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区生态现代化进程
世界生态现代化评价面临许多问题,其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是生态指标的统计数据缺乏,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环境统计数据非常少,而且统计口径也存在国际差别。中国地区生态现代化评价,同样面临着统计数据缺乏、统计口径差别等问题。根据国家统计局和国家环保总局的有关统计资料,生态现代化评价的30个评价指标中,在1990~2004年期间约有12~19个指标具有统计数据(表4-23)。显然,统计数据的不足,将影响评价结果。为了大致了解中国地区生态现代化水平,利用有限的评价指标,分别评价了2000年和2004年的地区生态现代化指数(表4-24)。下面简要介绍评价结果。由于指标较少,评价结果仅供参考。
表4-24 2000年和2004年中国大陆内地地区生态现代化水平
地区 |
2000年生态现代化指数 |
2000年 排名 |
2004年生态现代化指数 |
2004年 排名 |
第一次现代化实现程度 |
第二次现代化指数 |
综合现代化指数 |
人均 GDP |
北京 |
52 |
1 |
61 |
1 |
95 |
85 |
73 |
3465 |
天津 |
44 |
5 |
46 |
8 |
95 |
65 |
58 |
3458 |
河北 |
36 |
27 |
33 |
29 |
81 |
34 |
31 |
1555 |
山西 |
36 |
26 |
32 |
31 |
83 |
38 |
34 |
1102 |
内蒙古 |
42 |
9 |
40 |
16 |
80 |
34 |
33 |
1374 |
辽宁 |
43 |
7 |
43 |
12 |
90 |
48 |
44 |
1968 |
吉林 |
42 |
12 |
39 |
17 |
84 |
41 |
40 |
1319 |
黑龙江 |
46 |
3 |
46 |
6 |
85 |
40 |
36 |
1678 |
上海 |
46 |
2 |
55 |
2 |
97 |
76 |
66 |
5165 |
江苏 |
40 |
15 |
44 |
10 |
90 |
44 |
41 |
2503 |
浙江 |
44 |
6 |
47 |
5 |
93 |
46 |
43 |
2877 |
安徽 |
36 |
24 |
36 |
25 |
79 |
31 |
30 |
900 |
福建 |
43 |
8 |
46 |
7 |
85 |
37 |
36 |
2082 |
江西 |
39 |
18 |
39 |
18 |
76 |
31 |
31 |
986 |
山东 |
39 |
17 |
39 |
20 |
86 |
38 |
36 |
2038 |
河南 |
34 |
30 |
34 |
28 |
75 |
30 |
27 |
1096 |
湖北 |
37 |
23 |
38 |
23 |
85 |
37 |
36 |
1267 |
湖南 |
38 |
22 |
38 |
22 |
80 |
32 |
32 |
1012 |
广东 |
44 |
4 |
45 |
9 |
87 |
44 |
42 |
2333 |
广西 |
36 |
25 |
36 |
26 |
72 |
28 |
29 |
820 |
海南 |
41 |
13 |
43 |
13 |
74 |
32 |
32 |
1136 |
重庆 |
34 |
29 |
38 |
21 |
83 |
35 |
34 |
1031 |
四川 |
38 |
20 |
41 |
15 |
79 |
34 |
33 |
907 |
贵州 |
35 |
28 |
39 |
19 |
65 |
26 |
25 |
492 |
云南 |
42 |
10 |
43 |
11 |
65 |
27 |
26 |
810 |
西藏 |
40 |
16 |
50 |
3 |
66 |
27 |
27 |
932 |
陕西 |
38 |
21 |
37 |
24 |
83 |
44 |
40 |
940 |
甘肃 |
41 |
14 |
41 |
14 |
73 |
32 |
29 |
719 |
青海 |
42 |
11 |
48 |
4 |
77 |
32 |
31 |
1044 |
宁夏 |
32 |
31 |
32 |
30 |
79 |
36 |
31 |
946 |
新疆 |
39 |
19 |
35 |
27 |
77 |
32 |
32 |
1354 |
中国 |
