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的概念、特征与基本内容

作者:张光义    文章来源:黄河报·黄河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7-10

  编者的话:基于我国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资源环境保护压力不断加大的新形势,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新理念。建设生态文明,对于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对于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是至关重要的。如何认识生态文明的主要特点和基本内容?如何建立符合生态文明要求的观念和制度?如何使人类文明朝着生态文明的方向更好更快发展?今天刊发的这篇文章对这些问题作了思考和探讨,该文将有助于人们加深对生态文明的认识和理解。

  生态文明的概念及建设生态文明的意义

  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根据我国国情、顺应社会发展规律而做出的正确决策,是对人类文明发展理论的丰富,是国家治国理念的新发展。它体现了党和政府对新世纪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科学判断和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

  生态文明的提出,涉及到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变革,是不可逆转的发展潮流,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进行的一次新选择,是人类文明形态和文明发展理念的重大进步。它将通过多种渠道对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进行重大的引导和调整,进而指引我国走上科学发展的轨道。

  何谓生态文明?从广义角度看,生态文明是指人们在改造物质世界,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建设人类社会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生态环境的过程中,所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等方面成果的总和。这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所必然要求的社会进步状态,是人类社会继工业文明之后出现的一种新型文明形态,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阶段。它涵盖了全部人与人、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关系以及人与社会和谐、人与自然和谐的全部内容。从狭义角度看,生态文明是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相并列的文明形式,重点在于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人类在处理与自然关系时所达到的文明程度,核心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协调发展。在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共同构成的现代文明体系中,生态文明更具有基础性和普遍性。

  生态文明是在人类对传统文明形态特别是工业文明深刻反思的基础上产生的,它与全球日趋严重的环境问题密切相关。人类社会的资源是有限的,资源与环境的可再生能力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三百年的工业文明以人类征服自然为主要特征。在原始文明和农业文明时期,人类主要靠天吃饭,改造客观自然的能力非常弱,对自然生态的破坏和影响微乎其微。而在社会化大生产的工业文明时代,人类改造生态环境的能力和范围不断扩大,改造客观世界的高投入、高能耗、高消费,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威胁,使地球出现了严重的环境污染、物种灭绝、资源短缺等生态灾难。一系列全球性生态危机说明地球及其资源、环境能力已经难以支持工业文明的继续发展,需要开创一个新的文明形态来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于是,生态文明应运而生,被纳入了人类文明体系。因为生态文明的前提就是尊重和维护自然,维护人类自身赖以生存发展的生态平衡;生态文明的实质就是要摆正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引导人们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在我国,提出建设生态文明,也是基于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资源环境保护压力不断加大的新形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巨大,也积累了不少矛盾和问题。突出表现为我国经济发展主要依赖投资和增加物质投入,这种粗放型增长方式使能源和其它资源的消耗增长过快,生态环境恶化问题日益突出。这种以牺牲环境来换取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了。提出建设生态文明,不论对于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还是对于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是至关重要的。建设生态文明,既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又反映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方向,具有极其重要和深远的意义。

  生态文明的主要特征与基本内容

  目前,人类迈开了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型的步伐,开始进入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型的过渡期。在我国,生态文明已经成为在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等领域内具有共同指导作用的一个重要的治国理念。认识和分析生态文明的主要特点和基本内容,对于在过渡期内顺利实现生态文明所要求的目标,使人类文明朝着生态文明的方向更好更快发展;对于逐步纠正一切不符合生态文明要求的思想观念和政策制度,促进符合生态文明要求的政策不断出台,并有效地贯彻落实,具有重要意义。

  一、生态文明的主要特征

  1.生态文明的自然性与自律性

  生态文明具有自然性。与以往的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一样,生态文明也主张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发展物质生产力,不断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区别在于,生态文明突出自然生态的重要,强调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强调人类在改造自然的同时必须尊重和爱护自然,而不能随心所欲,盲目蛮干,为所欲为。

