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 网站首页 | 资讯 | 文章 | 生活 | NGO | 考试 | 下载 | 图库 | 论坛 | 博客 | Eteam | Ieco | 产业 | 留言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文章 >> 生态学 >> 生态学应用 >> 生态农业 >> 文章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四论农业空间发展战略       ★★★ 【字体:
…保护视力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四论农业空间发展战略
作者:张仲威    文章来源:中国农业在线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6-1

通过对中央西部大开发战略及最近国务院五项重要决策的再学习,认为是伟大而正确的战略,重要的科学决策。鉴于这两大问题的重要,拟在我前三次论我国农业空间发展战略的基础上再学习的体会和提出的问题与建议,一并表述如下,以供参考。

一、西部地区农业向何处发展

依据国内外农业发展的趋势,我国西部地区农业应向可持续的、生态优化的和现代化的方向发展。国务院为实现中央西部大开发战略,作出的五项决策,将为这一发展方向的实现提供了宏观环境条件的保证。

自解放以后至今的五十年间,我国的农村、农业、农民向何处发展和怎样发展,争议较多。从战略上说,可归为三个:一是传统的农业空间发展战略,其基本特点:以农业的外延为主,传统的农业技术为手段,追求产量、头数、产值、面积等为目标的经济增长型战略;二是超时空的农业空间发展战略,其基本特点是:急于改变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农村城市化、农业工业化、土地规模经营化,实质也是外延为主的经济增长型发展战略;三是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优化的和现代化的农业空间发展战略,其主要特点是以大田农地、庭院农地、草原农地、水体农地、山地农地和非城市的乡镇企业农地等六位空间为一体,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手段,以可持续发展、生态优化和现代化为目标的经济增长型发展战略。我国农业应选择哪一种发展战略?我在1997年《农业经济》杂志第四期《再论我国农业空间战略》一文中表述了我的第三种战略观点。至于西部地区农业空间,我认为更应该是以这一战略作为发展方向。这是因为:

第一,这一战略不仅符合我国当前的国情国力,是符合西部地区的农情、农力、即符合中国和西部地区的实际,也符合世界农业发展的趋势。

第二,传统的农业空间发展战略,显然,既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又不适应世界农业发展趋势,需要提出的是不久的将来,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WTO)以后,它对激烈的竞争形势,则就更不适应了。所以这一战略已不再作为选择的战略。

第三,超时空的农业空间发展战略,由于它超出了中国的时间空间、西部地区的空间时间,即脱离了中国和西部地区的实际生产力发展水平,故也是不可选择的战略。关于这一战略,首先说明的是农村城市化、农业工业、土地规模经营化不是其本身不对,相反它是我国农村、农业发展的方向;是标志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是标志人类进步与文明的程度;是标志城乡二元结构的消失;今天还具有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扩大内需的作用。农业工业化会比农业带来更高的产值和利润。土地规模经营化,无疑也会带来大的规模效益。这些都是无可争议的,且是发达国家的实践已经证明了的。但我国的现阶段似不必要,不应该,不可能急于倡导与推行,从而使之“化”。所谓不必要,在于农村城市化决定于生产力发展水平,农村城市化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不是自上而下地倡导与推行的,就如同农民总是随其收入提高由草房改建为瓦房,收入再提高,他们会是自然而然地作出决策,把瓦房改建成为钢筋水泥的高级住宅的,不必要由外力去倡导与推动。就不必要再在西部地区倡导与推行。所谓不应该,首先是不该超越中国的时空,更不 该超越西部地区的时空倡导与推行。经验一次又一次证明,谁背离客观规律,谁就要爱到规律的惩罚。“人民公社”为什么实践了20多年以失败而解体?回答是:方向不能说不对,而是超越了中国的时空,违背了客观规律。其次不应该再使农业患“贫血症”的今天,以低价的农产品,低价的劳动力和低价的土地来为工业化、城市化建设提供过多的贡献,而应使之休生养息,把用在城市建设的钱多用于农田基本建设上。在农业逐步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在农村经济较大发展的基础上,再为城市化提供劳动力、土地和资金。再次,不应该在国家资金不充裕、短缺的情况下,倡导与推行城市化,这样会促使国家基本建设投资额的分配更向城市、工业倾斜。所谓不可能,是不可能在现阶段,或今后一个较长的一、二十年内实现“化”,主要是资金问题。没有巨额的资金是“化”不起来的。据极粗略计算,建设一般水平的城市,其每平方公里仅建筑费用最低也要15亿元以上(配套费用包括道路、水、电、天然气等等还未计算在内),目前若实现以吸收农村1至2亿剩余劳动力(实际还更大)为目的的城建每座城市面积先按1平方公里(实际还要大)和10万人规模计,则要建成1000到2000座,需要投入的资金则是1.5万亿到3万亿人民币。假设要10年“化”起来,就需每年投入1500亿到3000亿人民币,若每座城市面积按10平方公里计,每年就需投和1.5万亿到3万亿人民币。钱从何来?政府拨?企业集资?企业搞房地产?还是农民拿?可以说不仅现阶段都难办到,即使今后国民经济较大幅度发展,十年、二十年之内也都难办到。农业工业化也不大可能,因为也需要巨额资金当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像不定期去计划经济体制,百一个农民要想建工厂,没有1万到2万的固定资产投入只带两只手是不行了,否则必便农业工厂矿厂等企业劳动生产率大大下降,若每个农民投入1万到2万元,全国1亿到2亿剩余劳动力需投入1万亿到2万亿人民币,当前能办到吗?至于土地规模经营化,当前也不可能,要土地规模经营没有较齐备而先进的农机具、设施,没有较高水平的经营管理,没有好的思想基础,也是“化”不起来的。前述“人民公社”为什么搞了20多年以失败而解体?就是不具备上述条件。土地规模化只从规模效益一方面考虑不行。所以不论是农村城市化、农业工业化,或是土地规模经营化都是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资金是共同的一大问题。

