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尾两栖动物古隐鳃鲵曾“到访”陆地

作者:faywater    文章来源:化石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9-23

    隐鳃鲵是一类大型有尾两栖动物,它们中最为人熟知的代表就是大鲵。现存的隐鳃鲵寿命可达100年,体长可达两米,它们只在水中生活,但它们的祖先曾有一段陆地上的冒险经历。隐鳃鲵家族有5600万年历史,化石主要分布在欧亚大陆,数千万年来,隐鳃鲵的外表并没有很大变化,化石物种和现生物种十分类似。在生活方式上,现生隐鳃鲵挑选山地小溪为家,那里水流湍急,含氧量高;而古隐鳃鲵不但生活在山区,还能生活在低海拔的河流、湖泊中。

Aviturus exsecratus化石

    Aviturus exsecratus化石

    现在,德国图宾根大学(University of Tübingen)的科学家们发现,虽然最原始的隐鳃鲵和现生隐鳃鲵都只生活在水中,但有些古隐鳃鲵既能在水中游动,也能在陆地上生活、捕食。

    图宾根大学的研究者D.Vasilyan博士介绍说,他们受近年来一些研究进展的启发,决定重新研究一种原始隐鳃鲵Aviturus exsecratus化石,它生活在5600万年前的蒙古国南部。研究者们发现,Aviturus exsecratus是真正的“水陆通吃”,不论是水中还是陆地上,它都能独立生活。现在的隐鳃鲵却一生都在水里,与陆地再也无缘了。相关研究发表在《公共科学图书馆》(PLOS One)杂志上。

Aviturus exsecratus生活状态的复原图

    Aviturus exsecratus生活状态的复原图

    科学家们根据它的下颌形态推测,Aviturus exsecratus在水中可捕食鱼类和无脊椎动物;而它沉重的骨骼、修长的后肢、灵敏的嗅觉和腭骨齿的形态都暗示着它能适应陆地生活。研究者们认为,最早的隐鳃鲵是完全水生,在短时间内变成像Aviturus exsecratus一般水陆双栖,这可能与个体发育有关。5580万年前发生了一次短期的全球变暖现象:古/始新世交替时期最大暖流(PETM)。这是恐龙灭绝以来全球最剧烈的气候变化,在两万年间全球气温上升了6℃。急剧变暖可能使得早期隐鳃鲵的发育过程被打乱,体型和生活习性都发生了变化,既能在水里游泳捕食,也能在陆地上奔跑跳跃了。(化石网/faywater 编译)

 
分享到: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精彩图片
    文章评论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请您注意: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环境生态网文章跟帖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您在环境生态网发表的言论,环境生态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发表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文章跟帖管理员反映。

    绿色进行时
    推荐文章
    有尾两栖动物古隐鳃鲵曾“到访”…
        隐鳃鲵是一类大型有尾两栖动物,它们中最为人熟知的代表…
    绿色生活
    驴行天下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