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语言生态
语言生态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构建良好的语言生态环境和语言教育有密切的关系。在构建良好的语言生态环境时,我们应该关注语言生态与语言观念教育、语言生态与语言素质教育、语言生态与母语教育、语言生态与外语教育等之间的关系。可见,保护好语言生态,首先从教育入手,改革教育模式,推进教学现代化。
以大学英语教学为例。当前,现代社会中的英语教学改革必然要从传统教学模式中走出来,构建语言的、思维的、文化的与创造的现代教育与研究思想,培养语言知识深、创新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复合型外语人才。所以,以英语素质教育为目标,承担智慧启蒙与人格塑造双重使命的英语教学现代化亟待全面推进。
英语教学现代化能保护语言生态。首先是对语种的保护。目前在全人类近六千种不同语言中,存在着与之同样多的思维方式。语言的变迁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所以一旦有一种语言消失,人类便减少了一种思维方式。可见,今天的语言教学承担着保护语言生态的责任。其次,英语教学现代化有利于教书育人。在语言知识的传授与训练中,充分发挥语言的沟通思想与交流情感、和谐人际与联系社会等优势,对学生身心与健康无疑会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对道德与情操势必会有良好的熏陶。再次,学习语言实则是思维训练的过程。最后,英语教学现代化能助推文化传播。党的十八大发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伟大号召,英语教学能够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功能作用。美国南加州大学克拉申教授认为,语言习得,首先有足够的语言输入,之后才有丰富的语言输出。其中,重要的通道是语言对文化的译介与传导。所以,英语教学助推文化的传播,自觉地担当了时代的责任与使命。
全面推进英语教学现代化。第一,要尊重语言的认知规律,丰富教学的语言环境。人的认知规律是从感觉到知觉,从具体到抽象,是以外界信号为刺激,以主观感知为结果,是主观与客观的相通。显然,丰富英语教学的语言环境,用充分的学习资料深化感知,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第二,要创建有意境的教学环境,促进语言的中西合璧。汉语有1300多个音节,但语言文字形象亲切,易学易懂;而英语音节多达40多万个,抽象繁杂。为了化解汉英语言的屏蔽,运用中华典籍中的意境之说,以东方形象思维与西方抽象思维相融合,互依互融。在教学中,先展示教学内容的物境,尽现“形似”的感知材料,将英语的抽象语言与符号充分形象化,既而体会英语语言的情境,跨越物境而深得其情;最后,教学在物境与感知相伴,情境与思维并行,开始意境与憧憬交融时,英语教学层次渐深,教学从此别开生面。运用意境学说不但扭转了英语难学的局面,创造了中华典籍畅通英语学习的方法,而且,在意境学说的物境、情境与意境的思索品味中,实现了汉英语言的语意贴近与语境回归。第三,要参与语言学习的实战演练,注重学习的应用效果。实践是检验语言学习效果的客观标准,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在于应用。我国心理学家潘菽指出:“人的学习是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以语言为中介、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和个体的经验的过程。”语言的实践活动能引导学生学会以语言为中介,善于捕捉社会与个体的经验。实战演练增强了学生独当一面的工作能力,锤炼了意志与动机,从而在二十一世纪的现代英语教育中健康成长。
延伸阅读
|
没有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