前期总体规划设计、基础设施建设、企业清洁化生产建设,由于包含高智力投入、高科技支持等因素,一般在前期的规划建设时期的先期投入比较高。同时,园区企业发展循环经济,需要相应的技术研发投入和技术设备购买投入,会在特定时期内对园区和企业形成一定的资金压力。

  能否构建起产业区的产业共生机制取决于企业能否因此获得必要的经济效益和减少部分固定费用支出,这涉及产业共生发展的成本传导和成本节约问题。企业若参与产业共生网络,一方面表现为副产品的充分利用,可降低企业成本和提高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产业区内共生网络基础设施的联合建设和维护需要花费一定的成本。企业会对是否参与共生网络进行合作成本与非合作成本的比较,继而决定是否参与共生关系。由于我国的环境容量还没有作为一种严格监管的有限资源来有效配置,对企业污染物排放的惩罚力度不够,企业废弃物排放所需支付的排污费通常低于污染损害补偿费用和污染治理费用,不能体现出企业参与产业共生的成本优势,所以,企业理性不合作行为或机会主义行为还不能避免,影响产业共生机制的建设。

  (三)缺少鼓励工业园区发展循环经济的具体扶持政策

  产业区的企业实施生态化生产经营运作,必然会进行成本和潜在收益的比较权衡,就是说政府要调动市场主体参与生态工业网络的建设,就必须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给予企业获得赢利的机会。假若缺乏必要的生态工业制度运转环境(如强制某些企业建立生态链接,在没有支撑性技术予以保证、没有污染许可证交易的市场安排下实施严格的排放标准),则会导致企业亏损,从而使工业系统的生态化变革无法实施或持续。从现实看还只有各级各类循环经济发展示范型园区,切实享受到了国家财税支持政策。从整体而言,生态工业、循环经济的法规、政策体系还没有形成,财税、金融激励机制和科技等方面的服务政策没有真正到位。

  三、促进新产业区产业生态化建设的建议

  新产业区产业生态化建设是科学发展观在经济发展问题上的一个重要内容,不仅是提高经济质量的发展形式,而且是改善区域环境质量的重要形式。新产业区演进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可以将正在发展中的高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传统产业聚集区等看作是新产业区演进中的初级形态或萌芽状态。注重在未来的新产业区中增加资源循环利用、能源多级利用、产品再生、废弃物综合处理等产业循环功能,还要对老产业区进行产业结构升级和生态化改造。

  (一)对新产业区严格按照生态工业要求进行规划设计建设

  在新产业区产业共生网络的构建中,要战略性、超前性考虑对园区生态环境的保护问题,从充分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角度设计和重组企业间共生关系,构筑循环经济模式的基础和可延展空间。要明确规划产业区的产业发展定位、产品规模、支持项目等,根据区域内的资源环境状况和产业类型特点,优选关键产业和企业,分析其产业(企业)间的工业代谢特性,分析各产业原料输入与输出、产品及副产物的产量及流向、污染物的排放和利用等基本情况,进行生态产业链的设计,丰富工业系统的多样性,构建产业共生网络。

  (二)推行和完善清洁生产运行机制,把好企业的清洁生产关

  工业园区一般分为过程工业的工业园区和产品工业的工业园区。如石油化工等流程型工业园区,上下游企业间产业链条延伸关系和物料互用关系比较明确,相对容易形成整体的循环经济型工业园区。而产品工业型的工业园区,可能在园区中散布几种不同类型的产业集群,产业集群内部及产业集群间产业链条关系和物料互用关系并不十分鲜明,同时按特定行业的特定企业招商存在一定程度的不易实现性等因素,都对在工业园区内形成理想的整体的循环经济体系形成一定的制约。因此,工业园区发展循环经济一定要从实际出发,不能强求不同类型的工业园区都形成整体的系统循环经济体系。从根本上讲,发展生态工业园区和循环经济所追求的生态工业链每一个环节都是清洁的,由于产业园区的污染主要来源于产品的制造过程,因此,发展生态工业的首要环节就是企业的清洁生产,要倡导园区企业开展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要通过环境执法,实施企业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提高企业的环境自净和自修复能力。

  (三)园区的决策层要有熟谙特定行业衔接机理的专业技术型管理者

  新产业区生态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就是把某些具有内在关联关系的特定企业按“承上启下”的位置衔接成产业链,新建设中的产业园区和开发改造中产业园区怎样按产业园区的产业定位和布局设想,发展或引入理想的核心企业,从而形成经济规模的扩大和产业链条的延伸,是在同行业竞争中能够具有独特优势的战略性谋划。而熟谙特定行业衔接机理的园区专业技术型管理者,由于具有较为深厚的专业技术背景,能够较好把握行业发展背景条件和产业发展内在规律,可以在园区的招商选资决策中发挥重要作用,更好地保障入区项目的优化和选择。

  (四)优化产业区生态化发展的软硬环境建设,有效降低企业参与产业共生的成本和交易费用

  从长期和综合成本的角度考虑,园区发展循环经济系统的规划、设施、技术投入,可以为园区和企业率先奠定环境友好和节约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基础,为园区和企业后续顺畅发展和降低运营成本提供了空间,达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的效果。因此,应综合权衡和考虑园区发展循环经济的投入成本和资金来源。

  要加快制度创新,完善相关经济政策和法律法规。发展循环经济要靠企业的自主投入,自觉增加包括清洁生产和再生能源、资源在内的与循环经济相关领域的资金投入。政府更要制定有利于推动工业园区循环经济发展的支持政策,构建产业区生态化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条件,促进更多企业、项目、工艺流程能够权衡投入产出效益后,主动按生态工业的要求参与循环经济的耦合。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将对生态工业、循环经济发展示范性试点优惠政策制度化和普及化,如地方政府利用财税政策为园区基础设施投资、静脉产业类等项目建设提供投资补助、减免税费等。对循环经济关键领域技术研发,如废弃物的回收利用技术、物流能流管理技术等予以研发经费补贴等投入政策支持,提高相关技术的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为资源再生型等环保产业提供发展的空间和平台,使废弃物资源的回收利用成长为新的产业。加快建立以资金融通、工程建设、设施运营和技术咨询、信息服务、人才培训为主要内容的循环经济科技服务体系。

  [参考文献]

  [1]彭涛.工业共生效益分析——以九发工业园为例[J].生态经济,2007,(5):172-175.

  [2]王兆华.循环经济:区域产业共生网络一生态工业园发展的理论和实践[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3]王兆华,尹建华.生态工业园中工业共生网络运作模式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5,(2):80-85.

  [4]袁增伟,毕军.生态产业共生网络形成机理及其系统解析框架[J].生态学报,2007,(8):3182-3188.

  [5]周维颖.新产业区演进的经济分析[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精彩图片
    文章评论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请您注意: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环境生态网文章跟帖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您在环境生态网发表的言论,环境生态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发表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文章跟帖管理员反映。

    绿色进行时
    推荐文章
    基于生态基础设施的北京市绿地系…
    现代城市绿地系统起源于19世纪末,面对大工业革命后城市中出…
    绿色生活
    驴行天下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