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皋市创建国家生态市的实践与思考
生态建设,是一项事关民生、事关后代、事关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任务。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对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高度重视。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对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提出了硬约束指标。江苏省委、省政府也于2007年提出“环保优先是江苏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我们如皋市委市政府在同年就作出关于开展国家生态市创建的部署。
一、从全局高度深刻认识生态市创建的重要意义
我市切实把握“生态文明”的基本要求,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推进生态市创建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努力做到生态建设和经济建设一起推进,生态文明和物质文明一起发展。
1.将创建生态市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总抓手。
生态市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的工程,既涉及到城市,又关系到农村;既考虑到市民,又关注到农民;既包括环境、生态,也离不开经济、社会,但它又不是这些方面的简单相加,而是这几个方面的协调发展,是一项包括经济、政治、社会、生态和人的全面发展在内的系统工程。只要把这项工作抓好了,就能带动方方面面的跨越发展。可以说,它是统筹城乡发展,协调经济和环境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的总抓手。
2.将创建生态市作为加快转型升级的突破口。
国家生态市是国家授予一个地区的绿色奖杯,生态环境质量是区域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创建国家生态市一方面能在全社会营造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理念,建立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倒逼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快速发展,避免新的污染和破坏;另一方面,更能打造一流的自然景观和环境质量,让“长绿宝土”更加生机勃发,为经济发展不断拓展生态环境容量,增创发展优势,为我市策应沿海开发战略抢得先机,促进高端项目、高新技术和高层次人才的引进。
3.将创建生态市作为发展成果惠民的着力点。
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着力点就是要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真正做到让发展成果惠及百姓。开展的国家生态市创建工作,既能推动绿色经济的发展,切实提高人民的收入水平;更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切实改善宜居宜业环境,提高群众健康水平,不断提升145万如皋人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努力把我市建成生态经济发达、生态环境良好、人居环境优美、生态文化繁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城市。
二、用扎实举措强势推进生态市创建的各项工作
做好国家生态市创建工作,基础在基层,难点在基层,关键也在基层。我市坚持把生态镇村创建作为切入点,以重点工程为突破,以环境整治为抓手,以亮点培育为载体,以长效机制为根本,创新思路,统筹协调,扎实推进创建工作。
1.高标准完善基础设施,进一步夯实基础。
我市着力高标准完善环境基础设施,加快推进污水处理厂、污水管网建设,确保污水处理厂达到75%的运行负荷,建成区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0%以上。大力提升农村绿化水平,进一步提升绿化的层次和品位,推进绿化景观建设,提高庭院绿化质量。加快延伸农村道路,在推进镇区道路框架建设、村组公路建设和危桥改造的同时,同步配套路标、路灯和道路绿化,推进农村道路硬化、亮化、绿化,改善农民的出行条件。
2.全方位开展综合整治,进一步做靓环境。城乡环境是生态市的“第一印象”。我市始终坚持点线面结合,全面提升形象。一是打造点。突出抓好村庄整治,通过住宅外墙立面出新、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垃圾清运、户厕改造、道路修整、植树绿化等途径,充分展示农村新面貌,形成一批“亮点群”。二是做靓线。突出抓好主次干道沿线环境整治和绿化,城区主干道两侧可视范围内建筑物整治,达到立面出新、路面平整、线杆有序、环境优美的效果,成为一道道赏心悦目的风景线。三是提升面。突出抓好城边、镇边、村边、路边、厂边、河边的环境整治以及城区、镇区公共秩序的整治,做到不留一块死角、没有任何丑处,整体令人舒心。
3.大力度培育创建亮点,进一步打造品牌。有特色才有生命力,有亮点才有吸引力。要不断放大长江、长寿、长绿品牌,加快培育和打造生态建设亮点。进一步巩固和提升沿江湿地保护、区域供水、肠衣集中生产和污水集中处理等亮点,使亮点更靓、特色更强。加强包装,着力培垃圾集中处置发电、污水处理厂建设、改厕、一池三改、秸秆综合利用、生态农业等具有明显优势和个性特色的生态建设典型,确保垃圾集中处置率达100%,污水处理厂、改厕实现全覆盖,秸秆综合利用率在95%以上。
4.全覆盖落实长效机制,进一步提供保障。创建国家生态市,不仅要追求阶段性成果,还要着眼未来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巩固和发展好现有的创建成果。资金投入是前提,我市将其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盘考虑,在进一步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的同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形成“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资金投入机制。责任落实是关键,按照“责任分明、管护分离、职能分开”的原则,重点抓住日常保洁工作,确保常抓不懈、长治久洁。督查考核是保证,在建立完善市镇村三级督查考核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公众参与机制,健全企业环保监督员制度,加强环保义务监督员和志愿者队伍建设,赋予公众更多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
三、以高效组织推动生态市创建
创建国家生态市是一项系统工程,我市通过强化组织领导、督查推进和考核奖惩,扎实推进国家生态市创建。
1.以坚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推创建。我市建立健全市镇村三级联动推进网络,形成条块结合、上下呼应、信息畅通、务实高效的组织推进机制。成立了由市委主要领导任第一组长的市创建国家生态市工作领导组,并设立了生态市创建办,负责贯彻落实领导组的决策、部署,做好策划、协调和督查工作和对各镇(区)、各部门的业务指导、交办督办,确保创建工作高效有序推进。各镇(区)也全面建立了领导组织。
2.以严格有力的督查推进促创建。将创建国家生态市督查工作纳入全市经济社会重点工作督查体系,形成由总督查、片区督查和条线督查组成的督查网络体系,以频繁严格的督查倒逼创建工作的快速推进。
3.以动真碰硬的考核奖惩保创建。我市制定了考核奖惩意见,切实将生态创建与各镇、各部门和全市市镇村三级干部年终考核挂钩。同时,制定出台了责任追究办法,对在创建过程中工作不力的实施责任追究。
延伸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