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干扰下的种群动态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广东环保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12-29

()原生环境的破坏对种群动态的影响 

原生环境是贮藏自然资源的宝库,它起着生态实验室、遗传库和信息贮存库的作用。而野生动物种群使这种自然系统获得平衡。在人类过渡捕猎或栖息地被破坏的情况下,种群长期处于不利条件下,其数量可能出现长期下降,甚至出现种群绝灭(extinction)。现在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逐步认识到野生动物的灭绝对一个国家乃至全人类都是无可挽回的损失。

()生物资源的过度猎取
     太平洋鲑鱼1913年产量为240万箱,当年在鲑鱼主要产卵河流上修筑了铁路,第一次破坏了产卵周期,其捕获量立即开始下降,到1928年,从弗雷塞河流中捕捞到9万箱鲜鱼。鲸鱼也是由于人类滥捕而使资源动物不断衰落。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捕鲸业停顿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战后随着捕鲸船吨位的上升,鲸的捕获量也不断上升,到20世纪50年代已接近最高产量。当大鲸由于滥捕而数量锐减时,后转而捕杀年幼体小的鲸。当体型最大的蓝鲳鲸被捕猎濒临灭绝时,人们便把注意力转向其他个体较小的种类,去捕长须鲸。对这种鲸捕猎时间最长。但60年代以后,长须鲸已成为少见种。更小的小鲳鲸和抹香鲸又取而代之。目前,捕鲸技术发展很快,表现在用直升机寻找鲸踪,利用声纳系统探测等先进技术,不仅使大型鲸类面临滥捕和灭绝的危机,就是小型鲸类也难逃厄运。使这些具有经济价值的野生动物种群,由于滥捕造成种群降低到不能恢复以致濒临灭亡的境地。

  濒临灭绝的海洋之王——鲸

1  濒临灭绝的海洋之王——鲸

()环境污染后的种群动态

环境污染后,通常是种类数量减少,只有少数种类或个别种类的数量增加。原有生物与环境中各种物质关系发生变化,出现了新的生物与环境的物质循环关系。一般是耐污种类在污染环境中增多,而耐污性较弱的种类消失,狭污性种类被广污性种类所代替。




文章录入:anny    责任编辑:anny 

延伸阅读
    没有相关文章
精彩图片
文章评论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请您注意: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中国环境生态网文章跟帖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您在中国环境生态网发表的言论,中国环境生态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发表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文章跟帖管理员反映。

绿色进行时
推荐文章
海豚尾巴是其高速游泳"发动机"
     据国外媒体报道,1936年科学家就发现发现海豚游泳速度高…
绿色生活
驴行天下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