其次还要提出的是:急于推行城市化,有可能出现遍地开花,一哄而起,盲目建设、重复建设、盲目人流,并且由此引起的“城市病”“饥锇症”“贫血症”等一系列问题。

1.“城市病”。据1998年统计,全国城市已达660多座,城市化水平达30%,但随人口迅速增加,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市管理跟不上,配套工程(自来水、供电、供热、供天然气、上下水道、交通、电话、通讯、住房等等)跟不上,产生公共设施超负荷,水源枯竭,环境卫生日益严重,社会治安日益恶化现象。据工商时报今年1月26日载,全国600多座建制市中有近400多座缺水,其中严重缺水的130多座。至于大气污染、环境污染的现象则更不用说了。今天,西部地区当务之急,不是推行城市化,而应是城市质量的提高。这不是说在西部停止城市建设,相反,某些地方诸如临江、临交通沿线、大城市郊区、大工矿区,随生产力的发展,某些农村、村镇变城市,某些小城镇扩为大中城市都是必然的,必要的。但应在其外延的同时提高内涵,减少城市病的发生。

2.“饥饿症”。在我国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几次由于重大的基本建设战线拉的得过长,基本建设重复过多,造成国民经济积累与消费比例失调,宏观失控的严重灾难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某些干部脑子发热,一哄而起,你攀我比,向上级争项目、投资,向下级压任务,对农民搞摊派、高征购,向市民、职工拉集资,大患基本建设的“饥饿症”所至。今天若推行“城市化”,不仅会使某些新的领导重犯过去某些领导的“饥饿症”还会借发展城市、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之名,搞好大喜功,急功近利、夸大“政绩”之实,把主要力量放在城建上,大搞基本建设,而对农村建设,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则无力多顾,从而出现过去灾难的重演。

3.“贫血症”。就西部来说,在经济、文化等方面与东部存在较大差距,特别是农业的“贫血症”较东部严重。所谓“贫血症”,就是本来的弱质农业,资金 、人才、土地等质量低下,数量匮乏,扩大再生产乏力。若再推行农村城市化、农业工业化、土地规模化经营,农村的能工、巧匠、壮劳动力必然盲目进城,或出走他乡,从事小商贩,或从事企业的临时工;农村有限的资金受高额利润的驱使,流入非农领域;农村稀缺的土地必被大量滥占、滥用、滥圈。实际上超时空的城市化,有可能像把刀子在西部地区正患“贫血症”的农业综合体上切割开三个“血管”,这岂不是雪上加霜?西部地区农业大发展岂不是空谈?不把西部农业、农村经济作为西部大发展的基础,西部在发展又岂不是空话?

