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 网站首页 | 资讯 | 文章 | 生活 | NGO | 考试 | 下载 | 图库 | 论坛 | 博客 | Eteam | Ieco | 产业 | 留言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文章 >> 生态学 >> 生态学应用 >> 生态农业 >> 文章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发展生态农业的必要性         ★★★ 【字体:
…保护视力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发展生态农业的必要性
作者:赵定涛等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4-4-28


  近代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伴随着工业的飞跃发展,农业自身的发展中越来越多地渗入了工业性元素,具体表现在农业生产的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农业生产逐步工业化,有所谓“石油农业”之称。这种农业采取大面积的农场式机械运营,投入大量化学肥料和农药于生产过程之中,一切生产活动都围绕着高产出进行,不仅超出了自然环境的生产和纳污承载能力,恶化了原有的农业生态环境,使农业活动陷入恶性循环的困境,还严重威胁着人类生存支持系统的生态安全。1999年发生的奶制品有毒“二恶英”事件和有关病虫害、农药中毒和各种食物污染的报道都给“石油农业”的生态安全保障敲响了警钟。可见,以“石油农业”为主的现代农业生产模式不是一种理想的、符合人道的生产模式,它的高消耗和高污染所带来的恶果抵消了它的高产量效率所带来的益处。有鉴于此,当前一些国家和地区开始向传统农业回归,主张发展具有可持续发展特点的农业模式。这说明人们已开始意识到“石油农业”等农业系统的反生态性和不可持续发展的特质。如何在传统农业的生态性、持续性和“石油农业”的高效性、高产性之间寻求一个完美的契合点,成为未来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和实践课题,以生态农业为主体的持续农业运作方式应运而生。

  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着双重压力:一方面,日益增长的人口迫切需要农业不断提高生产力,以强大的产出能力保证食物供给水平,稳定发展人民生存支持系统,而传统的农业生产由于其自身的种种缺陷而使之发展余地很小,更谈不到使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协调发展,满足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另一方面,我国农业的发展曾经受到历史上“跃进”的负面影响,再加上一段时期盲目仿效发达国家“石油农业”等非生态性农业运作方式,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资源衰竭和生态系统的严重退化等问题,这些都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生态制约因素。

  近些年来,国外出现了“有机农业”、“生物动力农业”、“自然农业”等为代表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在我国的一些地区也相继出现了类似的生态农业经营模式和系统,这些农业可能在运用技术和经营方式上有所差别,但有着共同的实质性内涵。我们可以根据其基本的生态学和经济学特质对生态农业的内涵阐释如下:在总的农业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的原则指导下,通过宏观的科学决策与系统规划,并辅以适时、适地、适当的政策法规加以支持,发挥区域的个性资源与环境优势,合理组织农业生产,最终实现优质、高效、高产和可持续发展的多重复合目标,进而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的完美统一。这种生态农业既继承了传统农业中资源可持续利用、环境保护和“机械农业”高产高效的双重特点,同时又摒弃了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单一、生产力水平低下和“石油农业”、“机械农业”资源消耗量大、污染环境的缺点,是一种避免环境退化、技术上适宜、经济上可行的现代农业发展的捷径。生态农业是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的一种可持续发展农业,代表了我国未来农业经济发展的方向。

  [资料来源:生态农业: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方向/赵定涛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乡镇企业.-2000,(1).-25-26]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试论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趋
    生态农业叫响宝坻农村经济
    《中国水稻生态农业报告》发
    明清以来广东的生态农业类型
    关于太湖流域的水环境与生态
    常规农业向生态农业转轨
    崇明现代生态农业的发展前景
    江苏武进生态农业蓬勃兴起
    三色生态农业:现代农业发展
    波兰的生态农业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