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生态现代化,建设绿色新家园

——《中国现代化报告2007》内容综述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中国科学院网站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10-25

实施生态现代化,建设绿色新家园

——《中国现代化报告2007》内容综述

  从诞生的那一天开始,我们就生活在自然环境之中。自然环境为我们提供了生命支持、物质和文化服务。没有自然环境,就没有人类文明。随着人口增长和生活水平提高,如果按照传统发展模式,人类的物质需求将逐步逼近自然环境的承载极限,自然环境有可能发生不可逆退化。事实上,人类已经拥有毁灭地球的强大能力,而地球已经越来越不堪人类的需求重负。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如何科学地处理自然环境、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的相互关系,实现文明进步与自然环境的互利耦合,是一个无法回避和日益突出的问题。

  目前,关于人类与自然的相互关系的理论和思想,流派众多,学术文献浩如烟海。在众多理论中,20世纪80年代德国学者胡伯提出的生态现代化理论(Huber 1985),已经成为发达国家的环境社会学的一个主要理论。生态现代化要求采用预防和创新原则,推动经济增长与环境退化脱钩,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双赢。在过去20多年里,许多发达国家选择了生态现代化,并取得显著成效。我们相信,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生态现代化同样适合于中国。

    一、世界生态现代化的历史事实

  生态现代化是现代化的一个重要领域,是现代化与自然环境的一种互利耦合,是世界现代化的一种生态转型。生态现代化,大约是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虽然生态现代化只有30多年历史,但现代化的生态效应,从工业革命以来就存在,约有300年历史。本期报告对现代化的生态效应和生态现代化的300年(17002001年)历史进程进行时序分析、截面分析和案例分析;分析范围涉及3个领域(生态响应、生态经济和生态社会)和4个方面(生态效率、生态结构、生态制度和生态观念),分析内容包括长期趋势、世界前沿、国际差距和统计分析等。时序分析的国家样本为15个(8个发达国家和7个发展中国家),2001年截面分析的国家样本为131个和102个生态变量,其他截面样本为当年有数据的主要国家。本报告归纳了36个基本事实和6条历史经验等。

    1、世界现代化的生态效应和生态现代化的36个基本事实

  1)生态响应领域的10个基本事实:18世纪以来,人口规模和人口密度在上升,化石能源生产和生态足迹在增大,人均耕地、草地和淡水资源在下降,人均森林资源和生物多样性在下降,人均钢铁产量从上升到下降,人均矿产生产具有地域多样性,人均空气污染从上升到下降,人均工业废水BOD(生化需氧量)从上升到下降,温室气体排放在增加,但部分国家已经下降;19世纪以来自然保护区在增加等。

  2)生态经济领域的10个基本事实:18世纪以来,物质生产效率和土地生产率在上升,物质经济的比例在下降,人均物质产值在上升,谷物单产和现代有机农业在上升;20世纪以来,农业化肥使用强度从上升到下降,经济能源和资源密度从上升到下降,单位GDPCO2排放从上升到下降,废物循环利用率在上升,自然资源消耗比例具有地域差异,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现象在上升等。

  3)生态社会领域的10个基本事实:18世纪以来物质劳动力比例在下降;19世纪以来,人均服务收入在上升,长寿人口比例在上升,城市安全饮水和卫生设施在上升,农村安全饮水和卫生设施在上升;20世纪以来,城市废水处理率在上升,城市空气污染从上升到下降,人均城市废物在上升,能源使用效率从下降到上升,环境风险具有地域差异等。

  4)生态现代化的6个基本事实:20世纪以来,生态效率和生态结构在持续变化,生态制度和生态观念在持续变化,生态转型具有高度的不平衡性和不同步性,国际环境协议和国际污染转移有全球性影响,经济发展与许多人均自然资源的相关性不显著;自然资源的生产和消费模式具有品种和地域差异等。例如,在20世纪后40年里,人口规模、人均国土面积、人均农业用地和人均草地面积等,与人均国民收入没有显著关系;2001年,人均可耕地面积、人均淡水资源、人均森林资源和人均矿产生产等,与人均收入没有显著关系;但人均能源生产与人均收入显著正相关,人口密度与人均收入正相关。

  上述事实只是生态现代化的部分事实。在过去的20多年里,发达国家经济继续增长,环境明显改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家经济与环境指标脱钩率达到52%