  生态文明又强调人的自律性。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建设生态文明的关键在于人类真正做到用文明的方式对待生态。追求生态文明的过程是人类不断认识自然、适应自然的过程,也是人类不断修正自己的错误、改善与自然的关系和完善自然的过程。人类应该认真定位自己在自然界中的位置,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生态问题的根源在于人类自身,在于人类的活动与发展。解决生态安全问题归根到底须检讨人类自身的行为方式、节制人类自身的欲望。要认识到,人类既不是自然界的主宰,也不是自然界的奴隶,而是不能脱离自然界而独立存在的自然界的一部分,只有尊重自然、爱护生态环境、遵循自然发展规律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界的协调发展。

  2.生态文明的和谐性与公平性

  生态文明是社会和谐和自然和谐相统一的文明,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的文化伦理形态,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生态的稳定与和谐是自然环境的福祉,更是人类自己的福祉。

  生态文明是充分体现公平与效率统一、代内公平与代际公平统一、社会公平与生态公平统一的文明。与工业文明相比,生态文明所体现的是一种更广泛更具有深远意义的公平,它包括人与自然之间的公平、当代人之间的公平、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的公平。当代人不能肆意挥霍资源、践踏环境,必须留给子孙后代一个生态良好、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与地球。把生态文明纳入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之中,就显示出中国共产党人对历史负责的态度,反映出为中华民族子孙后代着想的意愿。

  3.生态文明的基础性与可持续性

  生态文明关系到人类的繁衍生息,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它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一起,关系到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到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和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关系到事业的兴旺发达和国家的长治久安。作为对工业文明的超越,生态文明代表了一种更为高级的人类文明形态,代表了一种更为美好的社会和谐理想。生态文明应该成为社会主义文明体系的基础,人民享受幸福的基本条件。

  作为人类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建设生态文明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只有追求生态文明,才能使人口环境与社会生产力发展相适应,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保证一代一代永续发展。生态文明是保障发展可持续性的关键,没有可持续的生态环境就没有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就是保护可持续发展能力,改善生态就是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只有坚持搞好生态文明建设,才能有效应对全球化带来的新挑战,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4.生态文明的整体性与多样性

  生态文明具有系统性、整体性,要从整体上去把握生态文明,把自然界看成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把人类看作是自然界的有机组成部分。自然界蕴有万物,万物各有自己的运演规律,万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地球生态是一个有机系统,其中的有机物、无机物、气候、生产者、消费者之间时时刻刻都存在着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每种成分、过程的变化都会影响到其它成分和过程的变化。一般说来,生态问题是全球性的,生态文明要求我们具有全球眼光,从整体的角度来考虑问题。例如,保护大气层、保护海洋、保护生物多样性、稳定气候、防止毁灭性战争和环境污染等,必须依靠全球协作。另外,生态文明对现有其它文明具有整合与重塑作用,社会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等都与生态文明密不可分,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生态文明的价值观强调尊重和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强调人、自然、社会的多样性存在,强调人与自然公平,物种间的公平,承认地球上每个物种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多样性是自然生态系统内在丰富性的外在表现,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一定要承认并尊重、保护生态的多样性。建设生态文明,要始终以一种宽阔的胸怀和眼光关怀自然界中的万事万物,切忌为了眼前的、局部的利益而牺牲自然界本身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5.生态文明的开放性与循环性

  自然界既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又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循环系统。开放性意味着此事物与众多彼事物的联系性,具有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关系。开放性、循环性是自然生态系统客观的存在方式,这就要求人们在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时,把自然界作为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努力认识和把握能量的进出、交换和循环规律。人在从自然界中摄取能量时,一定要考虑其承受力,保证自然生态循环系统的顺利进行。

  建设生态文明,需要大规模开发和使用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实现对自然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需要逐步形成以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再利用为特点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要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重构经济系统,使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建立起一种符合生态文明要求的经济发展方式,使所有的物质和能源能够在一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

  6.生态文明的伦理性与文化性

  生态文明是生态危机催生的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更进步、更高级的文化伦理形态。化解人与自然关系的危机,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首先应该实现伦理价值观的转变,以生态文明的伦理观代替工业文明的伦理观。传统哲学认为,只有人是主体,自然界是人的对象,因而只有人有价值,其他生命和自然界没有价值,只能对人讲道德,无需对其他生命和自然界讲道德。这是工业文明人统治自然的基础。生态文明认为,人不是万物的尺度,人类和地球上的其他生物种类一样,都是组成自然生态系统的一个要素。不仅人是主体,自然也是主体;不仅人有价值,自然也有价值;不仅人有主动性,自然也有主动性;不仅人依靠自然,所有生命都依靠自然。因而人类要尊重生命和自然界,承认自然界的权利,对生命和自然界给予道德关注,承认对自然负有道德义务。只有当人类把道德义务扩展到整个自然共同体中的时候,人类的道德才是完整的。