42 |
|
42 |
|
86 |
39 |
35 |
1500 |
世界最高 |
95 |
|
97 |
|
100 |
113 |
99 |
51810 |
世界最低 |
30 |
|
33 |
|
32 |
12 |
13 |
90 |
世界平均 |
57 |
|
59 |
|
92 |
51 |
53 |
6329 |
一、2004年中国地区生态现代化指数
1、2004年中国大陆内地地区生态现代化的总体水平
2004年,中国大陆只有1个地区(北京),生态现代化水平超过世界平均水平,其他30个地区的生态现代化水平都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表4-24)。所以,2004年中国大陆内地地区的生态现代化水平,总体上是比较低的。
2004年,北京等13个地区生态现代化指数超过全国平均值,山西等18个地区生态现代化指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2、2004年中国大陆内地地区生态现代化的前沿
2004年,中国大陆地区生态现代化指数排前10名的地区分别是:北京、上海、西藏、青海、浙江、黑龙江、福建、天津、广东和江苏;他们的生态现代化指数分别为:61、55、50、48、47、46、46、46、45和44分。
2004年,中国大陆内地生态现代化指数排后10名的地区分别是:湖南、湖北、陕西、安徽、广西、新疆、河南、河北、宁夏和山西;他们的生态现代化指数分别为:38、38、37、36、36、35、34、33、32和32分。
3、2004年中国大陆内地地区生态现代化的差距
首先,中国地区生态现代化的国内差距(表4-25)。2004年中国大陆内地31个地区的地区差距:生态现代化指数的最大差距为29分,相对差距约为92%。地区生态现代化指数的最大值为61分,最小值为32分,平均为41分。
其次,中国地区生态现代化的国际差距(表4-25)。2004年中国大陆内地31个地区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生态现代化指数的最大差距为65分,相对差距约为2倍。2004年中国大陆内地31个地区与世界平均水平的差距:生态现代化指数的最大差距为27分,相对差距约为85%。
4、2004年中国大陆内地地区生态现代化的追赶
生态现代化指数和排名的变化,反映了地区生态现代化水平的相对变化。从2000年到2004年,生态现代化指数上升的地区有15个,生态现代化指数排名上升的地区有10个,这些地区的生态现代化水平相对提高(表4-26)。
5、2004年中国大陆内地地区生态现代化的不平衡性
2004年,中国大陆内地地区生态现代化的不平衡性非常明显,各个地区的生态现代化水平不同,生态现代化指数的最大差距达到29分(表4-23)。如果按照“三大片八大区”划分,西部片和北方片的生态现代化指数都为41分,南方片为43分;黄河中游、长江中游和西北地区的生态现代化指数低于全国平均值,华南沿海和西南地区的生态现代化指数与全国平均水平持平,华东沿海、华北沿海和东北地区的生态现代化指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表2-27)。黄河中游、长江中游和西北地区,是我国生态现代化需要重点关注的地区(图4-4)。
表4-27 2004年中国大陆内地地区生态现代化的不平衡性
三大片 |
生态现代化指数 |
八大区 |
生态现代化指数 |
北方片 |
41 |
东北地区(黑龙江、吉林、辽宁) |
43 |
华北沿海(北京、天津、河北、山东) |
45 | ||
黄河中游(河南、山西、陕西、内蒙) |
36 | ||
南方片 |
43 |
华东沿海(江苏、上海、浙江) |
49 |
华南沿海(福建、广东、广西、海南) |
42 | ||
长江中游(安徽、江西、湖北、湖南) |
38 | ||
西部片 |
41 |
西南地区(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 |
42 |
西北地区(甘肃、宁夏、青海、新疆) |
39 |
注:香港、澳门和台湾,属于华南沿海地区;由于环境数据有限,没有评价其生态现代化指数。

![]() |
图4-4 2004年中国大陆地区生态现代化水平的不平衡性
(注:本图为中国地区生态现代化示意图,完整中国地图见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的地图)
延伸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