二、西部地区农业怎样发展

为使西部农业、农村经济快速、稳定、协调地发展,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一)坚持以“三划一同”的科学计划体系为手段,指导西部地区农业、农村经济活动,是加速实现其战略目标的首要措施。

西部地区跨11个省、市、区、地域辽阔,自然经济条件差异较大,为使之快速、有序、稳定、协调地发展农业生产,交换其商品,必须坚持以农业区划、农业规划、农业计划、农业合同简称“三划一同”这一科学计划体系为手段进行指导。他们之所以成为四位一体的计划体系,则是都具有以现在来推断、预测未来的计划性,除此之外还具有其相似性、差异性、联系性、制约性、序列性和指导性。他们之所以被作为必须坚持的手段,来指导其农业、农村经济活动,则为因为农业区划,依据地域分异规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查明自然经济生产条件发生、发展和分布的规律,查明其资源数量、质量,在此基础上,进行地域划分,发挥地区优势,调整产业结构,进行合理布局,提出轮廓指标,确定战略措施。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农业规划,则是在农业区划提供的上述科学依据的基础上,来分期、分批地完成它。农业计划则又是依据农业规划进一步使之具体化。农业合同则是依据农业计划和市场的需要,单位与企业、企业与企业间签订多种多样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协议书,当西部有关农业合同履行之际,就是西部地区农业计划完成之日。据此,它可以充分显示,在农业实行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发挥指导性计划的效力,显示它较盲目、自发的市场经济的优越性,显示它如何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础上使生产者、经营者保持自然资源的优势、技术(人才)的优势、经营管理的优势,在国内外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如何使农业各部门保持有序的、稳定的、快速的和协调的发展;如何使农民、农村干部以所为作为指导性计划,克服盲干、蛮干的现象,使农村总劳动的节约最大化、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最优。全国实践证明,实践也将在西部证明,坚持运用这一手段,就必然促使西部农业生产力迅速而有序的发展。

(二)切切实实地以教育为基础,科(科技)、教(教育)、推(推广),大力进行智力投资,实行特殊政策,培养引进人才,提高农民素质,是决定西部大发展的根本问题。

西部农业大发展,决定的因素不是“物”,不是“科学技术”,而是“人”,而是“勤劳农民”。没有数以万计的人才,没有3亿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农业大发展是不可能的。为此,狠抓人才培养与引进,农民素质提高是根本问题。办法是:

 

大力投资建立与推行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农业教育体系,即建立和完善研究生院、农业大学、农业专科学校、农业中学、农业职业学校、成人教育和多种长短期农业科学技术、农业经济管理培训班的教育体系,按需培养不同层次的人才。在农业教育结构上应发展农业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在层次上近期应多培养不同层次的人才。在农业教育结构上应发展农业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在层次上近期应多培养各种中等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采取如下特殊的政策,以加速培养与引进人才:(1)农业高等院校招生,对报考的学生在年龄上比全国的可放宽1至2岁,录取分数线可降低5个百分点?(2)拨专款加强职业教育,加速培养数以万计“永久牌”的现代中级科学技术人才与经营管理人才;(3)根据山区居住分散,交通不便的特点,积极为中、小学生创造条件,实行寄宿制,对来自山区的学生给予补贴,对特殊困难学生学杂费;(4)为稳定山区师资队伍和吸引外来师资,其工资、奖金、生活福利方面应高于全国一般地区;(5) 毕业生分配上,由于多数是“永久牌”,采取那里来那里去的办法,并享受国家干部待遇。
 

 