  生态文明的文化性,是指一切文化活动包括指导我们进行生态环境创造的一切思想、方法、组织、规划等意识和行为都必须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培育和发展生态文化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应该围绕发展先进文化,加强生态文化理论研究,大力推进生态文化建设,大力弘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观,形成尊重自然、热爱自然、善待自然的良好文化氛围,建立有利于环境保护、生态发展的文化体系,充分发挥文化对人们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

  二、生态文明的基本内容

  1.生态理念文明

  生态文明建设中一项很重要的内容,就是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生态理念,是人们正确对待生态问题的一种进步的观念形态,包括进步的生态意识、进步的生态心理、进步的生态道德以及体现人与自然平等、和谐的价值取向,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的思想观念和精神追求等。讲究生态文明,意味着确立一个新的价值尺度或价值核心。建设生态文明,在全社会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是首要工作。要逐步形成尊重自然、认知自然价值,建立人自身全面发展的文化与氛围,从而转移人们对物欲的过分强调与关注。

  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思想意识上实现从传统的“向自然宣战”、“征服自然”等理念,向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转变;从把增长简单地等同于发展、重物轻人的发展理念,向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的发展理念转变。建设生态文明,就要人人树立资源有限、环境有限的理念,树立人与天地一体的理念,像爱惜保护自己的身体那样去爱惜保护自然。

  应大力弘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核心价值观,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的价值观,使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生态保护成为公众的价值取向,生态建设成为公众的自觉行动。建设生态文明,需要将生态文明理念扩展到社会管理的各个方面,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成为广泛的社会共识。

  2.生态经济文明

  建设生态文明,要求社会经济与自然生态平衡发展与可持续发展。在生态文明理念的指导下,经济发展将致力于消除经济活动对大自然自身稳定与和谐构成的威胁,逐步形成与生态相协调的生产生活与消费方式。目前,我国已经把保护自然环境、维护生态安全、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些要求视为发展的基本要素,提出了通过发展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社会环境与生态环境平衡的目标。

  建设生态文明,前提是发展。只有发展,才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传统的工业文明固然使一些地方因经济的快速增长而带来了物质上的富裕,但毫无节制地消耗自然资源的生产方式,已经使经济社会的发展受到了极大制约,如果不能按生态文明的要求及时予以矫正,经济社会发展就不能持久。这就需要在发展的同时,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需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生态文明的现代化道路;需要把经济发展的动力真正转变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上来。

  要防止重经济发展轻生态保护的现象。必须彻底摒弃靠牺牲生态环境来实现发展,先发展后治理等传统的发展观念和发展模式。我们也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以停滞经济发展来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从根本上说,生态环境保护是为了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我们强调保护生态环境,是要求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充分考虑到环境承载力,充分考虑到给后人发展留有一定的余地,充分考虑到老百姓接受的程度。我们的目标是把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统一在可持续发展上,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

  3.生态政治文明

  政治文明的功能是通过制度的安排和国家公共权力的运用来维系社会秩序,通过公平分配社会资源来保障个人权益,保障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政治文明,要求尊重利益和需求的多元化,注重平衡各种关系,避免由于资源分配不公、人或人群的斗争以及权力的滥用而造成对生态的破坏,由公共权力限制损害生态环境行为的发生,维护人的生命健康安全。

  党和政府要重视生态问题,把解决生态问题、建设生态文明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一项重要任务,把维护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权益作为工作价值判断的重要标准,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制度基础、社会基础以及相应的设施和政治保障。

  建设生态文明,必然会对国家的民主和人权、社会经济制度等方面产生影响。环境保护的实质是维护人的环境权益。就民主建设而言,必须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权利。政府要进一步公开各类信息,畅通人民群众监督、投诉、管理生态事务的渠道,保证人民群众生态文明建设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让人民群众从生态文明建设中深切体会和明确认识自己的利益所在,从而激发其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热情。

