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公地悲剧”逻辑

——读《阿拉善生态环境的恶化与社会文化的变迁》
作者:娄忆波    文章来源:中国环境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9-7

  过去,蒙古族人成功地利用民俗、习惯法、宗教信仰建立了草原生态环境是核心公共物品(公共利益)的观念,并具有相应的生产生活方式让这种观念体系顺利运作,达成可持续的良性运转。

  由阿拉善SEE生态协会赞助、中国民俗学会刘魁立教授、北京大学社会学所高丙中教授共同主编的《阿拉善生态环境的恶化与社会文化的变迁》一书最近由学苑出版社正式出版。

  上世纪末和本世纪初,若干场超大规模的沙尘暴的出现引起了中国乃至全世界的广泛关注和忧虑。曾经如“苍天般的”阿拉善,现在面临着五大生态危机:河道断流加剧,湖泊干涸,湿地消失,绿洲萎缩;地下水位持续下降,水质逐渐恶化;森林生态系统遭到破坏;草原生态系统退化;沙漠化加剧,沙尘暴频繁发生,成为华北沙尘暴的策源地之一。

  本书是关于造成内蒙古阿拉善地区的生态变化的社会文化因素如何发挥作用的调查报告。它以生态人类学的崭新视角,从社会与文化变迁这个大的背景下关注和研究阿拉善的生态问题。研究围绕外来移民对阿拉善生态环境的影响,从两个方面展开:一是阿拉善传统蒙古族社区生产生活方式与生态环境;二是阿拉善当代蒙古族社区生产生活方式与生态环境。

  研究发现,传统蒙古族社区生产生活方式与生态环境之间存在良好的互动关系。

  对当代蒙古族社区生产生活方式与生态环境的研究发现,国家和市场力量进入蒙古族社区后,传统的价值观下的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种种禁忌与信仰被打破,挖地、砍树等以往被禁止的行为在当代的意识形态下被蒙古族人认为是发展经济的必要手段,人们对生态环境的态度已经改变,它已不再是牧民们赖以生存的公共物品,而是可以任意攫取的“无限丰富”的资源,传统价值观的丧失,为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解除了精神世界的羁绊。当代的蒙古族社区变得更为开放,国家的各种建设、市场经济逻辑下的对草原产品的需求、与外部社区的交流使得蒙古族社区成为国家——市场这个大框架下的消费者与生产者。在这个大格局中,生态环境成为经济利益的牺牲品,恰恰是这些主体与力量以及它们之间的运作逻辑使阿拉善当代蒙古族社区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专家们深思的问题是:阿拉善地区的蒙古族并非是居于“蛮荒之地”的“未开化民族”,数千年来他们与自然环境休戚相关、互生共存的关系,为什么在国家和市场力量介入后,沦落到人与自然相互摧残、相互折磨的境地?最后专家得出了结论:阿拉善的生态环境恶化正是“公地悲剧”逻辑的印证。

  “公地悲剧”是加勒特·哈丁于1968年在其发表的论文《公用地悲剧》中提出的,哈丁认为:公共资源的自由使用会毁灭所有的公共资源。

  生态环境作为人类生存栖息之地,在享用上具有不可分割性、非竞争性以及受益的非排他性,具有明显的公共物品属性。过去,蒙古族人成功地利用民俗、习惯法、宗教信仰建立了草原生态环境是核心公共物品(公共利益)的观念,并具有相应的生产生活方式让这种观念体系顺利运作,达成可持续的良性运转结果。

  市场经济使阿拉善不再具有主体性,而成为更大利益框架中一个不太重要的部分,“公共”的范围发生了变化,外部世界(市场需求、移民、政府规划和政策)进入社区,成为内部因素。这些新加入的主体并没有把生态作为核心的公共物品,而是可以自由开发的资源,从而造成了阿拉善今天生态不断恶化的状况。生态恶化和沙尘暴的盛行,不仅给当地人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不良影响,还危及到了更大区域范围内的和谐与稳定。从某种角度说,阿拉善的生态环境变成了全球公共物品,生态环境的破坏对于全球气候、水、土壤都带来深远影响。

  因此,阿拉善环境危机的逆转和宜居环境的再生仍然取决于实际上属于“公共”这个范畴的全部主体建立观念的共识,约束自由放任的无限欲望,并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专家最后在书中提出了阿拉善生态环境恢复和牧民生活改善的精神、制度、技术层面的建议。在精神层面上,主流意识形态应重新审视我们的经济发展模式,绝不应该片面强调经济的发展,保护生态环境与发展经济有着同样重要的意义,环境保护应被纳入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中。

  在制度层面上,国家、当地政府、社区居民三者需共同努力。国家对于生态脆弱的阿拉善地区不能以经济增长为衡量当地发展水平的唯一指标,应把生态状况放到首位;当地政府应成立以多学科专家组成的政府咨询委员会,为政府的重大决策提供事前评估和可行性研究,以提高执政水平,切实落实生态保护的措施;社区居民方面最重要的是建立生态保护意识,牧民是真正的草原生态学家、草原生态系统的调节人和草原的真正主人,他们从祖辈传承下来的牧业生产经验和与草原生态和平共处的知识是草原生态保护中可依靠的智慧库,要通过多种方式让牧民们意识到自己在生态保护方面的优势,积极参与保护。

  在技术层面上,要从人口的控制、水资源保护和利用、植被的恢复和保护、减少矿产开发步伐、合理开发优势资源5个方面做好生态保护工作。

  但愿“公地悲剧”不再上演,终有一天,马蹄声再次叩响牧民心中的春潮!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精彩图片
文章评论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请您注意: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中国环境生态网文章跟帖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您在中国环境生态网发表的言论,中国环境生态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发表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文章跟帖管理员反映。

绿色进行时
推荐文章
解偶联剂在污泥减量上的应用
0 前言  活性污泥的消化过程是一个利用菌群将有机污染物质…
绿色生活
驴行天下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