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群数量变动的因素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12-30
 在自然界,决定种群数量变动的基本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以及迁入和迁出等。出生和迁入使种群数量增加,死亡和迁出使种群数量减少。如果增量大于减量,种群数量则增加,相反时则减少,如果增量与减量相等,则维持不变。

  1.出生率与死亡率

  种群出生率(natality)是种群在单位时间内所出生的后代个体的百分数。例如,在一个有1000个个体的种群中,一年内出生了200个后代,这个种群的年出生率就是20%。理论上最大的出生率等于种群的繁殖力或繁殖潜能,即在理想的最适条件下种群不受外界因素限制时的出生率。但事实上,永不可能有理想的最适条件。并且由于生存竞争等的存在,繁殖力总要受到多方面的抑制。例如,由于竞争而出现的食物缺少以及气候的变动等都能影响生殖力(如影响卵的发育)。因此不是所有的个体都能产最多的卵,也不是所有的卵都能孵化或长成成体。所以实际的出生率或称生态出生率(ecological natality)总是低于理想的最大出生率的。

  出生率的大小与性成熟的速度、胚胎发育所需的时间,每胎的卵或幼仔数以及每年繁殖的次数等有关。各种生物的生殖力有很大的差异。一般说来,低等动物的生殖力都高于高等动物。

  死亡率(mortality)是种群在单位时间内死亡个体占种群总个体数的百分数。理论上最小的死亡率是指只有年老而自然死亡时的死亡率。但实际死亡率或生态死亡率(ecological mortality)总是远远大于最小死亡率。因为种群中大多数个体不可能都生活到它的生理寿命,总是要因疾病、饥饿、冻死、被捕食以及各种意外事件而夭折,这些都造成死亡率的增加。一般说来,种群密度增加时,死亡率一般也增大。当然,个体的寿命是决定死亡率的一个重要因素。各种生物的寿命也有很大的不同。昆虫多数是几天到几十天死亡,有的树木可以活几千年。

  死亡对种群来说不一定是坏事,这必须与出生率联系起来一同看待。因为一些个体死亡了,在种群中留下空隙让出生的一些新个体来取代。这样的种群往往生活力更强。具有高死亡率、寿命短、但具有强生殖力的种群往往比一个长寿命的种群有更大的适应能力。

  物理因素能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例如,一次寒冬的低温可以引起大量越冬昆虫的死亡,而一个适合的气候条件则可招致害虫的大发生等。

  2.其他作用因素

  除出生率和死亡率外,种群结构本身的特点如性比、年龄分布等,也都能影响种群数量。种群中如果雌性个体多的种群出生率显然要比雄性个体多的种群高。年龄分布也一样,生长快的种群,年轻个体多;衰退的种群中,老年个体多;稳定的种群具有比较均匀的年龄分布。所以可以由每一种群内年龄组的相对分布来说明该种群的数量的增长趋向。

  动物的行为如扩散、聚集与迁移等可间接影响种群数量。例如,扩散使种群密度下降,因而使对种群密度起作用的控制因素(如疾病的传染、食物竞争、生殖力降低等)不起作用,种群得以继续增长数量。相反,聚集使密度增加,因而对密度起作用的控制因素起了作用,抑制了进一步增长,甚至于增加死亡率。迁出、迁入与扩散、聚集的作用是一样的。

  所以种群数量对于多数生物来说,虽然可以达到稳定,但从来不可能是完全稳定不变的,因为自然界中永远存在着上述的各种物理的和生物的因素。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文章录入:anny    责任编辑:anny 

    精彩图片
    文章评论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请您注意: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中国环境生态网文章跟帖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您在中国环境生态网发表的言论,中国环境生态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发表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文章跟帖管理员反映。

    绿色进行时
    推荐文章
    海豚尾巴是其高速游泳"发动机"
         据国外媒体报道,1936年科学家就发现发现海豚游泳速度高…
    绿色生活
    驴行天下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