  4.生态科技文明

  生态科技文明是对近现代科学技术反思之后的科技生态化转向。它以协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为最高准则,以不断解决人类发展与自然界和谐演化之间的矛盾为宗旨,以生态保护和生态建设为目标。应该认识到,科技是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直接手段和重要工具。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要能够促使整个生态系统保持良性循环,能为优化生态系统提供智力支撑。科学技术活动,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服从自然本身的属性,接受自然科学所认识规律的限制。

  对于生态文明来说,科学技术是一柄“双刃剑”。一方面,20世纪以来传统工业化对自然资源高强度、掠夺性的开发使用,所造成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与现代科学技术的推动有关;另一方面,科学技术在节约资源、保护生态、改善环境等方面,也不断发挥着越来越显著的作用。我们应该积极预防科技应用可能引发的负面效应,着力突破制约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大力开发和推广节约、替代、循环利用资源和治理污染的先进适用技术,不断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要系统深刻地认识自然规律,认识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规律,认识我国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的现状及其变化的趋势,认识社会复杂系统的演化和调控规律,以便及时自觉地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积极推动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转变。要树立综合的科技评价体系,避免用单一的经济指标来评价科技的优劣,应该从生态、人文、美学等各方面建立起合理的科技价值体系,引导科学技术健康、持续发展。

  5.生态制度文明

  人类自身作为建设生态文明的主体,必须将生态文明的内容和要求内在地体现在人类的法律制度中,并以此作为衡量人类文明程度的标尺。建设生态文明,内在地包含着保护生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制度安排和政策法规。正确对待生态问题的制度形态,包括生态制度、法律和规范,强调健全和完善与生态文明建设标准相关的法制体系。为了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加强生态法制建设,通过国家立法的方式,提高人们对环境所承担的责任。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进程的加快,生态保护的法律法规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系统的法律和制度体系,是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保障。当务之急是强化政策导向,形成激励和约束机制,改革绩效考评体系。根据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实际水平和人口、资源、生态环境的总容量,确定不同的发展目标,相应制定不同的考核评价体系,赋予不同的经济政策,明确生态环境保护的职责、权利和义务。调动人民群众进行生态环境保护的积极性,使社会公众学会运用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来维护自身的生态环境权益,并敢于对污染和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进行检举和控告。

  6.生态行为文明

  建设生态文明,人们应该将生态文明的内容和要求由内而外地体现在自己的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中,体现在各种活动实践中。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系统、深刻的社会变革工程,既需要自上而下的发动与贯彻,也需要自下而上的参与和推动。就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而言,自下而上的公众参与方面稍显滞后和不足,往往导致一些法律难以有效执行,制度难以有效贯彻,政策难以有效落实。在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许多方面,也由于生态意识淡薄,广泛存在与生态文明不相适应的不良行为习惯。

  目前,生态文明的观念和机制正在形成,并日益深刻地影响到所有社会组织和个人的行为方式。建设生态文明,关键在于人的行动,在于形成符合生态文明要求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人的生活方式应自觉以实用节俭为原则,以适度消费为特征,应该追求基本生活需要的满足,崇尚精神和文化的享受。作为物质产品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人们应该在生产和生活中养成节约资源、善待环境、循环利用、物尽其用,降耗减排的良好习惯,主动抑制直至消除浮华铺张、奢侈浪费等不良习惯。

  生态文明人人有责,文明生态人人共享。要广泛动员广大公众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逐步形成以生态文化意识为主导的社会潮流,形成文明、节俭、科学、和谐的社会风气,形成有利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消费生活方式,真正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

  (作者单位:山东黄河河务局)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精彩图片
    文章评论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请您注意: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环境生态网文章跟帖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您在环境生态网发表的言论,环境生态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发表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文章跟帖管理员反映。

    绿色进行时
    推荐文章
    卫报科学图片展示卫星眼中的地球
    人造岛屿、火山爆发、沙尘暴,玩惯了Google Earth的我们是否…
    绿色生活
    驴行天下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