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文章 >> 环境学 >> 环境基础篇 >> 环境资源 >> 正文 | ![]() ![]() |
|
|||||
| |||||
六大因素制约我国海洋科学发展 | |||||
http://www.eedu.org.cn 作者:陆则慰 文章来源:《中国海洋报》特刊版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9-11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地球科学部 陆则慰 海洋科学是研究海洋中各种自然现象、过程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其研究的发展趋向于多学科交叉、渗透和综合,研究重点趋向于环境、气候及海洋可持续发展等重大问题,研究趋向于全球化和国际化,研究手段不断采用高新技术,并趋向于全覆盖、立体化、自动化和信息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海洋科学研究突飞猛进,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但仍存在一些制约中国海洋学进一步发展的瓶颈问题。 一是研究思路不够开阔。我国的多数研究只是跟踪国际计划和国际研究思路,尚提不出具有全球意义的科学问题,缺乏前瞻性的科学思想。多以“近岸沿海”为主,忽视深海大洋,与国际上的发展不合拍,与国家发展的需求不相适应。 二是公用考察船问题。利用海洋调查船到海上获取第一手资料是进行海洋科学研究的基础,我们资助的面上和重点基金项目在实施过程中无力单独组织出海考察,阻碍了基金项目高水平成果的产出,长此下去必将严重阻碍我国海洋科学的发展。 三是研究手段、数据共享问题。我国目前的研究手段和数据共享的现状是:现场调查手段落后、海上工作平台欠佳、分析方法不能与国际接轨、质量控制欠严谨、海洋基础数据几乎不能共享。这导致了可资利用的高质量数据太少,长时间、序列高水平观测数据更是严重缺乏,这也成为我们缺乏原创性研究的根本原因之一。 四是学科的交叉综合不够。学科的交叉、渗透与综合不够,研究思路相对单一,缺乏系统性,涉及机理的研究很少,也缺少数值模拟和专题实验的结合,因而很难提升理论研究的高度。 五是缺少长远的国家海洋科研计划。我国的海洋科学研究缺少长远的国家计划,高水平的团队不多,很难在国家层面上部署,组成“国家队”参与国际竞争。 六是缺乏军民兼用的海洋环境保障体系。我国缺乏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海洋环境研究体制,军民兼用的海洋环境保障业务体系尚未建立;海洋科学大型计划之间的衔接不够,科技计划与各种海洋事业发展计划缺乏协调;各部门也缺乏必要的协调,影响海洋科技全面发展。 针对这些问题,近期海洋科学重点发展方向有如下几个切入点: 一是结合全球与我国的气候变化和近海环境生态演变问题,要从区域扩展到全球,实施“从近海转向大洋”的战略延伸;二是中国近海关键海洋过程研究是解决近海环境生态问题的基础,为资源环境服务、满足国家需求也是其发展的一个强大动力;三是深海研究是当今海洋科学研究的前沿之一,开展深海研究可以提高我国地球科学的整体研究水平,带动其他相应科学技术领域的发展,也是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四是紧密围绕海洋科学自身的发展需求,提出前瞻性科学问题。 |
|||||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 |
![]() |
![]() |
对我国海洋科学技术发展的看 全国海洋科学技术大会专题报 种群数量变动的因素 |
![]() |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
|
||
![]()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4-2008 中国环境生态网 本站域名 http://www.eedu.org.cn 粤ICP备05001066号 安网备案:4419003012048号 本站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