  2、世界生态现代化的6个历史经验

  如果从1972年联合国首次人类环境大会算起,生态现代化已经有30多年历史。在过去的30多年里,生态现代化在争论和冲突中前行。特别是在发达国家,如一些西欧和北欧国家,生态现代化的进步是明显的。世界生态现代化的历史经验具有启发意义。

  1)生态现代化是一种历史必然。随着地球人口密度的增加,人类的物质需求和废物排放,都将逐步逼近自然环境可以承受的极限。虽然技术进步可以部分缓解环境压力,但仅有技术进步是不够的。人类生活模式和现代化模式的生态转型,是必须的。随着全球化和发达国家生态现代化的进步,发展中国家将不可回避生态现代化的国际和国内压力,所以,生态现代化逐步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世界潮流。

  2)生态现代化不会一帆风顺。生态现代化,需要理性处理经济与环境的关系。随着经济波动和环境变化,人们的观念也会发生变化。当经济衰退时,环境意识会受到挑战。当环境危机时,经济增长会受到质疑。是要汽车,还是要蓝天,在不同条件下有不同答案。当然,既有汽车,又有蓝天,那是最好。生态现代化一直是在争论中前行。

  3)生态现代化需要创新和学习。生态现代化要求环境友好的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要求生态合理的结构转变和模式转变。在这个过程中,观念的变化是关键。在生态现代化的先行国家,创新和观念变化是本质所在。在生态现代化的后行国家,学习和观念变化是重点,地域性创新也是必不可少的。创新和学习,是推动生态现代化的两个杠杆。

  4)生态现代化需要国内合作。生态现代化是一次生态革命,涉及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环境管理和个人行为的生态合理的转变。人类文明史上的每一次革命,都引发社会利益的重新分配和激烈的社会冲突。生态革命也一样。政府、企业、社会、环境保护组织等,都面临生态革命的冲击。他们既是变革的力量,也是变革的对象;他们需要改变别人,也需要改变自己。冲突与合作,就在所难免。在20世纪6070年代,冲突和对抗是环境运动的突出特征。20世纪80年代以来,环保斗争在继续,但环保合作已经成为主流。环境议程的全民合作和民主参与,是生态现代化的一个典型特征。

  5)生态现代化需要国际合作。太阳系只有一个地球,人类都生活在地球上。地球的大气循环、水循环、碳循环、物质流动和能量流动等,都是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的,他们跨越了国界,超越了民族。全球气候变化、臭氧层破坏、空气污染扩散、废物污染转移、生物多样性保护、自然资源和能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等,都需要全球公民的通力合作。空气是没有国界的。虽然全球的平等合作还是一个口号,但许多领域的国际合作已经展开。

  6)生态现代化没有最佳模式。从世界范围来看,生态现代化可以分为三大类型。首先,欧洲的生态现代化,比较具有“理想主义”的特征。绝大多数欧洲国家的国土面积比较小,受国际环境的影响比较大,而且西欧国家具有优良的学术传统。他们首先提出生态现代化理论,推动欧盟的环境合作,并积极向世界其他国家传播生态现代化。其次,北美的生态现代化,比较具有“实用主义”的特征。北美国家,地大物博,自然条件得天独厚。他们首先提出工业生态学,推动环境立法和环境治理,关注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视环境质量和经济增长,理论创新相对比较少。其三,发展中国家的生态现代化,比较具有“现实主义”的特征。发展中国家,多数结合本国国情,有选择地推进生态现代化,政府和科学界的作用比发达国家更为突出。其中,有些国家选择综合生态现代化,有些国家选择经典现代化的生态修正。

  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经济增长和环境改善,发展中国家则面临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重压力,国际环境贸易和环境外交非常活跃。在这个过程中,有些学者强调资源环境的承载力和世界现代化的生态转型;有些学者采用双重标准,要求发展中国家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发达国家则保持较高的资源消费水平和人均生态足迹。在国际竞争中,发达国家处于有利地位,发展中国家需要明辨是非,避免落入世界发展的“持续贫困陷阱”。

   

[1] [2] [3] [4] 下一页



  • 上一篇文章: 没有了

  • 下一篇文章:

  • 文章录入:anny    责任编辑:anny 

    精彩图片
    文章评论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请您注意: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中国环境生态网文章跟帖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您在中国环境生态网发表的言论,中国环境生态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发表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文章跟帖管理员反映。

    绿色进行时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