实行教科推相结合。教育、科研与推广相结合是世界教育上一条成功的经验。西部地区农业大专院校,为又快又多又好的培养出本区农村、农业实用的农民欢迎的人才,吸取这一经验是十分必要的。当前我国就农业教育来说,教学、科研、推广三脱离的现象依然存在,特别是教学脱离实际尤为严重。西部地区农业如大发展,可否率先把这一经验在农业大专院校中实行。要使科研与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以科研成果丰富教学内容,推广与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以推广实践中的经验丰富教学内容,推广与科研紧密结合起来,使科研更多的研究出农村、农业需要的实用成果并使之推广应用。推广是教学与科研的桥梁,也是学校、科研机构与农村、农业、农民联系的纽带。只要西部地区切实在农业高等院校实行教科推相结合的这个制度,就一定能培养出一批批,受农民群众欢迎的、实用的人才,促使西部农业率先实现其战略目标。
 

(三)加强西部地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狠抓治山、治水、治田、治村、治院,是其实现农业空间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保证。

 

治山治水。修建高标准的梯田是西部地区治山治水的一个重要基础设施建设。本区25度以下坡耕地面积较大,应依据山区、丘陵区土层厚度、土壤化学成分和当地经济条件,分期、分级、分层综合治理,使之逐步成为具有梯田道、蓄水池、蓄水窖、排水沟和梯田埂灌木丛五位一体的高标准梯田。25 度以上的空间,采取挖鱼鳞坑、修水平沟、打小坝、旱井,为植树、种草创造条件,这样就可种树见株,种草见绿,从而把山水拦截在高山峻岭之上,把泥沙堵截在梯田、沟坑之中。在修建梯田的同时,把可以有利长植被的荒芜高原、山地、丘陵、坡地、隙地等采用生物学技术与工程措施与节水灌溉技术(管道灌、滴灌、微灌等)相结合并采取“土”、“洋”相结合,先“土”后“洋”等办法,一步一个脚印地把荒芜的空间变成一条条、一块块、一片片郁郁葱葱的条带、绿洲、使穷山恶水的西部山区、丘陵、高原具有山青、水秀、天蓝的景观。
 

 

治田治川。大田田地、川地田地在西部地区虽比山地、丘陵、高原的耕地面积小,但它们是生产粮食、棉花、油料等农业产品的重要基本地。为使之“高产优质高效”,首先进行土地规划,把未利用的土地充分利用起来,把已利用不合理的土地、进行合理利用,调整土地利用中的所有者之间矛盾关系;第二,确定合理的生产结构;安排道、田、林、渠(灌、排)、灌(喷滴)五位一体的农业基本建设网络;布局农村生产区、商业区、文化区、卫生区和生活区等。第三,增加投入改变土壤物理、化学结构,推广良种,采用先进农机具、栽培技术、灌溉技术和经营管理技能,使之变为高标准的农田,为“优质、高产、高效”提供保证。
 

 

治村治院。为使西部地区农业率先实现可持续发展,治田治川的同时,把治村治院作为同等重要的基础设施内容来治理。治院是治村的主要组成部分,治院的核心是发展庭院经济。全国无论是东部、西部、南部或是北部,凡是庭院经济发展好的地方,都是可持续的、生态优化的和现代化的。如它们每座庭院经济吸收1个至2个农村剩余劳动力,按此计算,全国2.2亿户,庭院则有2.2亿座,可吸收2亿到4亿个劳动力,近期要比国家、集体或个人以巨额资金建设城市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要现实的多。若西部地区率先把治村治院下决心搞好,达到上述目标,则会具有突出的政治、经济、生态意义。
 

三、西部地区农业发展战略目标实现的前景

西部地区农业发展是艰巨、复杂、长期的系统工程,但实现它的目标前景是光辉灿烂的。依据是:首先有中央提出的宏伟战略和正确决策指导;其次有西部地区数以万计的勤劳勇敢、艰巨奋斗的农民及其长期实践积累的丰富经验;第三有得天独厚的丰富的自然资源及其巨大的生产潜力;第四,有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发展与推广应用;第五,有国内商品的统一流通和国际贸易的繁荣发展;据此,我认为西部地区2亿多农民会在中央作出的战略和决策指导下,艰苦奋斗,以内力为主,外力为辅,发挥自己的优势,其可持续的、生态优化的、现代化的目标是一定能够实现的。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试论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趋
    贺州: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建设
    中国在WTO后时代的农业支持政
    农业可持续发展对策与建议
    福建省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条例
    安徽省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条例
    江苏省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条例
    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的基础
    法国农业教育掠影:有了文凭
    杨集昆——精神与天地共存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